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佛寺

(新疆昌吉縣大佛寺)

鎖定
大佛寺,建於1920年(民國9年)夏,寺址位於縣城內西后街,是由原籍河南南陽、身為佛教居士的楊崇林主持負責修建的。修寺經費主要靠楊崇林等在四鄉募化,還有一部分來源於佛教徒自願佈施。
中文名
大佛寺
地理位置
縣城內西后街 [1] 
開放時間
早8:00-晚5:00
門票價格
佔地面積
2276 m²
著名景點
大雄寶殿

大佛寺寺廟簡介

大拂寺坐西向東,有長方形凹合院,東西長82米,南北寬28米,總計面積2276平方米。
院中有大雄寶殿,闊3間,是土、木、磚瓦結構建築。殿內中堂供奉釋迎教主,彌陀如來,觀音菩薩三聖畫像。 左右兩側供奉韋陀,伽藍,18羅漢等菩薩畫像。大殿門外兩側,左廊下陳掛坐鐵鑄鐘1口,系民國年間造,重500公斤;右廊下陳放牛皮大鼓l面,鼓面直徑約1米。前廊下楣雕繪五彩油畫,玲戲剔透,工藝精美。殿門8扇,格子樣式;殿窗2扇,3圈套月。

大佛寺佈局結構

大佛寺,佛殿內外牆壁均為石灰搪成,寺院山門皆為磚木結構。山門楣上鐫刻有筆力蒼勁的3個大字:大佛寺。院內左側有平房7間,佛殿後有蔬菜園地。寺周牆用土塊紮成,高2米。
大佛寺,佛殿後有藏經房5間,內藏《大藏經》共4800卷,當時該寺共有教徒80餘人,其中以女居多。一般縣城中教徒,每日早鍾、暮鼓,禮佛誦經,做自修功課。主要誦讀經典早為金剛,晚為彌陀。鄉村教徒在自家修持。但如逢釋迎聖誕節,觀世音聖誕節,阿彌陀佛聖誕節等,教徒都要結集慶祝。

大佛寺相關典故

1942年(民國31年),甘肅酒泉人俗名肖得福的田釋融濟和尚,開始在昌吉、呼圖壁、米泉的三道壩等地宏法傳教,一時間依教信佛羣眾極多。融濟師還極力倡導各地修繕重建佛教寺廟。
1946年秋,融濟在昌吉親自率領徒弟癱忠、諦上、話海、諦元等人,遍走城鄉,向羣眾募化財、糧、木料等,對昌吉縣大 佛寺進行修繕。此次修繕,除將殿堂內外粉刷一新外,又在佛殿前新建3座大天棚,在寺院南側新建6間平房,並新添置百數人吃飯的伙食用具等。

大佛寺修學活動

那段時間,每年到盛夏,院內花叢鮮豔,院外綠樹成蔭,後院菜蔬繁茂,真有一番“農禪雙修”的盛景。到1949年,昌吉縣城鄉皈依佛教的徒眾約有500餘人。融濟師在寺內率領教徒開展修學,禮佛誦經。後大佛寺由老和尚融昌留守看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