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嗇(拼音:sè)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漢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禾”或“來”(穀物)、從㐭(“廩”的古字,指穀倉),指穀物已經成熟,可以收割放進穀倉了。本義指收穫穀物,是““的古字。收藏好穀物後要仔細保管,於是引申為十分愛惜、節省。由過分的節省、愛惜又引申為小氣、吝嗇。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十(傳統歸口部)
五    筆
FULK
倉    頡
GCWR
鄭    碼
EDJJ
筆    順
橫、豎、點、撇、橫、豎、橫折、豎、橫折、橫、橫
字    級
二級(編號:4780) [1] 
平水韻
入聲·十三職 [4] 
筆畫數
2+9
注音字母
ㄙㄜˋ
統一碼
556C
GBK編碼
D8C4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四角碼
4060₁
異體字
𠻮、𠾂、𤲝、𤲷、𤳋、𠹫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會意字。“嗇”字甲骨文寫作圖1、圖2,甲骨文下部的構件是“”字,“㐭”是“”的古字,其古字形像收藏糧食的穀倉;上部的構件有的是“”字(如圖1),有的是兩個“”字(如圖2)。“來”的古字形像小麥,“禾”的古字形像成熟的穀子,它們都是糧食作物的象形,表意相同。“來”或兩個“禾”與“㐭”結合起來,表示豐收在望,就要收穫了的意思。西周文字基本上是從來從㐭,但寫法有變化。西周文字也有從禾從㐭的,見“牆”字所從。戰國文字變化較多,如下端“㐭”字頗有變形。秦簡(圖10)“嗇”字與《説文解字》古文相似,唯下端字符略有區別。楷書把本來為“麥根”的部分變成了一橫。
説文通訓定聲》裏説:“此字本訓當為收谷,即‘穡’之古文也。”意思是説“嗇”字的本義是“收谷”,這個意思後來寫作“穡”。“嗇”的本義是收穫穀物,後來掌管穀物的官也稱為“嗇”,如《禮記·郊特牲》裏説:“祭百種,以報嗇也。”,全句的意思是説祭祀各種莊稼來報答先嗇、司嗇(先嗇、司嗇都是掌管穀物的官吏)。糧食為活命之物,且來之不易,故人們十分愛惜,不忍浪費。故“嗇”字從本義上又引申出“節省”義。如《韓非子·解老》裏説“少費為嗇”,意思是説少浪費就叫“嗇”。可見“嗇”本來是個褒義詞,但到後來就從相反的方向引申為“吝嗇”,變成了貶義詞。 [2]  [5-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過分愛惜錢財,當用而不用;小氣。
stingy;miserly
《戰國策‧韓策一》:“公仲嗇於財,率曰散施。”
清·袁枚《新齊諧‧蕪湖朱生》:“蕪湖監生朱某,家富而嗇,待奴僕尤苛。”
嗇刻;吝嗇;慳嗇
猶少。

唐·皇甫湜《傷獨孤賦》:“其人,君子也。天厚之才而嗇之年。”

通“”。阻塞不通。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以知韓女之病者,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嗇而不屬。”

動詞
貪圖;貪求。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

愛惜。
cherish
《呂氏春秋‧先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嗇其大寶。”
《大戴禮記‧公冠》:“使王近於民,遠於年,嗇於時,惠於財。”

節省;節儉。
economize;save
《新唐書‧崔衍傳》:“居十年,嗇用度,府庫充衍。”
《韓非子‧解老》:“聖人之用神也靜,靜則少費,少費之謂嗇。”
明·張居正《壽襄王殿下序》:“夫神不可以騖用,嗇之則凝;福不可以驟享,嗇之則永。”

猶歉。收成不好。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節:“年歲的豐嗇,在原始的時候,只能説是自然的力量。”

收穫穀物。後作“穡”。
harvest
《儀禮‧特牲饋食禮》:“主人出寫嗇於房。”
《禮記‧郊特牲》:“祭百種,以報嗇也。”

名詞
泛指各種農事。後作“穡”。

《漢書‧成帝紀》:“服田力嗇,乃亦有秋。”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下】【嗇部】所力切(sè)
愛濇也。從來從㐭。來者,㐭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凡嗇之屬皆從嗇。
𤲷,古文嗇從田。 [10] 

説文解字注

愛濇也。嗇、濇疊韻。《廣韻》引作“歰”。歰與濇皆不滑也。《大雅》雲:“好是家嗇,力民代食。”箋雲:“但好任用是居家之吝嗇,於聚斂作力之人,令代賢者處位食祿。”又云:“家嗇維寶,代食維好。”箋雲:“言王不尚賢,但貴吝嗇之人與愛代食者而已。”《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嗇。”《詩·序》雲:“其君儉嗇褊急。”
從來㐭。來者㐭而臧之。故田夫謂之嗇夫。説從來㐭之意也。嗇者,多入而少出,如田夫之務蓋藏,故以來㐭會意。嗇夫見《左傳》所引《夏書》。漢制,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皆少吏之屬。許雲“田夫謂之嗇夫”者,若《郊特牲》先嗇、司嗇、報嗇,嗇皆謂農。古嗇、穡互相假借。如“稼穡”多作“稼嗇”,《左傳》“小國為𦾴,大國省穡而用之”,即省嗇也。所力切,一部。
一曰棘省聲。來㐭者,會意,棘省聲者,形聲,別一説也。“棘省”,謂省竝朿為單朿。來亦象朿,故云“棘聲”,然少迂矣。 [11] 

廣韻

所力切,入職生 ‖ 嗇聲職部(sè)
嗇,愛惜也。又貪也,慳也。又積也。亦姓,《説文》作𠾂,愛歰也;從來、㐭,來,麥也;來者,㐭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㐭音廩。 [12]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嗇·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10
古文:𠻮、𤲝、𤳋、𤲷
《唐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並音色。《説文》:本作𠻮。愛濇也。從來從㐭。來者,㐭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玉篇》:愛也,慳貪也。《易·説卦》傳:為吝嗇。《左傳·襄二十六年》:嗇於𥚽。注:嗇,貪也。
又《老子·道德經》:治人事天莫如嗇。注:嗇者,有餘不盡用之意。
又《史記·倉公傳》:脈嗇而不屬。
又官名。《書·胤徵》:嗇夫馳。注:嗇夫,主幣之官。《詩·小雅》田畯至喜箋:田畯,司嗇,今之嗇夫也。《史記·張釋之傳》:虎圈嗇夫。注:正義曰:掌虎圈。《百官表》有鄉嗇夫,此其類也。又與穡同。《儀禮·特牲饋食禮》:主人出寫嗇於房。注:嗇者,農力之成功。《前漢·成帝紀》:服田力嗇。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嗇”字字形對比圖 “嗇”字字形對比圖 [3]

書寫演示

“嗇”字書寫演示圖 “嗇”字書寫演示圖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ʂ
i̯ək
王力系統
ʃ
ǐək
周法高系統
s
iə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ʂ
i̯ək
擬音/王力系統

ʃ
ǐək
擬音/董同龢系統

ʃ
jək
擬音/周法高系統

ʂ
iek
擬音/李方桂系統

jək
擬音/陳新雄系統

ʃ
ǐə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所力切/在良切
ʃjək
集韻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殺測切
ʃiek
禮部韻略


入聲






殺測切

增韻


入聲






所力切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葉篩上聲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色窄切
ʃə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1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480-481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4.    平水韻 十三職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11-14]
  • 5.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655
  • 6.    駢宇騫,張文路編著.國人必知的2300個漢字常識[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7:419-420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3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459.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23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718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21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806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26.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0.
  • 14.    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1-19]
  • 15.    中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1-19]
  • 16.    嗇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1-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