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川飄色藝術

鎖定
吳川飄色藝術是廣東省吳川市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一門集戲劇、音樂、美術、魔術、雜技、力學於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 [1] 
2000年,正式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發掘、保護這一民間藝術,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探索性地用工筆人物畫的繪畫方式來表現和記錄吳川飄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吳川飄色的實踐記錄和歷史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吳川飄色藝術為中國工筆人物畫藝術的創作提供的民俗性素材,具有開創性意義。 [1] 
中文名
吳川飄色藝術
實    質
色板上裝飾着固定姿勢的人物
發    源
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
藝    人
陳壽全
作    品
《哪叱出世》
始    於
清代

吳川飄色藝術歷史追溯

廣東吳川市黃坡鎮民間藝人陳壽全生前回憶:清末,吳川黃坡的四鄉八村常常舉行遊神賽會,出現了表現戲劇片斷的化裝遊行,俗稱地色,引人注目。
為取勝其他村莊,他與乃父別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裝遊人,在一個扁方形的木箱上,設計出《哪叱出世》戲劇片斷:一個身穿紅綾兜,手執紅纓槍的小孩,立在可以開合蓮花上。因為蓮花是向上翹起的,所以稱作翹色。小哪叱在蓮花上迎風飛飄,故又稱為飄色。這套飄色展出後,遊遍黃坡,轟動全縣。人們都覺得很奇怪,一根手指般大的花梗上開着花朵,怎麼能站立個小孩?後來,陳壽全又相繼製作了二十板飄色,在各地展出,大受民眾歡迎。
從此,飄色之花就遍開在吳川的沃土之上。

吳川飄色藝術歷史發展

素有民間藝術之鄉美譽的吳川民間藝術以其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技藝精湛而聞名遐邇. 尤其是始於清代的吳川飄色,堪稱南國民間藝術的一株絢麗的奇葩。
吳川飄色
吳川飄色(14張)
特別奇妙的是,在空中飄動的人物的立足點只是踩着一根纓槍或劍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還踏着活生生的動物(如公雞、白鴿、鯉魚、金魚等)在行進間手舞足蹈,給予人們一種神秘感。
飄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戲劇人物的藝術造型設計、打扮的。
其內容有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説,或現代題材。
一板飄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動的小舞台表現着一出精彩的特寫鏡頭。現時飄色一般由2至6歲左右的兒童上板喬裝打扮,並由過去的一板一層飄色發展到如今的的一板兩層或三層飄色。
造型藝術已由過去的單一的木工鐵工技巧發展到現代已集電影、戲劇、魔術、雜技等技藝之大成的綜合性的空飄造型。人們通過觀看五花八門的飄色,將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藝術享受。

吳川飄色藝術榮譽

廣東省博物館收藏吳川“飄色
吳川飄色是吳川民間藝術“三絕”(飄色、泥塑、花橋)之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
吳川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行的飄色藝術大巡遊,是吳川旅遊的一大品牌和吳川的名片。2006年元宵節,吳川市舉行了’2006“鼎龍杯”中國(吳川)飄色藝術大匯演,參加這次飄色藝術大匯演的,有香港特區、河南陝西浙江江西江蘇福建重慶廣西海南等省、市、區以及省內和吳川市的32支隊伍,其中吳川市梅菉頭飄色隊、梅嶺飄色隊以及隔塘飄色隊的飄色均獲得了全國飄色藝術大匯演金獎。 [2] 
“吳川飄色”入選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7年,經有關部門摸底調研和專家評審,“吳川飄色”被批准入選廣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湛江爭得了榮譽。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