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泡桐

(玄蔘科泡桐屬植物)

鎖定
台灣泡桐(Paulownia kawakamii T. Itô)是泡桐科泡桐屬的小喬木。株高可達12米,樹冠傘形,主幹矮;小枝褐灰色,有明顯皮孔;葉心形,先端鋭尖,兩面有粘毛,老時顯現單條粗毛,兩面有粘毛,老時顯現單條粗毛,花序枝的側枝發達而幾與中央主枝等長或稍短,花序為寬大圓錐形,小聚傘花序無總梗或位於下部者具短總梗,花萼有絨毛,萼齒窄卵圓形,花冠近鐘形,淺紫或藍紫色,子房有腺;蒴果卵圓形,種子長圓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3] 
台灣泡桐分佈於中國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生於海拔200-1500米的山坡灌叢、疏林及荒地。 [4]  性喜温暖至高温、濕潤、向陽之地,土壤以壤土或沙質壤土為佳。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 [5] 
台灣泡桐味苦、澀,性寒,具有祛風解毒,接骨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瘡癰腫毒,跌打骨折的症狀。 [6]  台灣泡桐因其花色鮮豔可作觀賞及城市綠化使用。 [7] 
中文名
台灣泡桐
拉丁學名
Paulownia kawakamii T. Itô [2] 
別    名
華東泡桐
水桐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泡桐科
泡桐屬
台灣泡桐

台灣泡桐形態特徵

泡桐科泡桐屬的小喬木。高6-12米,樹冠傘形,主幹矮;小枝褐灰色,有明顯皮孔。葉片心臟形,大者長達48釐米,頂端鋭尖頭,全緣或3-5裂或有角,兩面均有粘毛,老時顯現單條粗毛,葉面常有腺;葉柄較長,幼時具長腺毛。花序枝的側枝發達而幾與中央主枝等勢或稍短,故花序為寬大圓錐形,長可達1米,小聚傘花序無總花梗或位於下部者具短總梗,但比花梗短,有黃褐色絨毛,常具花3朵,花梗長達12毫米;萼有絨毛,具明顯的凸脊,深裂至一半以上,萼齒狹卵圓形,鋭頭,邊緣有明顯的綠色之沿;花冠近鐘形,淺紫色至藍紫色,長3-5釐米,外面有腺毛,管基部細縮,向上擴大,檐部2唇形,直徑約3-4釐米;雄蕊10-15毫米;子房有腺,花柱長約14毫米。蒴果卵圓形,長2.54釐米,頂端有短嚎,果皮薄,厚不到1毫米,宿萼輻射狀,常強烈反捲;種子長圓形,連翅長3-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1] 

台灣泡桐產地生境

生長環境
多數野生,生於海拔200-1500米的山坡灌叢、疏林及荒地。 [1] 
分佈範圍
分佈於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 [1] 

台灣泡桐生長習性

性喜温暖至高温、濕潤、向陽之地,土壤以壤土或沙質壤土為佳。 [5] 

台灣泡桐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繁殖。 [5] 

台灣泡桐主要價值

藥用
台灣泡桐味苦、澀,性寒,具有祛風解毒,接骨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瘡癰腫毒,跌打骨折的症狀。 [6] 
觀賞
台灣泡桐因其花色鮮豔可作觀賞及城市綠化使用。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