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江縣

鎖定
中江縣,隸屬四川省德陽市,地處四川中部偏北,川中丘陵區西部。東鄰三台縣,南連大英縣樂至縣,西接金堂縣廣漢市,北毗旌陽區羅江區涪城區,總面積2200平方公里。 [16]  2023年,中江縣常住人口94.5萬人,户籍總人口134.3萬人。 [13]  截至2023年6月,中江縣轄26個鎮、4個鄉。 [10] 
中江縣,以古中水(今羅江)而得名。三國,析郪縣、涪縣地置五城縣,為中江建縣之始。 [6]  是黃繼光的故鄉。四川丘陵農業大縣、人力資源大縣、擴權強縣試點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四川省三農工作先進縣、四川省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2023年,中江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66.14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7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6.3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7.1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2.0:37.8:40.2。 [13] 
中文名
中江縣
外文名
Zhongjiang County
別    名
凱城
行政區劃代碼
5106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德陽市
地理位置
四川省中部
面    積
2200 km²
下轄地區
26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凱江鎮
電話區號
0838
郵政編碼
618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134.3 萬(2023年)
著名景點
黃繼光紀念館
火車站
倉山鎮站
車牌代碼
川F
地區生產總值
466.14 億元(2023年)

中江縣歷史沿革

宋代文同《梓州中江縣新堤記》説:“縣為江所環,因名之。”綜上可知,縣以江名。 [6] 
中江縣 中江縣
今中江縣境古為梁州域。
春秋戰國,是巴國、蜀國之間部落酋長郪王領地。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秋,張儀、司馬錯率軍滅蜀、巴國。後元十一年(前314年),秦國在巴、蜀同時實行分封制與郡縣制,置巴郡,封蜀侯。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誅蜀侯,正式設蜀郡,推行郡縣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在全國實行郡縣制。今中江縣境分屬巴郡的郪縣,蜀郡的涪縣雒縣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二郡地置廣漢郡,轄13縣。今中江縣境屬郪縣(縣治在今三台縣郪江鎮),東北部地區屬涪縣(縣治在今綿陽市涪城區),西北部地區屬雒縣(縣治在今廣漢市雒城鎮)。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析郪縣、涪縣地置五城縣,為中江建縣之始,轄今縣境龍台以北地區。劉禪建興二年(224年)分廣漢郡,立東廣漢郡,五城縣、郪縣改屬東廣漢郡。
晉泰始元年(265年),省五城縣併入郪縣。泰始三年(267年),將原廣漢郡改名新都郡,原東廣漢郡改名廣漢郡。咸寧四年(278年)復置五城縣。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郡併入廣漢郡,省五城縣。太康七年(286年),再置五城縣。五城縣、郪縣同屬廣漢郡。
南北朝劉宋元嘉九年(432年),因程道養農民起義軍佔領縣城,官軍在今傑興鎮玉尺壩置懷歸縣據守,與五城縣並存。又析雒縣置西五城縣於今古店鄉。懷歸縣、西五城縣同屬新城郡(郡治在今三台縣潼川鎮)。南齊永元元年(499年)省懷歸縣,併入五城縣;省西五城縣,併入郪縣。南齊改“五城”為“伍城”,仍屬廣漢郡。南梁天正元年(551年)於新城郡置新州,撤郪縣,併入北伍城縣(縣治今三台縣潼川鎮)。西魏廢帝二年(552年)今四川進入北朝統治,析廣漢郡置玄武郡隸益州,轄伍城一縣。557年,北周取代西魏,玄武郡改屬新州,仍領伍城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玄武郡歸屬益州總管府轄,伍城縣改名玄武縣。開皇十年(590年)在今縣境東南置飛烏鎮,十三年(593年),析原郪縣地(當時已屬昌城縣境),廢鎮立飛烏縣,縣治設今倉山鎮飛烏壩。仁壽二年(602年),在今中江縣城置凱州,轄玄武、飛烏、綿竹(縣治在今廣漢市北五里巷)、金淵縣(縣治在今金堂縣同興鄉州城村)四縣。大業三年(607年),廢凱州,改益州為蜀郡,玄武縣屬蜀郡,飛烏縣屬新城郡。
中江縣城區建設
中江縣城區建設(79張)
唐武德元年(618年),蜀郡改稱益州,新城郡政稱梓州,玄武縣屬益州,飛烏縣屬梓州。武德三年(620年)玄武縣改屬梓州。調露元年(679年)析郪、飛烏2縣地置銅山縣,上屬梓州。
五代十國,前蜀、後唐、後蜀相繼據蜀。玄武、銅山、飛烏3縣上屬梓州。
宋鹹平四年(1001年),將今四川地區劃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總稱四川路,玄武、飛烏、銅山3縣同屬梓州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玄武縣為中江縣。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為潼川府,梓州路亦改名潼川府路。中江、飛烏、銅山3縣隨之屬潼川府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省飛烏縣,併入銅山縣。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省銅山縣,併入中江縣,上屬潼川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潼川府為直隸潼川州(即由四川行省直管),下轄有中江縣。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省中江縣入潼川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析潼川州復置中江縣,仍屬潼川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為潼川府,中江縣屬潼川府。
民國2年(1913年)撤潼川府,中江縣改屬川北道(翌年改稱嘉陵道)。民國18年(1929年)廢道由省直轄縣。民國24年(1935年)建立行政督察區,中江縣改屬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26日,中江解放。
1950年1月,中江縣上屬川北行政公署遂寧專員公署。
1952年9月撤行署復置四川省,中江縣屬遂寧專區
1958年10月,撤銷遂寧專區,中江縣改屬綿陽專區。
1968年5月,綿陽專區改稱綿陽地區,中江縣屬之。
1983年8月18日,建立省轄地級德陽市,中江縣劃歸德陽市 [6] 

中江縣行政區劃

中江縣區劃沿革

中江縣地圖
中江縣地圖(3張)
1986年,全縣共轄12個區、89個鄉、3個鎮。1個縣轄鎮:城關鎮。2個區轄鎮:龍台鎮和倉山鎮。
1988一1994年,先後撤銷輯慶、興隆場、廣福、長安、永太、黃鹿、永興(原水門)、回龍、馮店、龍台、集鳳、萬福、通濟等13個鄉,改設為鎮。興隆場更名為興隆鎮,長安鄉改設為永安鎮。清烈鄉更名為清河鄉,玉桂鄉更名為白果鄉,金水鄉更名為石龍鄉,崗石鄉更名為會龍鄉,林泉鄉更名為柏林鄉,白象鄉更名為太平鄉,鐵佛鄉更名為民主鄉,聯虹鄉更名為聯合鄉,城關鎮更名為凱江鎮。
1996年7月,撤銷12個區公所,將全縣原來的58個鄉鎮撒併為21個鄉、26個鎮。
1995年12月一1998年3月,先後設立倉山、龍台、凱江、南華4個片區工作委員會,屬縣委、縣政府的副縣級派出機構,管轄片區內的鄉鎮。被撤銷的鄉設辦事處,劃歸鄉、鎮管轄。
2001年11月,新建坭金、傑興、南山、中興、南渡5個鎮,石廟、合興、柏林、寶塔4個鄉;
2002年5月,在原東山、北山鄉地域上新建東北鎮。
中江縣 中江縣
2006年4月,全縣33個鎮、24個鄉調整為29個鎮、16個鄉:回龍、黃鹿、南山、興隆、輯慶、永安、倉山、普興、凱江、東北、通濟、傑興、永太、南華、常興、集鳳、龍台、繼光、雙龍、玉興、永興、悦來、聯合、廣福、積金、太安、馮店、萬福、會龍。古店鄉、白果、瓦店、青市、石泉、合興、高店、清河、太平、石筍、柏樹、民主、石龍、元興、通山、永豐鄉。6月,撤銷倉山、龍台、凱江、南華4個片區工委。 [6] 
2019年,南山鎮併入南華鎮,傑興鎮併入東北鎮,青市鄉併入黃鹿鎮,瓦店鄉併入永太鎮,合興鄉併入輯慶鎮,石泉鄉、古店鄉併入集鳳鎮,清河鄉、太平鄉併入興隆鎮,雙龍鎮、高店鄉併入龍台鎮,石筍鄉併入永興鎮,民主鄉併入繼光鎮,元興鄉併入倉山鎮,石龍鄉分屬聯合鎮、通山鄉。 [2] 

中江縣區劃詳情

中江縣地理環境

中江縣位置境域

中江縣,地處四川中部偏北,川中丘陵區西部。位於東經104°26'~105°15'、北緯30°31'~3117'之間。東鄰三台縣,南連大英縣樂至縣,西接金堂縣廣漢市,北毗旌陽區羅江區涪城區,南北長約110千米,東西寬約40千米,總面積2200平方公里。 [16] 

中江縣地質

中江縣,屬紅層丘陵區,為一套侏羅系、白堊系紅色礫岩、砂岩、泥岩,出露有休羅系逢萊鎮組和白堊系蒼溪組、白龍組、七曲寺組;溝谷、低注平壩分佈第四系沙礫層和殘坡積層。 [16] 

中江縣地形地貌

中江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勢最大相對高差738米。地貌以連綿起伏的台狀丘陵為主,山地、丘陵、丘問平壩、河谷漫難階地交相錯落。 [16] 

中江縣氣候

中江,屬四川盆地中部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温和,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春季氣温可升快;夏季炎熱,少酷暑,多暴雨;秋季多陰綿雨,冬季少雨,乾冷空氣盛行,多霧口,少霜雪。間有低温、乾旱。 [16] 

中江縣水文

中江縣,以龍泉山脈為分水嶺,境內大小河流16條,分屬涪江、沱江水系。主要河流凱江,境內長50.5千米,流域面積23.74萬平方米;郪江境內長67.9千米,流域面積39.81萬平方米;從岷江引水的人民渠及配套渠道遍佈全縣,共126條1374.8千米;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42座。 [16] 

中江縣土壤

中江縣土壤分類為4大土類、8大亞類、18個土屬、32個土種。 [6] 

中江縣自然資源

中江縣水資源

中江縣 中江縣
都江堰灌區的人民渠流經中江縣境內,主幹渠達135餘公里,配套支渠達3000餘公里。中江縣現有蓄水工程18842處,蓄水總量2.03億立方米。其中,境內有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62座、山坪塘14503口,石河堰1331節,蓄水池2941口。

中江縣土地資源

截至2021年,中江縣土地總面積22.004萬公頃。其中,耕地9.362萬公頃(水用3.153萬公頃,水澆地0.013萬公頃,旱地6.196萬公頃),佔總面積42.55%;園地0.254萬公頃,佔總面積1.15%;林地6.447萬公頃,佔總面積29.30%;草地0.039萬公頃,佔總而積0.18%;濕地0.005萬公頃,佔總面積0.0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027萬公頃,佔總面積13.75%;交通運輸用地0.256萬公頃,佔總而積1.16%;水工建築用地0.005萬公頃,佔總面積0.02%;水域1.007萬公頃,佔總面積4.58%;其他土地1.603公頃,佔總面積7.29%。 [16] 

中江縣生物資源

2021年,中江縣林地面積59451.84公頃,森林面積64813.46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47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9.46%,林木綠化率40.81%。全縣屬針葉林植被型,亞熱帶常綠針葉林綱系,低山常綠針葉林羣亞綱系,川柏木林是縣境內的主要森林植被,佔森林植被的80%以上。以川柏木為喬木層的建羣種,在部分地段伴生有少量的榿木、青岡等,伴生樹種多呈單株分佈。闊葉樹的主要種類有榿木、青岡、黃連木、楓楊(俗名麻柳樹)、八角楓、香樟、喜樹等,其中以青岡最多、最常見。野生的香樟、喜樹(俗名千丈、水冬瓜)、紅豆樹為二級保護植物。常見的灌木有黃荊、馬桑、薔薇、小葉鐵子、火棘、懸鈎子、胡頹子、鹽膚木等。草本植物以白茅為優勢,常見的還有莎草、苦蒿、艾蒿、三葉草、車前草、鐵線蓮等。
縣內常見的野生動物資源有白鷺、灰鷺、燕、鴛鴦、喜鵲、大杜鵑、麻雀等野生鳥類20餘種,其中紅腹錦雞、貓頭鷹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野兔、花面狸、鼬獾等野生動物近十種,黑斑側褶蛙、蟾蜍等兩棲動物。 [16] 

中江縣礦產資源

截至2021年,在中江縣境內發現礦產資源8種:建築用砂岩、天然建築用砂、磚瓦用頁岩、銅礦、膨潤土、飲用天然礦泉水、天然氣(屬國家統一設置)、泥炭(賦存於河谷注地平壩內,禁止開發利用),發現礦產地80餘處。全縣的礦種較少,重要礦產資源較貧乏,縣境內開採的資源以建築用砂岩、磚瓦用頁岩為主。其中,磚瓦用頁岩礦23個,總生產規模為169.58萬噸/年;建築用砂岩1個,生產總規模1.5萬米2/年,建築用砂1個,生產總規模20萬米/年,以上均為露天開採方式;飲用礦泉水礦1個,生產總規模21萬米/年。 [16] 

中江縣人口

2023年,中江縣常住人口94.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2.1萬人,鄉村人口52.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4.5%,比上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户籍總户數49.2萬户,户籍總人口134.3萬人,比上年下降0.5%,其中:城鎮人口25.1萬人,鄉村人口109.2萬人。 [13] 
全縣少數民族户籍人口3322人,族別38個;其中包括彝族、苗族、藏族、德昂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有10個族別,共計52人。居住本地區實有少數民族2211人,城鎮少數民族136人,農村少數民族2075人,為典型的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 [16] 

中江縣經濟

中江縣綜述

2023年,中江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72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76.31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87.12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2.0:37.8:40.2。
民營經濟增加值3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8%;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為66.4%,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13]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中江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7.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9.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1.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6.0%,技改投資下降1.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5%。
房地產開發投資16.3億元,比上年下降39.5%。商品房施工面積280.3萬平方米,下降3.0%;商品房銷售面積38.2萬平方米,下降0.2%;商品房銷售額21.6億元,下降25.8%。 [13] 
財政
2023年,中江縣財政總收入57.7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3億元,增長14.4%。財政總支出116.3億元,增長6.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3億元,增長4.5%。 [13] 
人民生活
2023年,中江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3元,比上年增長6.3%。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7元,增長1.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11元,比上年增長4.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977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19.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9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1元,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27.6%。 [13] 

中江縣第一產業

中國芍藥谷
中國芍藥谷(5張)
2023年,中江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3.2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97.5億元,增長4.9%,林業產值7.7億元,增長15.3%,牧業產值61.3億元,增長1.8%,漁業產值2.8億元,增長6.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3.9億元,增長2.6%。
農作物播種面積327.8萬畝,比上年增長1.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8.1萬畝,下降1.3%。糧食產量82.6萬噸,增長2.8%,其中:小春糧食產量15.4萬噸,增長4.2%;大春糧食產量67.2萬噸,增長2.5%。稻穀產量22.5萬噸,下降0.3%;小麥產量13.1萬噸,增長5.0%;油料作物產量14.8萬噸,增長2.2%,其中:油菜籽產量11.1萬噸,增長0.2%;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53.0萬噸,增長6.1%。
2023年,中江縣出欄生豬117.8萬頭,比上年增長1.6%;出欄牛3.9萬頭,增長2.1%;出欄羊17.7萬頭,下降1.8%;出欄小家禽2262.2萬隻,增長2.2%。肉類總產量14.1萬噸,增長0.7%,其中:豬肉產量8.5萬噸,增長0.5%;牛肉產量0.5萬噸,增長1.8%;羊肉產量0.3萬噸,下降2.4%;禽肉產量3.8萬噸,增長0.5%。禽蛋產量5.6萬噸,增長3.0%。生豬存欄60.4萬頭,下降4.5%。耕地面積142.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83.0萬畝,農用機械總動力66.4萬千瓦。 [13] 

中江縣第二產業

工業
中江縣城區 中江縣城區
2023年,中江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家,營業收入339.8億元,比上年增長3.0%,利潤總額46.6億元,增長19.6%;利税總額52.4億元,增長20.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5%;全部工業增加值147.5億元,增長4.6%。 [13] 
建築業
2023年,中江縣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有68家。建築業增加值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0.2萬平方米,下降24.0%。 [13] 

中江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中江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5億元,比上年增長9.8%。按經營地分,城鎮零售額122.8億元,增長9.0%;鄉村零售額124.7億元,增長10.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24.9億元,比上年增長6.0%;商品零售222.6億元,增長10.2%。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16.1億元,增長10.3%。 [13] 
對外貿易
2023年,中江縣進出口總額1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出口9.7億元,增長19.6%;進口1.5億元,增長10.1%。 [13] 
郵電業
2023年,中江縣固定電話用户12.1萬户,移動電話用户95.4萬户,光纜總長度5.9萬皮長公里。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數33.7萬户。 [13] 
金融
2023年,中江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715.1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住户存款餘額621.6億元,增長10.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91.4億元,增長14.7%。 [13] 

中江縣交通運輸

中金快速通道 中金快速通道
通過中江縣境內的主要公路有中金快速通道、國道G350、國道G245、成南高速、成巴高速、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遂德高速等,通過境內的軌道為成達鐵路。
2023年,中江縣公路總里程3693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3691公里,佔公路里程總數的99.9%;高等級公路44.8公里,高速公路136公里。城市公交汽車路線9路,城市公交汽車73輛。
民用汽車擁有量19.2萬輛,其中:私人汽車18.7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127輛,其中:純電動2498輛。 [13] 

中江縣政治

縣委書記:杜尚武
縣長:李霞
截至2024年5月 [14]  [17] 

中江縣社會事業

中江縣教育事業

2023年,中江縣共有學校280所,其中:幼兒園144所,小學82所,普通中學5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8917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3516人,中學專任教師4265人。在校生總數126044人,其中:小學49364人,中學56395人。 [13] 

中江縣科學技術

2023年,中江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9個,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35億元,專利授權37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6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51件,商標申請1351件,商標註冊724件,新增地理標誌產品核准使用專用標誌企業2家。
共有科技型中小企業124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個、市級以上孵化載體3家。爭取省級科技計劃項目9項。共登記技術合同39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3.0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3億元。 [13] 

中江縣文化事業

國家二級圖書館:中江縣圖書館。 [18]  國家一級文化館:中江縣文化館。 [21] 
2023年,中江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193.3千冊;檔案館1個,利用檔案7977卷次;文化館1個,文化站45個,博物館1個、紀念館1個。廣播電視台1個,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100%,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 [13] 

中江縣體育事業

中江縣東江 中江縣東江
2023年,中江縣公共體育場館1個,共建全民健身路徑332條,全民健身工程780個。各級體育社會團體15個,社會體育指導站30個。體育彩票銷售額0.9億元。 [13] 

中江縣醫療衞生

2023年,中江縣擁有各級各類衞生機構688個(含村衞生室),其中:醫院11個,衞生院30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醫療衞生機構牀位6613張,其中:醫院牀位3125張。衞生技術人員4870人,其中:醫生2065人,註冊護師、護士1946人。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率達89.0%。 [13] 

中江縣社會保障

2023年,中江縣城鎮新增就業780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1697人。
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6.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4.2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9.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4萬人,參加職工失業保險人數4.5萬人,參加職工生育保險人數4.7萬人。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6.6萬人,其中:農村6.3萬人,城鎮0.3萬人。擁有兒童福利機構1個,牀位數24張;敬老院28個,牀位數2018張。 [13] 

中江縣歷史文化

觀音會
倉山大樂 倉山大樂
中江觀音會,為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八日,信徒以婦女居多。屆時,人們從廟中抬出觀音大士的塑像,打着各種彩旗幢幡,手捧香爐祭品。由鑼鼓音樂引路,組成宗教儀仗隊伍,參加遊行。
佛祖會
佛祖會,定於農曆四月初八,據説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佛祖會要組織盛大的遊行,由僧尼及信徒,將佛祖的座像抬出,由人抬各種傳説的佛像、韋馱、護法、鬼神等,沿街信徒遙拜叩頭,燒香獻果。
倉山大樂
倉山大樂,源於周代,被稱為音樂活化石。既有北方鑼鼓雄渾、粗獷、豪放的特點,又有四川鬧年鑼鼓雋秀的風格。2007年,被列為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中江縣風景名勝

塔樑子崖墓羣
黃繼光紀念館 黃繼光紀念館
塔樑子崖墓羣,位於中江縣繼光鎮桂花村,是一處東漢中晚期開鑿的崖墓羣,目前共發掘墓葬9座,墓內有石刻畫像、彩繪、壁畫裝飾,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石刻技法多樣,另有墨書榜題約200餘字。塔樑子崖墓羣墓葬形制獨特,文化內涵豐富,為四川及南方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墓葬羣,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25]  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 
中江北塔
中江北塔,為密檐式13級磚塔,坐北朝南,平面方形,通高25米,屹立在四級逐級向上內收的石砌台基上。全塔除台基外均用大青磚砌成,三合土黏縫,壁體相當堅固。2013年,中江縣北塔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24] 
南塔
南塔,位於中江縣南端銅魚山山頂,南塔公園內。建於明神宗萬曆37年(1609),坐東南向西北,為八面體九層樓閣式磚塔,鐵質仰覆缽結合式塔頂。該塔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26] 
黃繼光紀念館
黃繼光紀念館,1962年 10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舊址位於原文廟;新館於1987年10月20日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餘平方米,融資料徵集、陳列宣傳、文化交流、旅遊文化於一體。紀念館由5個依山勢降低的陳列室和曲廊、花園、水榭等樸素典雅的民居式園林建築所組成。館內現珍藏着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董必武、鄧小平、劉伯承、郭沫若、謝覺哉、何香凝、張愛萍、秦基偉等的題詞,朝鮮金日成主席的題詞及朝鮮黨政代表團贈送的大量珍貴禮品等革命文物。 [26] 

中江縣地方特產

中江白芍
中江白芍,四川省中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中江白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 
中江掛麪
中江手工掛麪 中江手工掛麪
中江掛麪,四川省中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中江掛麪,發源於北宋時期,具有如脂似玉、細如髮絲、莖直中通、光滑柔韌的特點。整個流程純手工製作,包括和麪、開條、盤條、抻條、上竹、撲粉、曬面、切面等多道工序。 [19]  2011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中江掛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3] 
中江丹蔘
中江丹蔘,四川省中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中江丹蔘幹品根條粗壯,表皮呈紅棕色,具縱皺紋,外皮緊貼不易剝落。肉色紫褐,質堅實,斷面較平整,略呈角質樣,木心細微,味濃。
2008年,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准"中江丹蔘”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08年,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中江丹蔘”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5] 

中江縣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
米博 [33] 
吳泳 [29] 
王渙 [29] 
謝娜 [30-31] 

中江縣榮譽稱號

2019年,中江縣入選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4] 
中江先賢蘇舜欽所著《蘇舜欽集》 中江先賢蘇舜欽所著《蘇舜欽集》
2020年6月,中江縣入選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3] 
2020年11月,中江縣入選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 [5] 
2021年5月,中江縣入選四川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 [7] 
2021年11月,中江縣入選四川省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區。 [9] 
2021年12月,中江縣入選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 [11] 
2022年4月,中江縣入選四川省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市、縣)。 [12] 
2023年8月,中江縣入選全國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試點縣。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