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江北塔

鎖定
中江北塔,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城北端北塔山山頂,北塔公園內,建於北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 [1]  [4] 
中江北塔坐北向南,是一座四面實心體十三級密檐式磚塔, 也是四川地區僅有的建於北宋時期具有遼代風格的千年古佛塔。石質階梯式塔基,第一級塔身較高,向南開券門設心室,心室上端磚砌五鋪作斗拱承託疊澀而成的穹窿頂。以上各級塔身較短,每面均磚砌假券門和直欞假窗裝飾,級間出檐,形成重重密檐。塔頂為半球形覆缽金剛寶座式。該塔對於研究四川地區以及中國塔類建築藝術、歷史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4] 
2013年3月5日,中江北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中江北塔
地理位置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城北端北塔山山頂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303-3-60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江北塔歷史沿革

中江北塔建於北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 [3]  [4] 
1993年,中江縣人民政府為落實宗教政策,復修白塔寺。 [3] 

中江北塔建築格局

中江北塔
中江北塔(3張)
中江北塔為方形十三層密檐式磚石實心塔,與北方遼式密檐塔極為相似,坐北朝南,通高24米,是四川境內宋塔中唯一既有地方特色,又有遼式風格的十三級實心體密檐式佛塔。塔身每層檐部疊澀部位每面中部和四角均出挑梁,共8根,互成45°。內部勾聯向外伸出挑檐,具有加固和增強塔身結構的功能,是古塔經歷了千年不垮,歷經16次以上地震而依然屹立的重要原因。 [3] 

中江北塔文物遺存

  • 塔基
石砌塔基,平面上呈正方形,邊長8.6米,周圍包砌六級石質踏道。 [3] 
  • 塔身
中江北塔塔身 中江北塔塔身
塔身磚砌,平面上呈正方形,第一層較高,邊長5.7米、高6.72米,上部略有收分。南向闢一券門,門額有一弧形灰塑如意條飾,券門內設心室,心室以上各層為實心砌體。心室頂部為疊澀方頂。頂端中心用青磚平鋪封砌。四周出磚制五鋪作鬥棋八朵,按八卦方位從周圍塔壁向中心伸出,以承託用磚疊澀而成的方頂構成藻井。心室平面亦為正方形,邊長2.5米、高4.5米。塔身自第一層以上為重重密檐,舒緩上收至第八層,再向內收至頂,外形呈現優美的拋物線弧形。每一層塔檐均為先平出一層(二磚)再菱出一層,其上再平出七或五層,逐層檐磚疊澀挑出檐口,再反疊澀內收三至四層成檐。每層檐中部及四角均出石挑梁至檐口。塔身第二層至十二層每層各面均闢假一門二窗,中間為圭形門,兩側為長方形直欞窗。 [3] 
  • 塔剎
塔剎座為渾圓半球形覆缽式,覆於四角攢尖方錐頂上,剎杆、相輪已毀。 [3] 

中江北塔文物價值

中江北塔在中國塔林中具有重要地位,造型古樸莊重,未曾大修,保存了北宋時期的建塔原貌,是中國研究宋代科技文化的實物資料,也是寶貴的精神物質財富。 [3] 

中江北塔歷史文化

  • 白塔寺
據古人記載,有塔必有寺,古寺廟後因兵燹譭棄。中江縣人民政府於根據“有塔有寺”的慣例,邀請佛教上師釋海空在北塔下興建佛教大寺白塔寺。白塔寺佔地35畝,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是一仿古寺廟。 [1] 

中江北塔文物保護

2008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石窟研究設計所對北塔進行了現狀調查、地質勘察、塔傾測量及塔體測繪等工作,制定了以使塔體堅固耐久、安全第一為宗旨的維修方案,編制了《四川中江縣北塔震後維修加固方案設計》。 [3] 
2013年3月5日,中江北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保護範圍:以塔基為基線,向東、西外延100米,向南外延50米,向北外延150米。 [3] 

中江北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中江北塔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城北端北塔山山頂,北塔公園內。
  • 交通指引
中江縣人民政府距離中江北塔2.5千米,駕車約8分鐘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