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鎖定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位於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6號(原霞飛路新漁陽裏6號),佔地面積779.8平方米,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上海黨團組織的重要活動地點之一。 [5]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是建於20世紀初的兩層樓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舊式石庫門裏弄住宅建築,舊址原為戴季陶寓所。1920年春,由楊明齋陪同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承租並在此籌設“中俄通訊社”(又名“華俄通訊社”)。同年8月22日,經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人陳獨秀倡導,俞秀松袁振英葉天底金家鳳等八人在此成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任書記。同年9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此創辦“外國語學社”,為培養黨團幹部、輸送青年赴俄留學做準備。1921年初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後,漁陽裏6號成為團中央機關。先後選送數十名團員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還在這裏領導籌組上海機器工會,舉行首次“三八婦女節”紀念活動以及籌備紀念“五一”等革命活動。1921年4月29日,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漁陽裏6號。同年5月,由於團員成分複雜,信仰各異,青年團活動暫時停止。1957年,漁陽裏6號經修繕後恢復原狀。 [5]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培養後備力量的所在地之一,對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6] 
1961年3月4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21年3月11日,入選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4] 
中文名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外文名
The former site of the Central organ of the Chinese Socialist Youth League
地理位置
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567弄1-6號
所處時代
1920-1921年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1-010-001-010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歷史沿革

民國四年(1915年)8月下旬,漁陽裏(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始建。
民國八年(1919年),漁陽裏建成,由戴季陶租住。
民國九年(1920年)春,戴季陶從漁陽裏遷出後,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楊明齋在漁陽裏籌設中俄通訊社(後改稱華俄通訊社),同陳獨秀商討建立中國共產黨時,華俄通訊社成為中國共產黨建黨前夕上海共產主義者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4月,在華俄通訊社進行上海首次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籌備工作;4月29日,華俄通訊社遭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沒收了紀念勞動節籌備委員會宣傳品;5月間,因俞秀松赴俄參加少年共產國際二大,社會主義青年團暫停活動;8月22日,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下,經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人陳獨秀倡導,俞秀松、李漢俊、陳望道、袁振英、葉天底、金家鳳、施存統、沈玄廬等8名青年在漁陽裏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任書記,漁陽裏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9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漁陽裏開辦“外國語學社”為掩護,門口懸掛白底黑字“外國語學社”牌。
民國九年(1920年)~民國十年(1921年),在“外國語學社”門牌的掩護下,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蕭勁光許之楨王一飛汪壽華柯慶施等一批進步青年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快速成長,後來投身到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工作中;
民國十年(1921年),漁陽裏改名銘德里;2月~5月,外國語學社(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陸續派遣青年學員赴蘇俄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先後選送數十人。
民國十四年(1925年)8月1日,外國語學社(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關閉。
1957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按原貌修復,銘德里恢復舊稱漁陽裏。 [1]  [6]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建築特點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坐北朝南,佔地面積779.8平方米,為兩層樓磚木結構石庫門建築,體現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風格,樓上東西兩亭子間分別為俞秀松、楊明齋卧室,楊明齋卧室又為華俄通訊社辦公室,客堂樓為團中央辦公室,樓下客堂為外國語學社教室,教室後為廚房和餐室,二樓為石庫門建築的尖頂,靠窗的走廊為一長排木質材料的百葉窗,南北各有出入口,南面由清水紅磚、石灰勾縫砌成天井圍牆、廂房山牆,正中以石料作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門楣做成中國傳統磚雕青瓦壓頂門頭式樣,加以西方建築門窗上部的山花楣飾。 [7]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大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大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文物遺存

  • 綜述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的遺存有《青年團籌集基金啓事》、俞秀松的單人鐵牀、施存統的藏書、刊登進步青年翻譯文稿的《新青年》雜誌、革命者曾使用的衣物等。
  • 《青年團籌集基金啓事》
《青年團籌集基金啓事》是一份小楷書法藝術品,由俞秀松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建團初期撰寫,俞秀松不但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也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 [9] 
《青年團籌集基金啓事》手稿 《青年團籌集基金啓事》手稿
  • 俞秀松的單人鐵牀
俞秀松的單人鐵牀放置於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二樓展廳裏,這張鐵牀是從新疆帶回上海的單人鐵牀,由俞秀松的繼子俞敏和繼女俞雁捐贈。 [10] 
俞秀松的單人鐵牀 俞秀松的單人鐵牀
  • 施存統的藏書
施存統的藏書放置於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二樓展廳“青年先鋒 上海建團”部分,是由收藏愛好者吳景鍵所收藏的施存統早年個人收藏的24本藏書,其中有兩本書有施存統的個人簽名。 [10] 
施存統的藏書 施存統的藏書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文物價值

青少年代表參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青少年代表參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與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密切相關,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培養後備力量的所在地之一,對五四運動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護,以及對後人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文物保護

保護碑刻 保護碑刻
1959年5月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新漁陽裏6號正式命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3月4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進一步修繕。
2001年,依託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籌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
2004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建成開放,淮海中路567弄1號至6號石庫門建築羣納入紀念館範圍。
2018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啓動整體改造。
2019年4月29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完成修繕,重新對外開放。
2021年3月11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入選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1-3]  [6]  [8]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歷史文化

  • 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
外國語學社教室 外國語學社教室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撰寫的黨綱《共產黨宣言》定稿並正式發表。民國九年(1920年)春,陳望道開始翻譯《共產黨宣言》;4月底,陳望道帶着完成的譯稿趕往上海;8月,陳望道翻譯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印刷問世。陳望道開始在漁陽裏(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為進步青年講解《共產黨宣言》,並開展外語教學。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位於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6號,毗鄰漁陽裏廣場。
  • 開放時間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開放時間為09:00~11:00、13:00~16:00(時逢週一閉館)。
  • 交通
途經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的公交線路有上海地鐵1號線上海公交146路上海公交911路上海公交920路上海公交926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