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賦

鎖定
三賦,讀音sān fù,漢語詞語,指唐代調 [1] 
中文名
三賦
拼    音
sān fù
來    源
楚辭
田賦制度
唐 代調稱“三賦”

三賦解釋

唐 代調稱“三賦”。

三賦出處

明 張九韶 《羣書拾唾·文武制度》:“ 唐 三賦:租,有田則有租,租出米穀;庸,有身則有庸,庸出絹;調,有户則有調,調出繒纊布麻。”

三賦文學概念

三賦漢三賦

漢文體中的三賦分為騷賦大賦小賦
大賦以鋪敍事物見長﹐繼承了《楚辭》一些形式上的特點﹐更多地採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後世稱為"大賦";小賦,篇幅短小,多用韻文,句式多樣,側重於抒寫個人心志、託物言志、詠物抒情、針砭現實。採用鋪排手法,語言較漢大賦樸素;騷賦指騷體作品。

三賦“賦”三篇

三篇賦簡稱“三賦”。
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詩:“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
葉適寄題鍾秀才詠歸堂》詩:“五兵鑄就殺氣動,卻寫三賦祥光流。”

三賦陳夫三賦

當代散文作家陳夫做有三篇系列散文被寓稱為“陳夫三賦”,形成三篇有關人生情懷的姊妹系列作品。在這一散文系列中最明顯的特徵為文章標題中均出現“賦”,即《海棠賦》《落葉賦》《落花賦》。其中《海棠賦》表達“思人生”、《落葉賦》表達“觀人生”、《落花賦》表達“嘆人生”。
參考資料
  • 1.    三賦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