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亥:搖晃的中國

鎖定
《辛亥:搖晃的中國》是張鳴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4月。
《辛亥:搖晃的中國》化繁為簡,全景勾勒晚清民國大班底,追蹤這場中國內部的革命,呈現革命的創世紀與諸神譜,講述對人們有特殊價值的一種重要真相。尚武中國,叢林之爭,槍桿與筆桿,暗殺與炸彈,造反與經濟,革命與保皇,立憲與新政,科舉與學堂,裏裏外外,再現原態。 [1] 
作品名稱
辛亥:搖晃的中國
作    者
張鳴
創作年代
當代
類    別
歷史學著作
首版時間
2011年4月
字    數
220千字

辛亥:搖晃的中國內容簡介

《辛亥:搖晃的中國》聚焦大清王朝的最後歲月和民國肇造之時,把視角投向袁世凱馮國璋黎元洪張宗昌譚延闓汪精衞蔭昌瑞澂載穆端方等一批風雲人物。作者通過研讀原始資料和真實案例,解析武昌起義真相,探討了當初這個看似必敗的起義局面,何以居然使得中華帝制大停擺。書中收錄了1911年日本繪製的武昌起義地圖,並附錄理解晚清民國的20個關鍵詞,包括首義、情勢、會黨、尚武、軍國、留日、八旗、殉節、商團、學堂、辮子、旗幟、暗殺、炸彈、報禁、新軍、國會、選舉、軍費、税金等。全書化繁為簡,全景勾勒晚清民國大班底,追蹤這場中國內部的革命,呈現革命的創世記與諸神譜。 [2] 

辛亥:搖晃的中國作品目錄

小引
大變局裏的那些人
附圖
晚清民國人物羣像
年表
1911年:中國與世界
序言
辛亥革命前後,搖晃的中國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些事
第二幕 異哉!晚清!
還有一場未遂的武昌起義
芝麻開門
立憲黨人的起義
市民的武昌起義
蔭昌督戰記
瑞澂之走
惠州:一場好看的國際性起義
萍瀏醴:一場會黨主導的起義
紹興:一個體校的革命事業
鎮南關:起義故事
黃花崗:革命黨和老百姓
保路運動:都是鐵路惹的禍
第三幕 過場的角兒們
第四幕 末世貴胄:王帽子底下的人
黎元洪:在黎菩薩與黎都督之間
馮國璋:反革命分子的辛亥遭遇
袁世凱與北京兵變:玩走火了的權術操作
黎元洪假手袁世凱:副總統殺了首義功臣
丫姑爺張彪:起義的真正障礙
吳祿貞:士官三傑之死
王金髮:山大王做都督
譚延闓:變亂的受益者
張宗昌:一個流氓的革命崛起史
良弼:凡鳥偏從末世來
端方:名氣最大的犧牲者
載穆:一個殉節的滿人副都統
拿了洋槍,八旗兵也不中用
辛亥福州旗營的“似抵抗”
清末的殉節問題
第五幕 誰在革命,怎樣革命
第六幕 匆匆上下的龍套
農民:不許革命
學生:學堂不能碰
女人:戰爭不讓女性走開
幫會:趕個革命的熱鬧
蘇北之一:一場被清兵逼出來的革命
蘇北之二:殺吾仇者吾君也
江北之一:天上掉下個革命黨
江北之二:由革命始以兵變終
江南:商團包辦的光復
上海之一:遠東最大商埠的易幟
上海之二:掠地的風波
浙江:咱們商人有力量
江西:假印章、破機槍和大都督
湖南:白條兒封官記
山東:藝人活演“打登州”
陝西:一省六都督的故事
奉天:一次會議葬送了的獨立
革命中的文明與秩序
革命行進中的享樂
革命的帽子
革命知府與弼馬温
剪辮子的風波
又見漢官威儀
二三野老眼中的革命
五花八門的革命旗幟
第七幕 暗殺與炸彈
第八幕 筆桿子和槍桿子
革命的炸彈旋律
暗殺乎,起義乎
暗殺團的骷髏
汪精衞:被一泡屎毀掉的暗殺
沈臧壽:詐取海門
袁世凱:遇刺與當國
《民報》:頑童革命黨的塗鴉
《大江報》:不得不説的文字獄案
《循環報》:一封假電報
《晉陽公報》:山西人的媒體政治
《國風日報》:報紙開天窗的故事
章太炎:名士坐西牢
張繼:革命的棒喝黨邏輯
秋瑾:設計軍制
有支同志軍是這樣煉成的
招兵要招讀書郎
有槍沒子彈的新軍
在新軍與舊軍之間
啊,海軍
第九幕 國人的民主旋律
第十幕 革命經濟學
預備立憲:中國第一個議會的誕生
臨時政府:搖出民國政府的搖籃
八百羅漢:頭一個國會那點事
小鎮議會:一次地方政權的小範圍選舉
自由擇君:底層民眾自發的衝動
幫會平等:革命後士兵的民主症
造反要花多少錢
革命錢緊
革命暴力催租税
革命聲中的税務司
股票建起革命軍
尾幕 五光十色説民國
後記 我怎麼想起寫辛亥來
文獻 主要資料來源
附錄 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 [1] 

辛亥:搖晃的中國作品鑑賞

辛亥:搖晃的中國主題思想

關於歷史的偶然性,《辛亥:搖晃的中國》第一幕題記中,“辛亥年,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裏的意外”,此處連用三個“意外”;隨後又説,武昌起義的成功,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有些偶然性;第三幕中,講到黎元洪因機緣湊巧驟得大名和大位,連用三個“趕巧”;第七幕中,“被一泡屎毀掉的暗殺”把汪精衞刺殺攝政王與普林奇普刺殺斐迪南大公相類比,表示歷史拐彎的機會被一泡屎全毀掉了;第八幕中,“革命要靠槍桿子和筆桿子,但這兩杆子能折騰出事兒來,還得靠時運”又強調“時運”。可見著者比較喜歡講“歷史的偶然性”。
關於辛亥革命評價問題,著者認為:“辛亥革命,是一場沒有準備好的的大變革”,“辛亥革命帶給中國和中國人的,其實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擾和變革的焦慮”,“如果沒有革命,清朝如果能正常立憲的話,代議制早晚都會來”,“自由、民主和文明,離中國人的生活,其實還相當遠”,“革命不徹底,因此也只好在前進方向上做更激進的動作,革命,再革命,從制度革命走向文化和倫理革命,再則階級革命”。這種觀點似曾相識,並不是新觀點,20世紀90年代初李澤厚就發表過辛亥革命“未必必然”、“未必必要”和“辛亥革命搞糟了,是激進主義思潮的結果”以及“救亡壓倒啓蒙”這樣的觀點,當時曾招致廣泛的批評,沙健孫、龔書鐸主編的《走什麼路》對李澤厚的觀點進行了集中批判,南京大學李良玉教授也曾辯駁過這些問題。 [3] 

辛亥:搖晃的中國藝術特色

形式新穎
《辛亥:搖晃的中國》正文用“幕”的形式依次“拉”開,每一幕可以獨立成“劇”,展現辛亥革命的每一個片斷,十一幕聯合起來則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對辛亥革命的全景描摹。該書圖文並茂,首次刊印了當年日本人繪製的“武漢略圖”,除此之外,通過書中“附圖:晚清民國人物羣像”,讀者可以與當年那些未曾謀面的“大腕兒”目視神交,一圓“追星夢”。書前的“小引”以“速寫”的形式用寥寥數字勾勒了“大變局裏的那些人”,使他們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徵、命運悲歡躍然紙上,如瑞澂的“八旗紈絝”形象,焦達峯的“白條封官”行為等。書中的“年表”則對比了1911年的中國與世界,一頁紙中觀天下,美、英、德、法、俄、日,經濟、社會、政治、戰爭危機,世界一日千里,風雲變幻。書後的“附錄”列舉了“理解晚清民國的二十個關鍵詞”,以便啓迪讀者的思維。這種新穎的編寫體例無疑會成為吸引讀者的看點。再看張鳴教授生動活潑的語言,如書中的標題有“保路運動:都是鐵路惹得禍”“張宗昌:一個流氓的革命崛起史”“女人:戰爭不讓女性走開”“造反要花多少錢”等等不一而足,看上去很美。而序言中“革命給了國人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但卻沒法像魔棒一樣,給中國帶來立竿見影的變化”的感嘆,尾幕中“沒有了自由,也就沒有了民主”的思考,無疑增加了其歷史思考的深度和現實觀照的厚度,提高了該書的人文價值和學術含量。 [3] 

辛亥:搖晃的中國作品評價

《辛亥:搖晃的中國》這本書以恣肆汪洋、信馬由繮的文筆勾勒了一幅晚清時期中國社會各個羣體的全景畫。作者把此書定位為歷史雜説,走的是一條文學、語史學混搭的路子,頗有史學名家唐德剛的風範。與正統史學相比,它勝在文筆生動,打得開大眾市場,和時下流行的講史故事比較,它對歷史的把握更高出一籌。翻開這本歷史雜説,大膽的見解,觸目皆是,比如張鳴對於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和立憲派的評價就跟常人不同,他認為革命黨人是一羣沒有實力,意見各異的憤青,比較靠譜的反而是立憲派,他們有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基礎,主導着當時中國的陸相。鳳凰衞視評) [4] 

辛亥:搖晃的中國出版信息

2011年4月,《辛亥:搖晃的中國》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辛亥:搖晃的中國》
2011年4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495-0324-7
[5] 
《辛亥:搖晃的中國》
2011年4月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978-957-08-3794-0
[6] 

辛亥:搖晃的中國作者簡介

張鳴,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長於北大荒。出生趕上鳴放,故曰: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個性鮮明,在嬉笑怒罵中藏着嚴肅的悲憫之心。社會責任感使然,張鳴以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深刻的人文關懷關注天下事,為歷史與當下人物事件虛華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畢然。主要學術著作有《辛亥:搖晃的中國》《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武夫治國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社會作用》《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鄉村社會權利和文化結構的變遷》等;歷史文化隨筆有《中國心絞痛》《直截了當的獨白》《歷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歷史的底稿》《歷史的空白處》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