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莞理工學院

鎖定
東莞理工學院,簡稱莞工,是經教育部批准、由東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9] 
學校於1990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於1991年7月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提前招生,於1992年4月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成立,於2002年4月經教育部同意升格為本科院校。於2018年5月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於2021年5月新增為廣東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9]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松山湖、莞城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200畝;館藏書208.3萬冊;設有20個學院、開設62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教職工1865人,全日制學生超2萬人,繼續教育學生近2萬人 [5] 
中文名
東莞理工學院
外文名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簡    稱
莞工(DGUT)
所在地
東莞市
創辦時間
1992年4月2日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理工類
學校特色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0年)
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2015年)
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2020年)
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高校(2021年)
主管部門
廣東省
現任領導
馬宏偉(校長)
本科專業
62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1] 
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
院系設置
20個學院
校    訓
學而知不足
校    歌
《莞工之歌》
地    址
松山湖校區: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大學路1號(523808) [9] 
莞城校區:廣東省東莞市莞城街道學院路251號(523006) [9] 
院校代碼
11819
主要獎項
2021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東莞理工學院歷史沿革

  • 東莞師範學校
1932年,在太平鎮創辦“東莞縣立簡易師範學校”,校址在太平鎮“蓮溪書院”舊址,經費由明倫堂沙田管理局支付。學校設備簡陋,師生生活困難。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機轟炸虎門,學校遷至篁村“張氏大宗祠”。
1938年,莞城淪陷,又先後遷往東坑、馬坑、馬嘶等地。
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舊址。
1948年,學校遷至莞城彭屋大街“彭氏宗祠”。
1951年9月,學校改名為“東莞師範學校”。
1952年9月,學校遷入原明生中學校址(現新風路31號)。
2004年6月,原東莞師範學校學生及部分教師併入東莞理工學院,成立“師範教學部” [12] 
校園風景
  • 東莞理工學院
1985年,中國共產黨東莞市委員會東莞市人民政府鑑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開始醖釀興辦東莞理工學院。
1987年6月9日,東莞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成立東莞理工學院籌建委員會的通知》 [11]  。7月3日,東莞理工學院奠基。
1988年5月21日(一説5月1日),東莞理工學院破土動工 [10]  [11] 
1990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東莞理工學院籌建。
1991年3月1日,東莞理工學院教學大樓竣工剪綵。7月,經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東莞理工學院提前招生。
1992年1月14—15日,廣東省高教局和東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東莞理工學院建校論證會。4月2日,經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東莞理工學院成立 [10] 
2002年3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學校變更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2月11日,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校區正式動工建設。
2003年10月10日—11日,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校區正式啓用 [14] 
2004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確立為獨立學院 [21] 
2006年5月29日,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批准了東莞理工學院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5] 
2008年5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17] 
2010年6月,學校被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16]  。8月26日,學校獲批成為廣東省立項建設的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8] 
2015年5月,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揭牌成立。9月14日,學校被確定為廣東省重點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單位 [19] 
2016年,學校成立東莞理工大學國際學院。
2017年2月,東莞理工學院法國國立工藝學院聯合學院獲批。3月11日,東莞理工學院與360企業安全集團正式簽約,組建360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學院360網絡空間安全創新研究院 [19] 
2018年5月,學校被確定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1月,學校大學科技園入選“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單位”。
2019年7月,學校成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範校。
2020年10月16日,學校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名單 [20] 
2021年1月8日,東莞理工學院國際微電子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命健康技術學院東莞理工學院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新發展研究院舉行揭牌儀式 [2]  。5月,學校獲批為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5]  。8月,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9] 
2022年9月28日,東莞理工學院廉潔文化知行教育館揭牌。12月20日,由東莞理工學院與得利鐘錶集團共建的東莞理工學院得利學院分別在廣東東莞和香港同時舉行啓動典禮 [7] 
2023年5月31日,廣東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正式“聯姻”共建醫工融合聯合創新學院、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並“上線”了廣東首批3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藥學+應用化學”“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智能醫學工程”。 [51]  7月28日上午,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國際合作創新區項目首棟封頂儀式舉行 [52]  。11月29日,當選為東莞市產教融合促進會會長單位。 [53] 
松山湖校區學校正門 松山湖校區學校正門

東莞理工學院辦學條件

東莞理工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設有20個學院、開設62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以工學為重點,管理學、文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3]  [5] 
東莞理工學院院系專業一覽表
專業名稱
學位授予門類
學院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工學
金屬材料工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工學
通信工程
工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自動化
工學
智能製造工程
工學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工學
機器人工程
工學
法學
法學
社會工作
法學
知識產權
法學
行政管理
管理學
應用化學
工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工學
食品質量與安全
工學
能源化學工程
工學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工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工業設計
工學
工業工程
工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學
機械電子工程
工學
微機電系統工程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
物聯網工程
工學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教育學
音樂學
藝術學
小學教育
教育學
舞蹈編導
藝術學
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
工商管理
管理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會計學
管理學
經濟與金融
經濟學
投資學
經濟學
質量管理工程
管理學
物流工程
工學
土木工程
工學
工程管理
工學
環境工程
工學
環境科學
工學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工學
建築學
工學
軟件工程
工學
網絡工程
工學
網絡空間安全
工學
漢語言文學
文學
英語
文學
廣播電視學
文學
文化產業管理
藝術學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學
日語
文學
翻譯
文學
食品營養與健康
工學
智能醫學工程
工學

東莞理工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1865人,其中正高職稱人員139人、副高職稱人員360人、博士947人 [5] 
類別
名單
巴西科學院院士
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
袁華強
省級教學團隊
計算機編程類課程優秀教學團隊建設
大學數學教學團隊
水污染控制教學團隊
經濟學教學團隊
備註:名單不全 [23-24]  [38] 

東莞理工學院學科建設

  • 學位點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專業學位碩士點;6個廣東省重點學科,4個學科納入廣東省教育廳“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重點建設學科;學校工程科學、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生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冶金工程等10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5] 
  • 學位授予
學位點
學位授權點類型
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資源與環境、機械、國際商務、社會工作、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
參考資料 [5] 
  • 重點學科
重點學科
學科建設
學科名稱
廣東省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電路與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工程、環境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廣東省教育廳“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重點建設學科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土木工程
參考資料 [5] 

東莞理工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建有17個實驗教學中心,其中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4個專業入選廣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化學、軟件工程、環境工程、通信工程獲得IEET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證書;獲批2個教育部現代產業學院、5項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6個廣東省示範產業學院,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案例2件;獲得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2017年以來,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 [5]  [28] 
東莞理工學院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專業
通信工程、社會工作、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化學、環境工程、工商管理、能源與動力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工業工程、自動化、會計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
國家級一流課程
工程力學、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
通過IEET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化學、軟件工程、環境工程、通信工程
省級一流專業
工程管理、漢語言文學、人力資源管理、法學、小學教育、英語、廣播電視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網絡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特色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通信工程、軟件工程、工程管理、環境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
省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省級重點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代傳媒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管信息化與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移動通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
大學英語、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大學英語系列口語教程、人力資源管理、合同法學、傳熱學、鍋爐原理
資料來源: [22-24]  [28]  [34-37] 
備註:名單不全

東莞理工學院學術研究

東莞理工學院科研機構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建有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參與粵港澳聯合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累計獲批各類省級平台27個,獲批粵港澳研究團隊3個、廣東高校科研創新團隊11個,孵化高新企業41家;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4個聯合實驗室 [5]  [28] 
科研機構
科研機構
機構名稱
校所聯合實驗室
中子探測與快電子技術聯合實驗室 [40] 
中國散裂中子源機電技術研發聯合實驗室
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 [43] 
東莞理工學院-散裂中子源先進材料聯合實驗室 [41] 
下一代互聯網聯合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分佈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 [39] 
廣東省普通高校機器人與智能裝備重點實驗室 [43]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電子商務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極端環境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廢水能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新型納米材料研究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化工材料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高性能輕合金及其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9] 
廣東省太赫茲檢測與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先進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9] 
廣東省廢水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新型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結構損傷超聲/微振監測與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高性能低能耗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1] 
廣東省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2] 
廣東省智能製造系統健康監測維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製造過程智能控制與優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3] 
廣東省嵌入式智能工業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高校第三代半導體功率芯片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4] 
廣東高校非糧生物質高效熱解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5] 
廣東省分佈式能源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7] 
廣東省極端環境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48] 
廣東高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廣東高校化工清潔生產與綠色化學品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41] 
廣東高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42] 
廣東省高校嵌入式與測控系統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44] 
廣東省化工印染與綠色化學品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49] 
廣東高校國際暨港澳台合作創新平台及國際合作重大項目
廣東省中德精密製造中心(核能裝備遙控維護作業機械手研發) [48] 
東莞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東莞市清潔生產科技中心
中德精密製造技術中心
東莞市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工業機器人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先進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新能源與智能配用電實驗室
東莞市智能無線通信重點實驗室 [30] 
東莞市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現代分離技術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大氣複合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光催化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新型材料與新型結構研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新型納米材料研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功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研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41] 
東莞市數字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3D打印技術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數控裝備智能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43] 
東莞市快電子技術與測控系統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44] 
東莞市複雜網絡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無線傳感器網絡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網絡安全重點實驗室 [46] 
東莞市生物煉製技術重點實驗室 [47] 
東莞市新型輕合金及其加工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功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東莞市新型納米材料研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49] 
東莞市大氣複合污染重點實驗室 [50] 

東莞理工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2016年以來,學校承擔國家各級各類課題3396項,科研總經費約33.6億元。在工業廢水電催化氧化深度處理裝備及應用、電鍍廢水處理技術及設備、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導體照明產品質量檢測等領域突破系列關鍵技術。學校先後以主要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系列國家級、省部級及市廳級科技獎勵 [5]  [27] 
  • 科研獎勵
時間
獎項名稱
2022年4月15日
學校生態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鄭愚牽頭完成的“纖維復材筋提升混凝土結構性能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2021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資料來源: [26] 
  • 專利情況
截至2022年6月7日,中國高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生效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轉讓數量(不含港澳台)進行統計排名,學校排名中國高校榜單第51名,共計487件 [25] 

東莞理工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3月,學校圖書館總建築面積45020平方米,累計藏書204.3萬冊,有38個數據庫、175萬冊電子圖書等數字資源。建成萬兆帶寬主幹、兩條40G主幹,基本實現千兆帶寬到桌面的IPV6校園網,4萬個信息點,建成覆蓋全校的無線校園網,AP數量7300多個,出口帶寬37.5G;智慧校園建設有190個信息化系統 [5] 
圖書館 圖書館
  • 學術期刊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東莞理工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於1994年2月創刊,為雙月刊,逢雙月文理交叉出版 [6] 

東莞理工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與英、美、加、澳、法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72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 [5] 

東莞理工學院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
校徽
釋義:紮根地方服務地方
校徽標識主要由葉選平題寫的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及DGUT四個英文字母等元素組成,三條豎線分別象徵現代大學的三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中心圖案與外圓相連接、與綠色相映襯,猶如一棵植根沃土、枝繁葉茂的大樹,寓意學院紮根莞邑大地,建設具有創新特色的名牌地方院校,英才輩出、生機無限 [8] 
校訓 校訓
校訓
釋義:學而知不足
校訓為"學而知不足"。式樣採用諾貝爾獎獲得者、學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博士於1993年在我院的題詞。 "學而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藴含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虛懷若谷的學習態度、教學相長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生學習、實踐、鑽研、成才的過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研究的過程,廣義上都是"學"的範疇。學而後知不足,知不足而後自省,而後自強、創新、追求卓越 [8] 
-
校慶日
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 [9] 

東莞理工學院校區情況

  • 松山湖校區
松山湖校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大學路1號 [9]  ,佔地1870畝 [55]  ;工程師學院(創新創業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電信工程與智路化學院、國際微電子學院、生命健康技術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能源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教育學院(師範學院)位於該校區 [56] 
  • 莞城校區
莞城校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莞城街道學院路251號 [9]  ,面積340多畝 [55]  ;經濟與管理學院、法律與社會工作學業(知識產權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法國國立工藝學院聯合學院位於該校區 [56] 

東莞理工學院學校領導

東莞理工學院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位
名單
名譽校長
黨委書記
-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黨委委員、副校長

東莞理工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
職位
就任時間
臨時黨委書記
1992年4月—1993年2月
張遐齡
黨委書記
1993年2月11日—1995年1月
校長
1993年2月19日—2002年3月
歐陽禹湖
黨委書記
1995年1月—1997年9月
1997年9月—2001年7月
鍾劍輝
2001年7月—2003年12月
校長
2002年4月—2013年5月
臨時黨委書記
2003年12月—2006年6月
黨委書記
2006年6月—2006年12月
2006年12月—2012年6月
校長
2013年5月—2019年6月
參考資料 [13]  [31-33] 

東莞理工學院校園環境

  • 莞城校區
莞城校區的整體佈局設計主要以功能綜合設置,建築相對集中的風格為主。首先充分利用地形,校園與公路之間設置了一條“護城河”(人工湖),湖邊設置一條綠化帶,再以廣場前的大綠地,烘托了大體量的建築,隔斷了來自公路的噪音與灰塵,創造出一個極富現代感而又優雅寧靜的學習環境。其次,為了創造氣度宏偉的空間意向,設計師充分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來佈置教學樓,既相對集中,又獨立分明,形成一組有嚴謹的構圖、明確的軸線、主次分明的教學主樓羣。教學主樓羣位於莞城校區的中心位置。從正門進入,映入眼簾便是高聳的人才之星雕塑與橫亙在校園的教學主樓羣,從左到右共有7座相互連接着,以正對校門的4號樓為中心,兩側對稱延伸,整體建築形象給人的感覺是端莊、嚴整。教學主樓羣兼具了教學和行政辦公功能,由廣東省建築設計院設計 [57] 
莞城校區全景 莞城校區全景
  • 松山湖校區
松山湖校區結合地形環境採用舒展、自由的佈置格局,與傳統集中式的校園模式相比較,這裏沒有刻意塑造的軸線對稱式佈局,沒有一味地去推崇古典主義的構圖方式,有的只是簡單、樸實的看似隨意散落、堆積的建築物,但又極具特色。建築設計是十二家中國青年建築師/設計公司集體創作的一次嘗試。校園規劃與松山湖“融山、水、園為一體”的整體規劃理念一致,“不違天時,不奪物性”。松山湖校區十分強調地貌特徵的空間結構和地區環境特性。校園建設保留了較大面積的自然生態綠地,如山丘、濕地、水等,建築大多數以片斷狀的形式在山坡、水體間出現,隨着道路延展交互變換,在環境中穿插、生長。在遵循依山就勢的原則上,結合原有的生態環境進行佈置,做到儘可能不破壞原來的地形環境。主幹道採用自由靈活的曲線佈置,結合校區地形延展起伏,聯繫校園裏各個功能區。人行道結合三大綠化景觀系統設計,形成相互交叉的山體休閒步道、濱水步道和景觀步道 [57] 
松山湖校區全景 松山湖校區全景

東莞理工學院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稱號
2010年4月
東莞市先進集體 [77] 
2019年11月
2019年度“全民創安﹒一呼百應”聯防工作先進單位 [75] 
2020年12月
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 [71] 
2021年3月
2020年東莞市政府質量獎 [76] 
2022年1月
東莞市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72] 
2023年6月
中國詩教校園 [74] 
2023年11月
2022-2023年度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範單位 [73] 

東莞理工學院知名校友

姓名
職務
王真
烏魯木齊鐵路公安局哈密公安處刑警支隊副支隊長 [58] 
曾香桂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東莞瑞豐物業公司的助理總經理、工會主席和東莞市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 [59] 
蘇衞東
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60] 
譚敍棉
曾任望牛墩鎮黨委委員、石碣鎮黨委委員 [61] 
林韶輝
黃埔海關駐開發區辦(廣州報税區海關)卡口監管科科長 [62] 
趙建華
塘廈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副主任 [63] 
香傑新
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64] 
譚凱帆
東莞市虎門凱怡傢俱有限公司總經理 [65] 
黎創興
東莞市公安局石碣分局刑警大隊大隊長 [66] 
王曉強
廣東省集郵協會集郵展覽評審員、東莞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秘書長、東莞市集郵協會郵展委主任、孫中山郵票研究會秘書長 [67] 
李娜
東莞市廣播電視台媒體人 [68] 
陳豔梅
常平女企業家協會會長、東莞市人大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常平子公司總監 [69] 
張策
松山湖公安分局局長 [7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