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馬拉瓦蒂大塔

鎖定
阿馬拉瓦蒂(阿瑪拉瓦提)大塔的雕刻是後期安達羅王朝(約124- 225)藝術的典範。據考證,阿馬拉瓦蒂大塔始建於公元前2世紀,在公元2世紀曾大規模擴建增修。桑奇大塔是北印度宰堵波形制的代表,阿馬拉瓦蒂大塔則是南印度竄堵波形制的代表。
中文名
阿馬拉瓦蒂大塔
外文名
Great stupa of Amaravati
藝術的典範
後期安達羅王朝
形    制
直徑約51.2米,
直到1796年
大塔依舊完整無缺

目錄

阿馬拉瓦蒂大塔形制

大塔的圓形台基直徑約51.2米,上承半球形覆缽。覆缽下部和台基表面覆蓋着白綠色石灰石浮雕嵌板,覆缽上部塗以金色灰泥飾帶。覆缽頂部建有平台、傘蓋。台基的東西南北四方各自伸展出一座長方形露台,每座突出的方台上聳立着五根石柱(阿耶迦),代替了北印度宰堵波常見的塔門(陀蘭那)。這種“方牙四出”的形制是南印度宰堵波最典型的特徵。台基周圍鋪設着寬約4米的右繞甬道。甬道外圍是一圈高約3.5米的石灰石圍欄,圍欄內外兩側都裝飾着圓形或半圓形浮雕。圍欄四方入口兩旁蹲踞着石獅。

阿馬拉瓦蒂大塔保存情況

直到1796年,大塔依舊完整無缺。但其後20年間,當地的一個地主卻肆意拆毀塔石燒製石灰,致使大塔崩坍。後經考古學家搶救,許多浮雕石板才倖免於難。
1845年以後至20世紀初在大塔基址發掘出土了五百餘件白綠色石灰石浮雕,大部分收藏於馬德拉斯政府博物館和倫敦佈列顛博物館。
1951年在阿馬拉瓦蒂當地建立了考古博物館,藏有戰後發掘的出土文物,1972年重新裝修開館。該館院內根據當地出土的牢堵波圖樣浮雕建造了一座阿馬拉瓦蒂大塔復原模型。阿馬拉瓦蒂大塔的覆缽、台基和圍欄上的裝飾浮雕,均系當地特產的白綠色石灰石雕刻。 [1] 
阿馬拉瓦蒂大塔復原圖 阿馬拉瓦蒂大塔復原圖
參考資料
  • 1.    朱伯雄主編:《世界美術史 第4卷 古代中國與印度的美術》, 山東美術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