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瑟·休斯

鎖定
阿瑟·休斯(Arthur Hughes,1830-1915),1830年1月27日生於英國倫敦,16歲時就學於倫敦設計學校,曾追隨過斯蒂文森,後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
中文名
阿瑟·休斯
外文名
Arthur Hughes
出生日期
1830年
逝世日期
1915年

目錄

阿瑟·休斯簡介

《永久的婚約》阿瑟·休斯 《永久的婚約》阿瑟·休斯 [1]
休斯非常崇拜拉斐爾前派的藝術主張,他以這個畫派的原則作畫,並參與活動。他還與羅賽蒂、莫里斯等人共同合作裝飾牛津聯合會大廳。從休斯的作品看,他是拉斐爾前派中藝術感情最脆弱的畫家。他具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喜歡光亮而明確的細節色彩,趨向感傷和艱辛,形成一種脆弱的基調。休斯晚年因健康狀況不佳而很少作畫,政府於1912年授予他一筆市民固定養老金,1915年12月23日在倫敦謝世。

阿瑟·休斯生平

阿瑟·休斯出生在倫敦。在皇家美術學院學習的時候,結識了羅塞蒂、米雷斯和亨特。米雷斯非常欣賞他的《奧菲利亞》。他和這些朋友一同進行了牛津聯合大廳的壁畫工程。他的繪畫風格自始至終受到拉斐爾前派風格的影響,許多主題都來自其他成員的創作,比如奧菲利亞,阿瑟王故事,但丁故事等。
他忠實於文藝復興前的藝術家的真實質樸,甚至帶着中世紀的一絲刻板僵硬,人物也都像中世紀繪畫中那樣身形纖細,下頜尖瘦,沒有太強的肉體感,但在其中強調了他特有的輕靈迷濛。所以他的女主人公永遠是精靈或小樹般的少女,畫中的背景永遠是在如夢般飄着隱隱霧氣的自然中。他描繪了一系列有關情人的作品,傾斜的常春藤纏在老樹上,是他創造的典型形象。他最有名的作品《海外歸來》(1863)表現了一個水手在父母墳前哭泣,他的妹妹陪伴在一旁。
不論從任何題材來看,休斯都是拉斐爾前派中最喜愛室外背景的。他還是拉斐爾前派中最成功的插圖作者,從1860年以來,為多種雜誌、書籍工作過。在他之後的幾個英國插圖作者,都模仿他的風格來為幼兒故事和神話做插圖。 [2] 

阿瑟·休斯主要作品

《永久的婚約》 The Long Engagement (1859)
The Long Engagement The Long Engagement
這幅畫又名《山盟》,是休斯最為知名的作品。23歲的休斯開始畫這幅畫,原名叫《奧蘭多在亞頓森林裏》。在談到畫中的風景時,畫家自己曾説過:“把野玫瑰畫進奧蘭多,對我猶如一種爭分奪秒的競賽,它們如此快地消失了美麗的效果,像一切美麗的東西沐浴在太陽下那樣,顯得分外美麗。微微細雨正被一片陰暗的雲佈滿,也許很快就會把頭上的剩餘部分覆蓋。整整一天,我都在對景寫生,一隻很大的野蜂激得我好不惱怒,它不停地攻擊我,汗水在我的臉上流成三道溪流。此外,在剩餘的三個小時裏,我就在一棵巨大的根部覆蓋了多年落葉的毛櫸樹下的陰影裏,傾聽雨的降落聲。”由此可見拉斐爾前派畫家多麼注重對景寫生從事創作。這幅畫完成後,皇家美術學院拒絕展出,畫家不得不重新修改成現在的樣子,把人物畫成一對赴約的戀愛者形象。從畫中形象看這兩人的愛情是不幸的,但他們的身邊盛開着野花。常春藤隱遮着的姑娘叫阿米,她的名字被刻在樹幹上,這是他們初次約會的地方。這幅畫的環境被描繪得細緻逼真,看得出是直接取自自然,人物被自然景物所包圍,在綠色調的襯托下顯得突出。1859年學院展出了這幅歷經坎坷的作品,在畫的下邊標示了喬叟的一行詩:“用盡世間所能知的甜美讚詞,決非甜美的心酸。”
奧菲利亞 Ophelia (1852)
這幅畫展出時被放在角落裏,但米雷斯注意到了它,休斯和米雷斯第一次相遇就是在這幅畫前。休斯後來回憶説,米雷斯看過畫以後爬下梯子,説他在所有的畫中最欣賞這一幅,但是同時批評休斯沒有正確地畫溪流。其實畫中的溪流和花朵是被風格化的拉斐爾前派的畫法:緊湊,清楚。其他部分則有着休斯式的迷濛:暗綠和紅暗示着,而不是顯示出奧菲利亞的瘋狂和迷失。 [2]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