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防患於未然

(俗語)

鎖定
防患於未然,俗語,拼音是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意思是指在禍患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出自《周易·既濟》。
中文名
防患於未然
釋    義
在禍患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
拼    音
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
出    自
《周易·既濟》
用    法
謂語、賓語;指在事故發生前防範
反義詞
臨渴掘井江心補漏患至呼天
屬    性
漢語成語

目錄

防患於未然出處

語本《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非止排難於變切,亦將防患於未然。”
程麟《此中人語·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亦作“ 防患於未然 ”。
王西彥 《夜宴》五:“昨天省裏就來了密令,叫注意這個問題,説為了防患於未然。”
《明史·于謙傳》:“中原多流民,設遇歲荒,嘯聚可虞。乞敕內外守備各巡撫加意整飭,防患未然。”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二回:蔣完着急,道:“‘君子防患未然。”
江澤民:“隱患險於明火,責任重於泰山”

防患於未然解釋

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於尚未發生之前。 [1] 

防患於未然用法

示例
臣聞~者易,除患於已然者難。 ◎明·馬文升《添風憲以撫流民疏》

防患於未然辨析

同義:防禍於未然、防患未萌
近義詞:防微杜漸、有備無患 、未雨綢繆、曲突徙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