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針嘴魚

鎖定
針嘴魚是頜針魚目鱵科鱵屬魚類, [4-5]  又名小火箭魚、奇齒針魚、鉛筆魚。 [6]  軀體細長,側扁,軀幹部背、腹緣近平直,相互平行;頭長,額頂部平扁;吻特別突出,由前頜骨及下頜延長形成一細長尖形的啄;口大而長,呈水平;兩頜佈滿尖鋭細齒,呈帶狀排列;背鰭遠在體後方,與臀鰭相對;胸鰭、腹鰭較小;尾鰭微凹。體背部翠綠色,體側下部及腹部銀白色,體側自吻端通過眼睛、胸鰭基,沿體側中線至尾鰭基部是一條較寬的綠色縱帶,各鰭翠綠色。 [7]  因嘴上長有一根長約四釐米的針刺而得名。 [8]  壽命為3年以上。 [9] 
針嘴魚原產於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 [10]  生活於湖泊、淺海河口的中、上層水域, [5]  喜歡水草密佈的水域。 [11]  人工飼養時,適宜弱鹼性水質,最適水温為22-26攝氏度。善跳躍,為防止跳出水箱,須加頂蓋。 [7]  肉食性,喜食小魚、紅蟲等活餌。 [12]  卵生,將成熟的種魚放在有浮草的水族箱內,魚卵產在浮草的根部,為黏性卵,約經9天孵化。繁殖困難,每次產卵100粒左右。 [13] 
針嘴魚性情區猛,捕食小魚,但飼養在魚池中並餵食大一些無脊椎動物情況下,這種本性有所減弱。 [10] 
中文名
針嘴魚
外文名
Freshwater garfish
別    名
火箭魚
奇齒針魚
鉛筆魚
拉丁學名
Xenentodon cancila (Hamilton, 182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頜針魚目
亞    目
飛魚亞目
鱵科
鱵屬
針嘴魚
英語名稱
Neddle Fish

針嘴魚體形特徵

針嘴魚又名火箭魚、奇齒針魚、鉛筆魚。原產地是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針嘴魚軀體細長,側扁,軀幹部背、腹緣近平直,相互平行。頭長,額頂部平扁。吻特別突出,由前頜骨及下頜長形成一細長尖形的啄。口大而長,呈水平。兩頜佈滿尖鋭細齒,呈帶狀排列。背鰭遠在體後方,與臀鰭相對;胸鰭、腹鰭較小;尾鰭微凹。鱗細小。體背部翠綠色,體側下部及腹部銀白色,體側自吻端通過眼睛、胸鰭基,沿體側中線至尾鰭基部是一條較寬的綠色縱帶,各鰭翠綠色。 [1] 
針嘴魚 針嘴魚
軀體細長,乍看下有如一支銀棒,故英文名之為“針魚”(Neddle Fish),側扁,軀幹部背、腹緣近平直,相互平行。頭長,額頂部平扁。吻特別突出,由前頷骨及下頜延長形成一細長尖形的啄。口大而長,呈水平。兩頜佈滿尖鋭細齒,呈帶狀排列。背鰭遠在體後方,與臀鰭相對;胸鰭;腹鰭較小;尾鰭徽凹。鱗細小。體背部翠綠色,體側下部及腹部銀白色,體側自吻端通過眼睛、胸鰭基,沿體側中線至尾鰭基部具一條較寬墾綠色縱帶,各鰭翠綠色。體長約30釐米。

針嘴魚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時將親魚放入有浮草的水族箱內,讓受精卵粘附於浮草的根部。一尾雌魚可產卵100粒左右。受精卵約經9天孵化,仔魚可喂水蚤豐年蟲

針嘴魚習性

性情兇猛,肉食性。不宜與其他魚混合伺養。

針嘴魚食性

喜食小魚、紅蟲等活餌

針嘴魚飼養難度

水 温 22 - 26℃
硬 度 5-10dGH
pH值 6.5-7.4 [14] 

針嘴魚護理

由因原棲息於半鹹水域,故宜在飼育水槽中滲入食鹽,濃度為10升的水加入5克的食鹽,喜歡弱鹼性的水質。水槽需加蓋,以防範其受到驚嚇而跳出。喜歡水草密植的水族箱,適合單獨飼養或和大型魚與混養。

針嘴魚品種分類

針嘴魚黑背圓頜針魚

針魚實物圖 針魚實物圖
學名: 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
科目:頷針魚科
英文名稱: Belonidae
概述:
體呈長圓柱形,稍側扁。上下頜皆延長呈喙狀。上頜大牙垂直。背鰭鰭條23~25,背鰭後部鰭條短;尾鰭叉形。側線鱗在尾柄兩側形成一隆起嵴。
暖水性中上層魚類。體長一般680~1040毫米。性兇猛,常在水上層追捕小魚。
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多見於南海,在渤海灣及黃海也有發現。 [2] 

針嘴魚尖嘴扁頜針魚

尖嘴扁頜針魚A.anastomella(CuvieretValenciennes);Pacificneedlefish,Greengars,Needlefish
又稱為扁頜針魚、扁頜鱵魚、針良魚。
背鰭18—20;臀鰭23—24;胸鰭11—12;腹鰭6。側線鱗229—286,體長為體高14.5—24倍;為頭長3—3.3倍。體高為體寬1.3—1.6部。體細長,側扁,軀幹部背緣與腹緣均平直,相互平行。體不很高。頭較長,額頂部平扁。吻特別突出。由前頜骨和下頜骨形成一細長的喙。眼中等大。側上位。口呈水平,口裂很長。下頜稍大於上頜。兩頜具細小尖鋭的齒,呈帶狀排列,外側一行排列稀疏的犬牙。鰓絲髮達。無鰓耙。背、臀鰭均較長,位於體的後部。胸鰭較小,高位。腹鰭位於腹部的後方。尾鰭截形,後緣微凹。體背呈翠綠色,體側下方及腹部呈銀白色,體背正中線上具較寬的深綠色縱帶。骨骼呈翠綠色。體長828mm。系海洋暖水性上層魚類,生活於淺海、河口,隨漲潮時亦能進入江河口的淡水裏。為近海食用魚類。夏季產量較高,可供食用,鮮食時肉嫩味美,頗受沿海居民歡迎。5月初到6月底在黃渤海區產卵。分佈於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國外見於朝鮮、日本沿海。 [3] 
參考資料
  • 1.    劉雅丹.《五彩繽紛的熱帶觀賞魚》: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06:72
  • 2.    黑背圓頜針魚  .水產網[引用日期2015-04-10]
  • 3.    尖嘴扁頜針魚  .水產網[引用日期2017-04-10]
  • 4.    梁秩燊,易伯魯,餘志堂著,江河魚類早期發育圖志=A PHOTOGRAPHIC GUIDE TO EARLY DEVELOPMENT OF FISH IN RIVERS,廣東科技出版社,2019.12,第363頁
  • 5.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遼寧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58頁
  • 6.    王琦主編;舒爾康等編寫,家庭水生花卉栽培200問,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01,第163頁
  • 7.    劉雅丹著,五彩繽紛的熱帶觀賞魚,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06,第72頁
  • 8.    方祖雄等著,巴陵勝狀,湖南美術出版社,1985.02,第96頁
  • 9.    日東書院著,熱帶魚水草圖鑑 近400種熱帶魚及水草賞析與飼養技巧,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7,第113頁
  • 10.    (英)阿爾德頓著,淡水觀賞魚鑑賞養殖手冊,科學普及出版社,2012.01,第161頁
  • 11.    王大龍主編,實用養魚百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07,第248頁
  • 12.    王大龍主編,實用養魚百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07,第247頁
  • 13.    佔家智主編,熱帶魚養殖技法,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1,第28頁
  • 14.    佔家智主編.熱帶魚養殖技法[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1: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