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書

鎖定
《西藏書》是陳人傑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7月。 [1] 
該書以詩歌形式讚美西藏的藍天白雲、草原雪山、神山聖湖、名勝古蹟以及作者援藏期間接觸到的諸多人和事,抒發了對西藏的眷戀情懷。 [5]  在詩人眼中,高原上的一切都具有歷史感,有滄桑變幻,有風雲際動,也有靜謐和空曠。而只有把心靈與這片大地相貼相融,才可以生出穿透靈魂的詩句。同時,詩人又毫不吝嗇地彰示愛和戀、焦與灼、孤與苦、神與靈、信與念,每一種情緒都被拉伸、拓展,絲絲密密地融在高原的空氣之中。 [6] 
作品名稱
西藏書
作    者
陳人傑
文學體裁
詩集
字    數
213千字
首版時間
2017年7月

西藏書內容簡介

《西藏書》分4個部分,除序及後記外,正文由“分享偉大事物的反光”“多吉的家”兩卷組成。該書主要記錄的是2012年至2017年作者援藏期間的觀察和感悟,其中寫到的內容和情緒包括:初到高原的陌生、驚奇,對當地大美山川、地理、人文的體驗,對援藏事業的凝視等等。 [4] 

西藏書作品目錄

分享偉大事物的光芒 葉延濱
上卷 分享偉大事物的反光
聖水/神山/冰川/生靈/風物/原野/宗教/民俗/人文/城鄉/西藏
下卷 多吉的家
西藏,我來了/援藏,緣藏/極地/思念/凝眸/西藏以西/雜詩/短章/從西藏到大海/雪山總在遠處召喚
後記
西藏在上,赤子詩心——普布昌居對話陳人傑 [1] 

西藏書作品鑑賞

對一個長時間駐守在高原上的援藏詩人來説,情感的融入是所有詩意的最初來源。為詩集《西藏書》,陳人傑用了6年的時間感悟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與物,雪山、湖泊、牛羊、小草無不成詩。那些多年沉積在高原之上的形態,都成了能與詩人進行情感對話的生靈。“當我再一次端視,雅魯藏布江奔流/高原如碼頭,如詞語們歇腳的厚嘴唇”(《雅魯藏布江》),“冰川,苦難者的酒杯/將蠻荒和膽汗銜在口中/砥礪的星光從不下垂”(《南迦巴瓦峯》),“也許它是活的/如果算上它的淚痕/以及纏繞其上的飛翔的心/它像在安度一生中最悠閒的光陰/連陽光,也解不開被它挽留的命運”(《卡若拉冰川》)。在詩人眼中,高原上的一切都具有歷史感,有滄桑變幻,有風雲際動,也有靜謐和空曠。而只有把心靈與這片大地相貼相融,才可以生出穿透靈魂的詩句。同時,詩人又毫不吝嗇地彰示愛和戀、焦與灼、孤與苦、神與靈、信與念,每一種情緒都被拉伸、拓展,絲絲密密地融在高原的空氣之中,伴隨着每一聲吟誦、每一口喘息、每一次身體與稀薄空氣的爭鬥。作為與詩人有同樣高原經歷的人,即便沒有他的狂放與肆意,沒有他的天馬行空和綿密入扣,也似乎總能從文字裏找到磕傷自己內心的一個邊角、引發共鳴的一縷陽光,找到那一把剖開內心隱密的鐮刀。
在陳人傑心中,高原的一切內涵都掩藏在它的壯美之下,需要用心去挖掘和探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多姿多彩有着更深層次的精神重量。“被牛羊吃掉的芨芨草,那從不向我們説起的/如何轉世的芨芨草……”(《芨芨草》),“用一萬噸牛毛抵禦大雪/用馴從、不再悲憫的眼聽命大地/星即露珠、天宇即家/在草裏咀嚼自己的一生”(《耗牛》),這些微小尋常的形態在詩人眼裏,都被賦予了和自己心境相符的精神定義。詩人的觀察是細緻的,同樣附着生命,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表達,呈現出不同的神思,豐富而不糾纏,多面而不單調,彷彿在這片土地上,詩意本就是隨它們的形體、隨它們的“肉身”而自然存在、天然生髮的。對詩人來説,詩歌的命運幾乎等同於它之中那些意象的命運,字與字之間的糾纏、守恆,深藏着詩人的詩心,深藏着一些始終期待被人發掘傳頌的精神深意。可以説,但凡高原詩歌,不只陳人傑的詩,都藴含精神的共性。不同在於,陳人傑作為援藏詩人,更善於向細微處着手,向生活的日常討要哲思。由沿海至高原,由喧囂至孤獨,西藏生活中接觸到的每一種事物都成為自己常年援藏孤苦生活的伴侶,又都富含着詩的營養。在高原空曠貧瘠的土地上忘情地擁抱和吮吸,造就了詩人頗具神采的文字表達。所有意向在詩人心中化為一個個精靈般飄逸鮮活的詞語,化為帖服於大地的情感,化為牛糞的氣息和雪頂的光芒。
正因為視角不同,所以陳人傑的詩在以高原為背景的詩歌中,也就更顯得珍貴。首先,他的詩歌意象所藴含的神采,都是高原獨有的,是高原人所獨有的,其次又是一個援藏人所獨有的。特別是在下卷“多吉的家”中,動態的詩歌主題代替了上卷“分享偉大事物的反光”中靜態的感悟和描述,更具有了高原生活和生態的氣息。讀這些詩,就像站在陳人傑工作的海拔4500米的申扎縣街頭,頂着熾熱的陽光,嗅到了隨風飄來的黑帳篷裏質樸的生活味道。《結對子》《西藏的孤獨》《思念是奢侈的》這些篇章,把一個援藏人的生活凝練得簡短而感情複雜,“我心飛翔,在泥濘中手捧陽光/在羊腸小道上躋身遼闊”(《結對子》),“草越來越低/牛羊藏匿不為人知的命運/我正去研究另一個人生/研究牧民的淚花和千古的光陰”(《調研》),這樣的詩句呈現的景觀和形態是在高原上到此一遊的人們企及不到的生活內容。“走到哪兒都像是走在天上/雷在蒼穹中裂開/絞痛的路,在冰雹雨雪裏搖晃的路/青春一樣被丟棄的路”(《赴申扎路上》),“一路上,被車燈打亮的事物/像以同樣的靈魂奔赴我出發的地方/進和退,分和合,生和死,那曲和昌都/看來並不絕對對立/它們統一概括在黑暗的曠野/並讓高原重獲高度:在命運的星辰之上”(《向昌都出發》),“一個撿牛糞的少女/揹簍裏放着月亮……”(《草原路》),沒有多年以高海拔農牧區的生活經歷,沒有真正把自己作為一個高原人的融入和對比,這些詩就不可能奏鳴出洋溢着生命張力的聲響。陳人傑把自己對高原生活的詩性體悟不斷地放大,龐雜的高原概念被他簡單地梳理成靜與動的組合,動靜之間,《西藏書》便有了生命,有了對生命的原始又高尚的解讀。 [6] 

西藏書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8月7日,該書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提名。 [2] 

西藏書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西藏書》
2017年7月
西藏人民出版社
978-7-223-05636-6 [1] 

西藏書作者簡介

陳人傑,1968年生,浙江天台人。始居杭州,三屆援藏幹部,之後調藏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文聯副主席,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被評為2014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作品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刊》2021年度陳子昂詩歌獎年度詩人獎、第四屆昌耀詩歌獎、2021年度中國作家集團·全國報刊聯盟優秀作家貢獻獎、第五屆中國長詩獎、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詩刊》青年詩人獎、第二屆《揚子江》詩學獎、珠穆朗瑪文學藝術獎特別獎等獎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