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文黎

鎖定
王文黎(1935~ ) 女。原上海電視台國際部編輯,高級編輯。浙江黃岩人。中共黨員。1947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1962年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先後在吉林省人民廣播電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任記者、編輯。1975年調任上海電視台新聞部、國際部編輯。1994年12月被評為高級編輯。1995年8月離休。編輯製作了100多部集電視專題片,其中《蠟燭的藝術》獲1984年中央電視台綜合節目一等獎,《第五屆全運會報道》獲中央電視台1985年綜合節目一等獎,《民宅閒話》獲1988年全國優秀專題節目三等獎,《上海女性婚戀面面觀》獲全國外宣優秀節目三等獎,《毛毛告狀》獲四川國際電視節紀念獎。發表了《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採訪與跟拍》等專業論文。1993年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1993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 
中文名
王文黎
出生日期
1935年 [2]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新聞系 [2] 
性    別
[2] 
職    稱
高級編輯

王文黎人物簡介

王文黎(80歲),國民黨精鋭師98師少將旅長王禹九之女。曾為上海電視台高級編輯。

王文黎人物事件

王文黎(幼年) 王文黎(幼年)
王文黎知道,月浦就是上海月浦鎮,是路景榮壯烈犧牲之處。原來,路月浦的母親為了紀念亡夫,在兒子上小學時,將他的名字改為月浦。
王文黎也很興奮,她的父親王禹九和路景榮是結拜兄弟,兩人都是1902年出生,因意氣相投,情同手足。
淞滬會戰之前,路景榮和王禹九同在國民黨精鋭師98師服役,路景榮是583團上校團長,王禹九是587團上校團長。
王文黎找到路月浦兒子路建的電話,於是相約一定要見面。2009年3月,兩個老人在上海相見。不像是70多年未見,路月浦和王文黎彼此沒有感覺到陌生,談父親的往事、談一路風雨,“就像是親人一樣”,路月浦説。
兩人翻老照片時,王文黎珍藏的一張老照片引起路月浦的注意。照片上是兩個三四歲的小孩,一男一女,兩人稚氣未脱,手挽手坐在石階上。“你怎麼也有這張照片?”路月浦問。
王文黎覺得有些奇怪,此前她並未覺得這張照片有什麼特別之處,還以為是別人家孩子。
“這個女孩就是你啊!”路月浦説。他取出母親留下來的老相冊,找出一張照片,其上那兩個手挽手的孩子,又跟一個大姐姐站在了一起。
照片背後,是路月浦母親的手書:“潔明與翔翔成了孤兒,多麼可憐啊,右為王文黎”。潔明是路月浦的姐姐。
這張照片是1938年在湖南益陽拍攝。兩家人為了躲避戰亂,逃避至此。這是兩家人最後一次見面。
路月浦回憶,因為那張和王文黎手挽手的合影,兒時常被姐姐逗樂。
原來,1935年,路月浦出生;同年,王文黎出生。兩位本就要好的父親喜不自禁,相約結為兒女親家,還主張把兩個孩子交換撫養,此事最終作罷,但兩家情誼由此可見一斑。
1937年9月10日,已經升任少將參謀長的路景榮,帶領583團,在月浦鎮英勇殺敵時,不幸中彈身亡。
消息傳到武漢,王禹九悲痛欲絕。1937年9月28日,王在日記中寫道:此生不死,定當盡力之所及,幫助他子女成人。
王禹九惦記與好友生前的約定:“離兒(後改名為黎)與永翔的婚事,靜兄在日曾經多次説話,後以我妻反對作罷。自靜吾(路景榮號靜吾)殉國後,妻意設將來二小兒女不至十分相差,當促成之 [1]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