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枇杷/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

鎖定
《枇杷/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是2019年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順權。
書    名
枇杷/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
作    者
林順權
出版社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8月1日
ISBN
9787536976153
叢書名
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

枇杷/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內容簡介

《枇杷/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站在技術實踐的角度,全面總結了枇杷在我國的栽培、研究、應用歷史,介紹了枇杷的自然分佈、栽培分佈、區劃、枇杷的遺傳研究進展、枇杷的栽培技術、枇杷的產業發展、枇杷產品的傳統和現代加工、枇杷的成分、營養等內容,可供相關專業的科技人員、枇杷適宜栽培區的管理者以及枇杷及其加工品經營者參考。書中注重於實踐,對於種質資源、優良品種及其特性,各適宜栽培區的地理、氣候條件的分析,分子生物學在枇杷研究中的進展等均有結合進展和結果的介紹。 [1] 

枇杷/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圖書目錄

第一章 枇杷的栽培歷史、現狀與展望
第一節 枇杷的起源、傳播和分佈
第二節 枇杷產業及其社會經濟效益
一、中國枇杷的生產與營銷
二、國際枇杷生產與貿易
三、枇杷產業的社會經濟效益
第三節 枇杷的相關學術交流
第四節 枇杷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二、發展建議
第二章 枇杷屬植物種質資源的研究與利用
第一節 自然地理分佈
一、概況
二、我國枇杷屬植物的分佈情況和特點
三、東南亞、南亞枇杷屬植物的分佈及其與雲南的聯繫
四、雲南是枇杷屬植物現代分佈中心和基因分佈中心
第二節 種和品種的特徵
第三節 枇杷屬植物的親緣關係
第四節 保護與利用
一、保護與保存
二、枇杷屬植物野生種的利用
第三章 枇杷種質創新
第一節 枇杷倍性鑑定研究
一、間接鑑定
二、直接鑑定
第二節 枇杷遠緣雜交與倍性育種
一、枇杷遠緣雜交
二、枇杷多倍體育種
三、枇杷多倍體的利用
四、枇杷單倍體育種
第三節 生物技術在枇杷種質創新中的應用
一、枇杷離體培養
二、枇把種質離體保存
三、分子標記與遺傳圖譜分析
四、基因克隆與分析
五、枇杷基因紐學和轉基因研究
第四節 輻射誘變技術在枇杷種質創新中的應用
第四章 品種結構與品種改良
第一節 國內外品種概覽
一、世界枇杷主產區品種概況
二、中國枇杷主產區品種概況
三、枇杷品種結構的調整
第二節 枇杷引種
一、國外引種
二、國內引種
第三節 枇杷選種
一、黃肉系枇杷選種
二、白肉系枇杷選種
三、枇杷砧木的選種與篩選
第四節 枇杷的遺傳特點
第五節 雜交育種
第六節 化學誘變和輻射誘變
第五章 我國枇杷區域化栽培特點與發展前景
第一節 我國栽培枇杷區域分佈概況
第二節 不同生態區的氣候特點
一、川滇南亞熱帶乾熱多日照生態區
二、南亞熱帶濕熱多日照生態區
三、南温帶半乾暖多日照生態區
四、中亞熱帶濕熱生態區
五、北亞熱帶濕潤多日照生態區
第三節 不同生態區的生態反應與生態適宜性
一、川滇乾熱多日照生態區
二、南亞熱帶濕熱多日照生態區
三、南温帶半乾暖多日照生態區
四、中亞熱帶濕熱生態區
五、北亞熱帶濕潤多日照生態區
第四節 不同生態區枇杷栽培關鍵技術
一、川滇南亞熱帶乾熱多日照生態區
二、南亞熱帶濕熱多日照生態區
三、南温帶半乾暖多日照生態區
四、中亞熱帶濕熱生態區
五、北亞熱帶濕潤多日照生態區
第五節 枇杷成熟期調節技術
一、枇杷產期調節的理論基礎
二、枇杷產期調節技術進展
三、我國枇杷鮮果的四季生產
第六節 不同生態區域的發展策略
一、川滇乾熱多日照生態區
二、南亞熱帶濕熱多日照生態區
三、南温帶半乾暖多日照生態區
四、中亞熱帶濕熱生態區
五、北亞熱帶濕潤多日照生態區
第六章 苗木繁育和建園
第一節 苗木繁育
一、常規嫁接育苗
二、容器嫁接育苗
第二節 建園
一、園地選擇
二、果園地形
三、果園規劃
四、土壤改良
五、品種選擇及授粉樹配置
六、苗木選擇
七、栽植技術
第七章 礦質營養及果園土、肥、水管理
第一節 礦質營養
一、礦質元素的吸收與分配規律
二、營養診斷技術
三、枇杷對肥料養分的需求
四、缺素症狀及矯正技術
第二節 果園土、肥、水管理
一、土壤管理
二、合理施肥
三、生育期調虧灌溉
四、展望
第八章 整形修剪革新與高接換種
第一節 整形修剪的目的和原則
一、枇杷樹整形修剪的目的
二、枇杷樹整形修剪的原則
第二節 枇杷的主要樹形及整形方法
第三節 枇杷樹的修剪
一、枇杷樹修剪的時期
二、修剪方法
三、不同樹齡枇杷樹的修剪
第四節 枇杷高接換種技術
第九章 花果發育與調控
第一節 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過程
二、影響花芽分化的因素
三、枇杷成花機理研究
第二節 果實發育
一、花器的構造
二、開花物候期
三、配子體發育
四、授粉與受精
五、果實的發育
六、果實生長髮育生物學
七、品質的形成
第三節 花果管理技術
一、促進花芽分化
二、花期調控
三、提高坐果率
四、花果負載量調控
五、果實套袋
六、果實增大
七、防凍
八、控制果實生理障礙
第十章 疏花疏果與套袋
第一節 疏花疏果
一、疏花時期與方法
二、疏果時期與方法
第二節 套袋對改善果實品質的作用
一、提升表觀品質
二、改善內在品質
三、防止蟲、鳥為害
四、提高商品果率
五、改善果品貯藏特性
六、減少農藥與重金屬殘留
第三節 套袋技術
一、果袋的選用
二、與套袋相關的藥、肥措施
三、套袋時間
四、套袋操作要點
五、套袋效益分析
六、套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途徑
七、展望
第十一章 逆境脅迫與防災減災
第一節 温度脅迫
一、低温脅迫
二、高温脅迫
第二節 水分脅迫
第三節 防凍減災
第四節 塑料大棚栽培
第十二章 枇杷病蟲害防控
第一節 枇杷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葉斑病
二、炭疽病
三、污葉病
四、胡麻色癍病
五、枝幹腐爛病
六、癌腫病
七、灰黴病
八、赤鏽病
九、疫病
第二節 枇杷主要害蟲及其防治
一、枇杷瘤蛾
二、蓑蛾類
三、刺蛾類
四、舟蛾
五、木蝨
六、枇杷若甲蟎
七、桃蛀螟
八、梨小食心蟲
九、天牛類
十、蚜蟲
十一、介殼蟲類
第三節 枇杷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一、果實日灼
二、縮果
三、裂果
四、葉尖焦枯病
五、果面紫斑
六、果實栓皮病
第四節 枇杷病蟲害綜合防控
一、農業措施
二、物理措施
三、生物防治
四、化學防治
第十三章 枇杷採後增值技術
第一節 枇杷的採收成熟度與採收技術
第二節 採後枇杷品質的形成及調控
第三節 採後枇杷木質化的分子生理及轉錄調控機制
一、採後枇杷木質化的生理基礎
二、枇杷木質素合成相關酶及其編碼基因
三、擴展蛋白(EXP)與枇杷果肉木質化
四、採後枇杷木質化的轉錄調控機制
第四節 枇杷採後品質調控及影響因子
第五節 採後枇杷的損耗規律及現代物流品質控制技術
一、採後枇杷的損耗表現及規律
二、採後枇杷的品質控制技術
第六節 枇杷的營養與加工特性
一、批杷萜類物質
二、枇杷酚類物質
三、苦杏仁苷
四、維生素C
第七節 枇杷的主要加工技術及產品
一、糖水枇杷罐頭
二、枇杷果汁
三、枇杷果醬
四、枇杷果酒
五、枇杷果脯
第八節 枇杷的營養保健功效
一、鎮咳、祛痰、平喘
二、消炎
三、抗糖尿病
四、抗腫瘤
五、細胞保護
六、抗氧化
七、抑菌
八、其他
第十四章 枇杷文化與枇杷休閒產業
第一節 枇杷名稱的由來
一、枇杷與琵琶、批把
二、枇杷與盧橘
第二節 詩詞歌賦中的枇杷
第四節 枇杷畫
第四節 枇杷與民俗
一、枇杷與傳説
二、枇杷與習俗
三、枇杷集會文化
第五節 枇杷觀光產業
一、我國枇杷觀光產業的主要模式
二、發展枇杷休閒產業的要點
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