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星子金星硯

鎖定
星子金星硯又稱金星宋硯。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屬於歷史名硯。金星石主產地星子縣橫塘鎮駝嶺山下有宋村,自古以採石制硯為業。金星硯,石質堅麗,光如玉,剛中含柔,柔中寓剛,重實温潤,不輕不燥,金星璀燦,呵氣成雲。具有下墨快而細膩,蓄墨時間長而不涸,墨色鮮豔香久不散等三大特點。
中文名
星子金星硯
別    名
金星宋硯
分    類
工藝品
地    區
江西省九江市

目錄

  1. 1 簡介
  2. 起源
  3. 另稱
  4. 2 材質

星子金星硯簡介

星子縣地處江西北部,北倚廬山,南瀕鄱陽湖。五代十國設星子鎮,北宋升縣,明清設南康府,府治星子,民國廢府,建國後屬九江市,總面積89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4萬,縣城南康鎮距九江市36公里.

星子金星硯起源

民間相傳第一方硯出自晉陶淵明之手,北宋米芾《硯史》有星子青石硯記載.縣文物管理所收藏有宋硯,清硯若干。至明代,石硯製作一度中衰,清中葉又漸興。星子城內有“硯池街”。民國時略有發展,縣境內有制硯作坊百餘家,當地藝人制作的金星硯兩度參加國際性展覽並獲獎。
建國後,政府扶植金星硯生產,先後成立兩家專業廠家,更新設計樣式,引進先進設備,改造制硯工藝,金星硯生產得以高速發展,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頻頻在全國性展覽、評比中獲獎,眾多現代書法、文化界名人為金星硯題詞書額,其產品已遠銷日,韓、東南亞及歐美各國。九十年代末,國企改制,現有私企和個體户近百家。
金星硯因石質堅韌、細膩,温潤瑩潔,紋理縝密,故發墨快,儲水不涸,久磨無粉,且“發墨有光”,其使用價值得到古今人士賞識。金星石本身色彩和紋理的變化就具有天然美和自然美。傳統金星硯的造型與圖飾因取材於當地物產、山水和人文傳説而極具地域性,其風格古樸大方,簡略寫意,地方風貌濃郁,是地方民間藝術之瑰寶。

星子金星硯另稱

金星硯又名金星宋硯,全稱為星子金星宋硯《星子縣誌》載,“宋石硯,有金星者真,出八都石洞積屑中,間有從土中掘得者”。金星石的主要產地在八都箸嶺山(俗稱駝嶺),因山下有駝嶺宋村,宋村人世代以採石為業,故而得名。然金星宋硯究竟有多少年曆史?宋代書法家米芾著《海嶽硯史》雲:“廬山青石硯,大略與潭州谷山同。廬山青石,色青有紋,如亂絲理幔,扣之有聲能發墨、得墨快,發墨有光,且有金星,撫之細潤。則宋代巳有生產,有千年的歷史。至清代而業此有者眾,到了清代光緒時金星宋硯巳成為星子縣城主要商品。民國十九年的《眠雲遊記》載:”市店多沽金星石硯、、、、、無佳匠為之琢制,故世人不得知其貴耳。餘至南康城中,見制硯為生者數家,工殊惡劣、、、、、“,則批評了當時工藝的粗劣,故世人不得知其貴也。民國三十六年六月六日,星子縣政府訓令橫塘中心國民學校文雲:”南美烏拉圭定於本 年十一月,舉行國際兒童藝術與手工技藝展覽,要求我國參加、、、、、、仰該校遵照依限即日徵精彩金星宋硯池二付送府以憑彙報、、、、、“由此可見,民國年間金星宋硯生產漸有發展。解放前就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星子金星硯材質

金星硯,石質堅麗,光如玉,剛中含柔,柔中寓剛,重實温潤,不輕不燥,金星璀燦,呵氣成雲。具有下墨快而細膩,蓄墨時間長而不涸,墨色鮮豔香久不散等三大特點。它的整個生產過程,包括採礦選料,製坯,雕刻,磨光等。其中採礦選料是關鍵。為了保證質量第一,往往深掘數百米採石,務求質地純真。金星硯石品豐富,有金星,金暈,金環,銀環,冰紋,火捺,蕉葉白,牛毛紋,眉子金星,水波金星,魚子金星及珍貴的金龜眼,龍眼,鳳眼等,日光下,金星熒熒,銀輝燦燦,扣之響若清鍾。製作上,形狀有長形,言形,園形,異形,天然形等。品種有淌水,走水,單打、斗方、天素、元墨、平板、禮台、學生硯,陰雕,浮雕,淺水雕,立體雕等,圖案式樣,繼承傳統,改革創新,有羲之愛鵝,淵明醉石,單龍戲水,龍鳳呈祥,雙龍戲珠,雙鳳朝陽,鄱湖春色,廬山風光,平湖秋月,魚戲蓮荷,歲寒三友,迎客松等五百八十餘種,爭奇鬥豔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