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拮抗作用

鎖定
拮抗作用(antagonism)係指兩種以上藥物合併使用後,使作用減弱或消失,多數情況下不宜配對使用。如藿香正氣水、消炎解毒片、蛇膽川貝散與乳酶生合用,可使乳酸菌被滅活,引起藥效下降。含蛋白質及其水解物的中成藥珍珠丸、清熱解毒丸等不宜與小檗鹼同服,因其所含蛋白質等成分水解生成的多種氨基酸可拮抗小檗鹼的抗菌作用。但在臨牀上有時將有拮抗作用的藥物有意識地配伍使用,以糾正主藥的副作用和突出主藥的主要作用。例如,具有中樞興奮作用的麻黃鹼可對抗催眠藥巴比妥類藥物的作用。但巴比妥類藥物可減輕麻黃鹼的中樞興奮作用,故治療哮喘時,二者經常合用。 [1-2] 
中文名
拮抗作用
外文名
antagonism
定    義
某些元素抑制作物吸收其它元素
影    響
藥效作用減弱或消失
舉    例
胰島素腎上腺素
反義詞
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釋義

拮抗作用是某些元素具有抑制作物吸收其它元素的作用,這種作用稱之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藥物聯合使用其藥理作用減弱者稱為拮抗作用或對抗作用。具體來講是:各個因子聯合作用時,一種因子能抑制或影響另一種因子起作用。如泡菜中乳酸抑制細菌生長。

拮抗作用藥理學內涵

兩藥合用的效應小於它們分別作用的總和,毒物的聯合作用。指聯合作用的毒性,小於其中各毒物成分單獨作用毒性的總和。就是説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進機體對其它毒物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減少或產生低毒性代謝物等,使混合物毒性降低。

拮抗作用舉例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這可以通過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對血糖含量的調節來説明: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升高。當血糖含量較高時,胰島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促進血糖合成為糖原,並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降低。當血糖含量較低時,胰島素分泌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結果是促進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並促使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升高。可見,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與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實現對糖代謝的調節,使血糖含量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還有胰島素和腎上腺素的拮抗作用。 [1] 
參考資料
  • 1.    鬱漢衝,董國超.《生物百科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06
  • 2.    傅超美.《中藥藥劑學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