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彩陶缸

鎖定
彩陶缸,即汝州閻村彩陶缸或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夾砂紅陶,敞口、圓唇、腹深且直、平底、口沿下有六個鷹嘴形突鈕,腹部“鸛魚石斧圖”是原始社會繪畫藝術的傑作,其畫意似與原始宗教有關,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件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 [1]  [3-4] 
中文名
彩陶缸
館藏地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 [2]  [4] 
出土時間
1978年 [4] 
所屬年代
新石器時代
類    別
陶器
文物原屬
仰韶文化遺物
【名稱】: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4] 
【文物現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3張)
【簡介】:閻村遺址位於汝州市紙坊鄉以北,閻村以東,黃澗河西岸的台地上。這裏出土有一批彩陶,主要有白衣紅褐色和紅底彩陶兩種。彩陶圖案有方格紋、圓點紋、弧形三角紋以及彎曲的渦紋等,主要器型有陶缸、尖底瓶、紅陶、盆等。該遺址發現有11座甕棺葬,其中有一個陶缸甕棺引人注目。這件彩陶缸,在腹部一側繪有一幅高37釐米、寬44釐米的彩色畫面——“鸛魚石斧圖”,用深淺不同的棕色和白色,繪出一隻鸛鳥口銜一條大魚,其旁立着一件帶柄石斧。畫面顯得十分明快。
這是一幅原始社會生活畫,也有專家認為這有可能是一幅古老氏族圖騰圖案。對閻村遺址出土彩畫進行過研究的文章很多,認識也不一致。首先,對彩畫中的鳥是鸛還是鷺,鳥和石斧哪一個是當時人們崇拜的圖騰的認識就有兩種説法。認為是“鸛魚石斧圖”的學者認為:鸛,鳥名,羽毛灰白色,嘴尖且長。這個圖中的鸛,身軀健美,雙腿直立,好像用力後仰,以保持平衡。魚兒被叼出水面,無力擺脱困境,只好直挺挺地垂着。斧子豎立,被牢固地捆綁在木棒上。為了使用方便,手柄處又用繩索緊緊地纏着,以免揮動時脱手。石斧的孔眼、柄上還有一符號,這一切都被畫家真實地描繪下來。另外,該畫使用了誇張的手法,把鳥本來很小的眼睛畫得特別大,佔了整個頭部的一大半,看起來炯炯有神。可以想象到鸛是多麼全神貫注地捕捉食物。畫的主題明確,只有一鳥、一魚、一石斧,可是一看見就會把人們帶進五千年前的生活中去。鸛和魚雖然沒有時代區別,而石斧就好像畫家落款的年號一樣,它準確地標誌着新石器時代的記號。看到石斧,馬上就會聯想到遙遠的原始社會。 [1]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底徑20.1釐米,為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的葬具。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閻村。陶缸是用夾砂紅陶土盤拉成型,彩繪燒成,總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底徑19.5釐米,敞口、圓唇、深腹、平底,沿下有四個對稱的鼻鈕,腹部一側有一副高37釐米的、寬44釐米的《鸛魚石斧》彩陶飾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