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寡年

鎖定
寡年,即所謂“啞年”,又叫“盲春”、“寡婦年”,就是農曆中全年沒有“立春”,立春出現在上一年臘月末和下一年正月初,比如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 [1] 
中文名
寡年
別    名
“啞年”,“盲春”、“寡婦年”
解    釋
指整個農曆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
相關節令
立春
相關迷信
“寡年不宜嫁娶”

目錄

寡年含義

寡年,即所謂“啞年”,又叫“盲春”、“寡婦年”,就是農曆中全年沒有“立春”的年份。 [1] 

寡年來源

“寡年”的説法源自“盲春”,而農曆年裏有兩個立春則叫“兩春”或“兩頭春”;有的年份,立春正好是農曆春節初一這天,就叫“同春”。這些情況都是為了解決農曆與公曆的差數,與農曆“三年一閏和十九年七閏”的辦法相適應。由於兩種曆法時間的推移,前趕後錯,便出現了盲春、兩春、同春現象。 [1] 

寡年舉例

因為2005年的立春在農曆2004年裏頭了,而2006年的立春在春節之後。這樣看來,2005年整個農曆年都沒有立春。這樣,2005年就是“無春年”,就是所謂的“寡年”。2006年的立春和2007年的立春都在農曆2006年裏面,2006年是兩頭春。2007年本年的立春沒有了,但2008年的春節是2月7日,它的立春在農曆2007年裏面了,2007年年末有立春,2009年春節是1月26日,有立春。這樣,2008年和2005年一樣,整個農曆年都沒有立春,是“寡年"。在未來的10年裏,2013年、2016年、2019年是“寡年”。 [1] 

寡年規律

至於“寡年”的問題,還有另一個説法,參見如下,僅供參考:所謂“雞年無春,不宜嫁娶”到底是怎麼回事?類似的説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所謂“無春”,或稱“盲春”,就是沒有“立春”的意思。立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 2005年是雞年,農曆雞年的第一天,即大年初一,是在陽曆2月9日,已過了2月4日立春的節氣,而2006年的立春碰巧又在春節之後。這樣一來,農曆雞年內就沒有立春這個節氣。21世紀雞年無立春的年份還有2029年、2065年、2089年。據介紹,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一年中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有無立春只是農曆和陽曆之間不同的規則造成的。春節是按農曆算的,最早在1月21日出現,最晚甚至到了2月20日,而立春通常固定在每年2月4日左右,因此立春出現在春節前並不罕見,例如1999年、2000年的立春都在春節前。為了順應寒暑變化,與公曆保持一致,農曆還採用了19年中加入7個閏月的方法,因此每19年中有7個年頭是缺少立春的“無春年”,7個年頭是“雙春年”,另外5個年頭是“單春年"。
“寡年不宜嫁娶”只是歷史上迷信説法,沒有科學道理,大家可以一笑置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