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皿方罍

鎖定
商皿方罍(léi),為商代晚期青銅器,因器口銘文為“皿而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 [20]  該器於民國八年(1919年),在湖南省桃源縣漆家河出土。 [1]  現藏於湖南博物院《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基本陳列展廳內。 [2-3] 
商皿方罍器高84.8釐米、器身高63.6釐米。罍蓋呈廡殿頂形,罍身作長方口,直頸,高圈足。全器以雲雷紋為底,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鈎戟形扉稜。 [4] 
商皿方罍器型碩大,雄渾莊重,雕刻精美,富麗堂皇,是中國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反映了中國青銅器鑄造鼎盛時期的高超技藝和攝人心魄的氣勢,被譽為“外形與內涵”兼具的“神品”,被譽為“方罍之王”。 [5] 
中文名
商皿方罍
館藏地點
湖南博物院
所屬年代
商代晚期
類    別
青銅器
出土地點
湖南省桃源縣漆家河
出土年代
民國八年(1919年)
文物等級
國家一級文物

商皿方罍背景信息

罍,最早出現在商代晚期,盛行於西周時期 [21] 

商皿方罍流傳歷史

法國學者喬治·蘇利耶德莫朗所著《中國藝術史》插圖 法國學者喬治·蘇利耶德莫朗所著《中國藝術史》插圖
民國八年(1919年),皿方罍由湖南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農民艾清宴挖得。
民國十三年(1924年),益陽商人石瑜璋購得皿方罍器身,自此器身和器蓋分離長達90年。艾家將器蓋交至新民學校充當學費,學校校長根據器蓋上的銘文辨認為商代器物。 [5] 
《桃源民國志》記載皿方罍出土情況 《桃源民國志》記載皿方罍出土情況
民國十四年(1925年),器蓋被漆市駐軍團長周磐以銀元三千元強行購去。《大公報·長沙版》報道了新民小校校長鍾逢雨舉報石瑜璋買走皿方罍之事。教育總長章士釗要求湖南省長進行追查,長沙內務司發出了第二十三號訓令,要求益陽縣查辦。
民國十七年(1928年),法國學者喬治·蘇利耶德莫朗所著《中國藝術史》中,收錄了皿方罍器身照片,並介紹為包爾祿、姚叔來、盧芹齋等收藏。此書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美國出版。 [5]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1950年,皿方罍器身由日本藏家淺野梅吉收藏。1961年出版的其遺稿《中國金石陶瓷圖鑑》,收錄了皿方罍的照片,在文字説明中介紹購買於1930年。
1950年,周磐在昆明被捕,交出了器蓋。 [6] 
1950年,皿方罍器身轉至日本藏家新田棟一收藏至2001年。
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金明將器蓋和相關材料,轉交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保存。
1956年,省文管會與省博物館合併,器蓋和相關材料也移交湖南省博物館。
1992年,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先生在新田棟一家看到皿方罍器身,確認與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器蓋為一套。 [6] 
2001年,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拍賣,上博競買未得,最終由一位法國買家以924萬美元拍得,創下當時中國青銅藝術品拍賣價格之最。 [6] 
2014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再次拍賣皿方罍器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牽頭,湖南文博界、企業界和收藏界代表組團赴紐約進行洽購。經過艱苦談判於3月19日達成洽購協議,皿方罍將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6] 
2014年6月12日,在紐約舉行皿方罍器身交接儀式。 [7] 
2014年6月28日,皿方罍器身與器蓋在湖南完成合體,永久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商皿方罍 商皿方罍

商皿方罍文物特徵

商皿方罍是商代晚期盛酒器,該器通高84.8釐米、器身高63.6釐米。罍蓋呈廡殿頂形,罍身作長方口,直頸,高圈足。全器以雲雷紋為底,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鈎戟形扉稜。器蓋刻有兩行八字銘文,器身刻有三行五字銘文 [1]  [8] 
 皿方罍蓋內銘文(左)與器內銘文(右) 皿方罍蓋內銘文(左)與器內銘文(右)
器蓋銘文: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器身銘文:皿作父己尊彝。 [20] 
皿方罍蓋內銘文拓片(左)與器內銘文拓片(右) 皿方罍蓋內銘文拓片(左)與器內銘文拓片(右)

商皿方罍文物鑑賞

商皿方罍全器以雲雷紋為底,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共裝飾八條突起的長條鈎戟形扉稜。整器集立雕、浮雕、線雕於一身,器型碩大,雄渾莊重,雕刻精美,富麗堂皇,其造型、裝飾風格來源於商代宮殿和宗廟建築。 [5] 
商皿方罍局部 商皿方罍局部

商皿方罍文物價值

商皿方罍為商朝晚期鑄造,是殷商的高級貴族之一皿氏家族的器物,中原商朝人南遷時帶入湖南。雖然考古發現表明,湖南一帶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銅鑄造技術,但要鑄造如此精美複雜的方罍重器還缺乏能力,而且方罍的器形、紋飾、銘文完全屬中原殷墟風格,皿方罍的顏色黑亮,是所謂的“黑漆古”,它需要在腐蝕酸的環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這與中原青銅器在鹼性土壤中所形成的顏色不同,顯然是中原商朝人南遷時帶入湖南的商皿方罍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9] 
商皿方罍是中國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其高超卓絕的鑄造技術, [10]  充分反映了中國青銅器鑄造鼎盛時期的高超技藝和攝人心魄的氣勢,是其他古代青銅器無與倫比的,被譽為“外形與內涵”兼具的“神品”,堪稱“方罍之王”,是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寶”。也是中華燦爛文明和湖湘文化源遠流長的絕佳見證。 [11] 
商皿方罍蓋 商皿方罍蓋

商皿方罍文物評價

商皿方罍是一尊3000餘年前由皿氏一族為祭祀父輩先人鑄造的青銅重器,工藝高超,體現了古人對宗室血脈的敬重之情。重新現世之後,它的器蓋和器身分離近一個世紀才重逢。如今,遊子歸家,皿方罍的含義早已經超越了其本身。它時刻警醒着炎黃子孫,也展示了當代中國的盛世自信。—央視《國家寶藏》 [12] 
商皿方罍顯現出很多典型的中原商文化特徵。同時,與殷墟青銅器相比,其造型與紋飾更為繁縟,有其獨特之處。—青銅器專家張昌平 [6] 
商皿方罍將器用與裝飾巧妙結合,並擅於把握平面紋飾與立體圓雕之間的佈局,達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于成龍博士評 [13] 

商皿方罍重要展覽

2014年11月14日,國寶“皿天全方罍”在由湖南廣播電視台主辦的“芒果中庭藝術珍品展·皿方罍”展覽中公開展出。這是“皿方罍”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14] 
2016年6月28日,商皿方罍參加湖南博物館“青銅重器聚首瀟湘——湖南青銅器精品展”暨“皿方罍觀摩展”。 [15] 
2016年4月29日,商皿方罍參加由海南省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 [16] 
2018年2月12日,商皿方罍數字影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箭亭廣場《國家寶藏》特展亮相。 [17] 

商皿方罍文物爭議

出土地和時間
一説為,1922年出土於桃源縣漆家河,依據為器蓋收藏者、湘軍高官周磐被處決前的交代材料;另一説為,源於湖南省博研究人員的探訪、考證以及《桃源民國志》的記載,認為皿方罍出土於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今架橋鎮棲鳳山村茅山峪組杉園山),時間為1919年。 [18-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