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彩繪人物戲獅紋釉陶扁壺

鎖定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西市出土。戲獅人身材魁梧,腰繫短裙,赤裸上身,雙手高舉放在獅子張開的血盆大口之中,泰然若定,體現了戲獅人勇敢無畏的精神;雙獅蹲坐蓮花台之上,雙耳舒展,畏懼又可愛。這種西域生活文化與中國陶器製作的結合充分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現收藏於大唐西市博物館。
中文名
唐彩繪人物戲獅紋釉陶扁壺
館藏地點
陝西省西安市勞動南路118號
所屬年代
出土地點
大唐西市遺址
出土年份
2009
所屬博物館
大唐西市博物館
所屬地區
陝西西安
文物介紹
據史記載,中國本土是沒有獅子的,獅子應原產於西亞及中亞地區。《後漢書西域傳》説到公元87年安息國王遣使獻獅,第二年月氏王也向中原獻獅,這是我國有關獅子的最早記載。三國時期出現了扮演獅子的“象人”來表演獅子舞,到唐代,獅子舞已經發展成為上百人表演的大型歌舞,廣泛盛行於世。現在,在中國嶺南及華人聚集地,每逢新春佳節、張燈結綵之時,人們都喜歡敲鑼打鼓,以舞獅助興。人們視獅為國寶,喜愛獅子勇猛無畏的進取精神,將獅子那驃悍威武的形象,融進藝術海洋之中,創造出絢麗多姿的獅子舞藝術,比如大唐西市博物館館藏的這件西市出土的彩繪釉戲獅紋扁陶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這一民間藝術的精粹。
這件彩繪釉戲獅紋扁陶壺,2009年出土於大唐西市遺址。此器寬帶扁口,直頸,壺身為圓形,喇叭形平器底。出土時肩耳殘失,有裂紋。器身兩面紋飾相同,以浮雕的手法展現。邊沿為凸起的桃形雙帶紋,間以聯珠紋填充,主圖案為胡人戲雙獅。雙獅相對,尾捲上翹蹲坐在蓮花台之上,後肢下蹲,前肢為一肢撐立、一肢抬起,獅頭仰起,圓目張口,雙耳向腦後舒展,給人一種既威武又可愛的神情。戲獅人身材魁梧、腰繫短裙、赤裸上身、肚臍外露地站在兩獅之間,右腿微抬,雙手高舉放在了獅子張開的血盆大口之中,泰然自若,充分體現了戲獅人勇敢無畏的精神。
在此器身的兩邊應有可以穿繩懸掛的穿耳。可以想 [1]  象,它應是唐代絲路商人出行的必備之物,使用普遍。在穿越遼闊沙漠之時,扁壺中裝的是生命之泉;在銷售連城貨殖之後,扁壺中裝的則是喜慶之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