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85战斗机

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战斗机
收藏
0有用+1
0
XF-85战斗机(英文:XF-85 Fighter [6]),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的一型p喷气式战斗机。
XF-85战斗机是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远程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问题而委托麦克唐纳飞机公司设计的寄生式战斗机,是用轰炸机的弹舱运送,当遇上敌方战斗机就放出,战斗完毕后又可以回收进轰炸机内,但由于解决不了再回收问题,再加上长程战斗机空中加油技术的出现,XF-85项目的两架XF-85分别被放在俄亥俄州戴顿博物馆内布拉斯加州战略空军博物馆
中文名
Xf-85战斗机
外文名
McDonnell XF-85 Goblin [1]
研制单位
麦克唐纳飞机公司
研制时间
1944年
定型时间
1948年
国    家
美国
别    名
子母机
类    型
寄生式战斗机
终止时间
1949 年 10 月 24 日
首飞时间
1948年8月23日

发展沿革

播报
编辑

研制背景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美国就已着手大力发展战略轰炸力量。正式向轴心国宣战后,B-17“空中堡垒”、B-24“解放者”等重型轰炸机在对敌方纵深目标的打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大规模战略轰炸初期,载油量有限的战斗机还无法进行全程保护,轰炸机在大部分航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火力对付敌机的拦截。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甚至还尝试在少量B-17上加装更多的防御枪炮,改成专门的“护航轰炸机”YB-40。但实战证明YB-40比投弹后的B-17更笨重,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美机在欧洲腹地的昼间轰炸往往遭到惨重损失。比如在1943年8月17日,第8航空队对德国的施魏因富特轴承厂和雷根斯堡飞机制造厂的双重轰炸中,所派出的376架B-17就被击落84架,大多成为德军战斗机的牺牲品 [2]
XF-85战斗机的历史还要追溯到二战中的1944年1月29日美国陆军航空军邀请航空工业界着手设计能为未来重型远程轰炸机护航的喷气战斗机。但是第一代的喷气战斗机是声名狼藉的油老虎,航程不足以为还在制图板上的B-35和B-36护航。陆军航空军想借助1930年代早期的寄生战斗机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 [2]
所谓“寄生机”(Parasite)是指用大型航空器搭载小型飞机,以弥补后者航程不足或执行特定任务的做法,也称为“子母机”。早在1930年代,苏联就将轰炸机与战斗机组合进行过一系列名叫“连环”的子母机试验。其中最大胆的举动是在一架TB-3轰炸机的两边机翼上各安装一架I-5战斗机,翼下分别吊装两架I-16,机身下还有一架I-Z,由母机把5架子机带上空中进行分离和回收。同一时期美国海军也曾用两艘充氦飞艇挂载寇蒂斯的F9C-2“雀鹰”战斗机实施侦察,因此为解决护航问题重提“寄生机”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受轰炸机内部空间的限制,这一公司编号为Model27的设计方案尽可能压缩了飞机的“三围”,其滚圆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颗长着翅膀的鸡蛋。除了机体袖珍,带有36°后掠角的主翼还可向上折起,尾翼部分也被设计成多片X形布局,便于收入狭小的弹舱内。既然是由轰炸机带上天,这种飞机自然无需传统的起落架,而是在座舱前面安装一个可收入机身的挂钩杆供吊放和回收用。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机身下还设有可收放的钢制滑橇用于意外情况下的紧急着陆,对主翼翼尖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2]

研制历程

尽管从二战后期到结束,随着可深入敌境的P-47“雷电”和P-51“野马”等战斗机大量参战,加上德国和日本的防空能力也被大为削弱,美军轰炸机的损失明显减少,但惨痛的教训仍使得军方高层继续关注护航问题。此外,冷战已初现端倪,考虑到今后可能要对付实力更为强大、幅员更为广阔的苏联,所以护航机项目并未因二战结束而暂停。经过评估后,USAAF于1945年10月9日向麦克唐纳公司订购了两架原型机,型号定为XP-85,根据原型机完成试飞之后的结果还打算预定30架生产型样机。同时,军方也计划从投入服役的第24架B-36开始进行轰炸机上的相应改装 [2]
第一架XF-85原型机(46-523)在加州莫非特机场进行风洞测试时损坏,所以只能使用第二架原型机(46-524)进行了飞行测试。这一切开始于1948年8月23日,在慕洛克机场的干湖床上空,XF-85由EB-29携行飞至6,096米高度,但没有投放。8月28日进行了首次投放自由飞行,脱离了EB-29B后试飞员操纵XF-85自由飞行了15分钟,测试新飞机的操控性,但在返回母机时出了麻烦。XF-85受到EB-29B机腹下强烈的乱流影响无法稳住,试飞员几次努力想钩住吊架,但10分钟后XF-85撞向吊架,座舱盖被打碎。幸运的是试飞员没有受伤,并设法脱离母机迫降在下方的干湖床上。
修理之后,1948年10月14日及15日,46-524又进行了三次飞行,都成功回收,但每一次进行得十分艰难与危险。在第五次飞行时,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烦。由于维修时拆掉了XF-85挂钩底部的整流板,导致在EB-29机腹下飞行时机体扰动严重,方向安定性也不足,迫使飞行员做了另外一次紧急降落。此后在XF-85的翼尖处加上垂直端板以增加在EB-29B机腹下强烈的乱流中的方向安定性,但似乎没有多大作用,第6次飞行又是在湖床上的紧急降落中结束。1949年4月8日,修复后的46-523在它的首次飞行中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
空军不情愿地得出结论,XF-85即使在经验丰富的试飞员的操纵下,回收也是个困难的工作,那么也许远远超过了普通中队飞行员的技能水准。除此之外,XF-85的性能也比不上即将服役的国外截击机,并且1949年秋国会消减预算,导致数个空军项目资金短缺。所以,空军在1949年10月24日终止了XF-85项目 [2] [5]
XF-85战斗机发动机

技术特点

播报
编辑
圣路易斯市的马克唐纳公司是回应此计划的一家公司,麦克唐纳提出的是一架可以部分装载进B-36或B-35轰炸机弹舱内的小型战斗机,但陆军航空军1945年1月否决了这个构想,强调战斗机必须能完全装载入B-35或B-36的机体内。1945年3月19日,麦克唐纳提交了修正后的设计——一架极小的有着蛋形机身的飞机,具有三重的垂尾,平尾有着显著的上反角,发动机是1360千克推力的威斯汀豪斯J34-WE-7轴流涡轮喷气发动机,机头进气,进气道短直,飞行员就像坐在发动机上方。
麦克唐纳的方案被陆军采纳,1945年10月9日订购了两架原型机(一架用于静力试验,一架试飞),型号定为XP-85。陆军还同时签署了首批30架生产型样机的意向订单,根据试飞结果而定。但是谨慎起见,原型机完成之前订单被陆军取消,结果只生产了两架原型机。
作为寄生战斗机,XF-85是由载机机腹下的伸缩吊杆投放和回收,所以没有传统的起落架,取而代之的座舱前方的一个可伸缩的钩子。回收时,XF-85从下方接近母机,钩住吊杆,随后飞机被拉入轰炸机机腹内。XP-85机身下也安装了可收放的钢质滑橇,翼尖也有钢制滑道,可供紧急降落时使用。
因为没有多余的B-36可以作为实验载机,陆军航空军提供了一架贝尔亚特兰大制造的B-29B-65-BA(44-84111),型号重定为EB-29B,后部弹舱内配备有特殊的投放——回收吊架 [2] [4]

性能数据

播报
编辑
XF-85战斗机参考数据
基本参数
翼展
6.43米
机长
4.53米
机高
3.35米
整机空重
1807千克
最大重量
2540千克
性能参数
最高速度
922千米/小时(高度12200米)
爬升率
3810米/分钟
滞空时间
32分钟
实用升限
14691米 [3] [6]

总体评价

播报
编辑
展览馆中的XF-85战斗机 [1]
由于XF-85的气动布局不佳,母机飞行时,周围产生的不规则气流对其影响非常大。因此,在空中试飞时,就连王牌试飞员也很难将挂钩挂上吊架。此外,XF-85的各项性能也比不上国外即将服役的截击机 [7]
先天不足的XF-85只能在博物馆里找到栖身之所,不过这一另辟蹊径的思路后来又被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用在B-36挂载RF-84K侦察机的“战斗机搬运者”(Fighter-Conveyor)项目中。随着喷气动力和空中加油的技术不断成熟,战斗机自身的航程和作战能力已今非昔比,“寄生机”逐渐失去用武之地。如今我们看到的用大型运输机背运航天飞机,或是把小型航天器带上高空发射,也算是这一概念的一种延续吧 [2]。(《航空知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