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行音樂

(音樂風格)

鎖定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
流行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從音樂體系看,流行音樂是在叮砰巷歌曲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等美國大眾音樂架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其風格多樣,形態豐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FunkR&B20世紀後誕生的都市化大眾商品音樂。
中文名
流行音樂
外文名
Popular Music
定    義
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音樂
屬    性
音樂風格
代表人物
邁克爾·傑克遜貓王
形    式
多種音樂風格並存的音樂風格

流行音樂簡要介紹

流行音樂,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照漢語詞語表面去理解,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羣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 [1] 
但是,這樣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屬於流行音樂的音樂,僅僅因為它們也在羣眾中廣泛流傳而都可被劃歸為流行音樂,如:《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馬賽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樂,由於它們流傳不開(這在流行音樂中也為數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樂之外。顯然,流行音樂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一定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是指被大眾熟知的音樂。
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贏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現象。(見蘇聯音樂百科詞典》1990 年版)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雖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較高,這類歌曲不屬於商品歌曲。如《眾人划槳開大船》《亞洲雄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好大一棵樹》《可愛的中華》《中華美》等。這些歌曲可稱為“優秀通俗歌曲”。
其實歌曲的類型和唱法沒有必然聯繫,不能認為藝術歌曲只能用美聲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只能用流行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劃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學合理的,這一點已被音樂界所公認,沒有任何音樂家會認為三唱法的劃分是完全科學合理的;其次,唱法截止到2023年有三種(如果加上原生態唱法童聲唱法則有五種),但歌曲的類型遠不止藝術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三種,還有頌歌、抒情歌曲進行曲、隊列歌曲、軍旅歌曲、校園歌曲、諷刺幽默歌曲等多種類型;再次,音樂界無數事實證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過許多台灣校園歌曲如《橄欖樹》,用的是民美通唱法。歌星奚秀蘭演唱過許多民歌,用的是流行唱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商品音樂”這一概念比任何一個概念都科學、合理、準確。單從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廣為流傳,這樣看來象《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歌曲也可以稱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細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傳很廣的。但是,這些歌曲是決不能稱為商品歌曲的,因為它們決不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商品音樂”這一概念是科學、合理、準確的。
明確了“商品音樂”這一概念,可以解決音樂界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例如“流行音樂能不能進課堂”的問題,事實證明這不僅不是一個“不用討論”的問題,而且這個討論永遠不會結束,也永遠不會得到最終結論。原因就是“流行音樂”不是一個科學準確的概念。

流行音樂淵源發展

流行音樂起源

從根本上講,最開始的流行音樂應該從19世紀美國工業文明的興起説起。那時大批農業人口進入城市,構成一早期的產業隊伍,城鎮市民的結構產生變化。來源於市民階層中的新文化代表就是早期的流行音樂。那個時代,反映懷念故土,眷念家鄉生活的通俗音樂作品,正好表達了遠離家園而來到陌生環境求生的人們的心理狀態和純樸的思想感情。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第二次工業革命, 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生活的同時也促使音樂的長足發展。
當時美國的流行音樂多來自於黑人音樂。70年代,邁克爾·傑克遜橫空出世,從此帶領了流行音樂和MTV的發展,他們以口傳心授及與異族之間的私人交往,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音樂形式。不管是靈歌、索爾、節奏布魯斯搖滾,甚至是爵士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由非洲傳來的黑人音樂。特別是由多民族文化彙集而成的爵士音樂,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聽眾的耳目,轟動美國,又很快傳遍世界各國。爵士樂風格多樣、節奏性強,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也影響了嚴肅音樂的創作。
二戰後又興起了搖滾樂藍調鄉村音樂。其中搖滾樂成為主流。搖滾樂同樣源於美國,是黑人音樂的節奏布魯斯與白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有機結合。搖滾樂強烈的節奏、以反抗為主題且簡單直自的歌詞以及多樣的表演形式、特立獨行的裝扮強烈地吸引着戰後的新一代青年。很多的美國樂隊等都對以後的搖滾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70年代以後,音樂風格更加多樣,走向前衞和極端,具有即興性、強調藉助和運用電子手段、注重樂器和效果的操縱技術、商業化傾向日趨明顯。流行音樂的發展日益走向繁榮。

流行音樂產生

隨着逐漸演化和發展,又產生出新的種類形式。在美國,流行音樂是與嚴肅音樂相對而言的,它不同於嚴肅音樂,因為嚴肅音樂常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和一些專門的知識層面,需要聽眾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修養細細領悟、品味......而流行音樂對於美國人來説,其形式短小、內容通俗、朗朗上口,並且對於聽眾僅依靠對音樂的心領神會與感性認識就能理解。而且美國流行音樂具有更多的自娛性與商業性,其自娛性來自非洲的音樂傳統。
早年大部分移民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一般説是出自於自願,他們基本上是願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國文化融合在一起,但黑人例外。他們是作為奴隸被迫來到這個國家的。他們身上除了鎖鏈以外,一無所有,但他們的頭腦中卻牢記着非洲舞蹈和音樂的豐富傳統。黑人奴隸們在農場勞動時,不允許説話,但可以唱歌。他們依靠白人聽不懂的勞動號子和歌曲相互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把他們鬱積在心裏的痛苦與不平宣泄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黑人特點的黑人音樂。黑人音樂在形成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這種變化包括汲取白人音樂成分,產生了布魯斯爵士樂等形式。而最初的搖滾樂就是黑人音樂“節奏布魯斯”,西方也有人把搖滾樂稱作“下層階級反抗當局的一種形式”。

流行音樂思辨

透視美國的流行文化,不難發現當代流行音樂是一個十分龐雜的概念,它代表着立場和觀點截然不同的諸多派別。有些派別曇花一現,有些派別則變化到和原來的主張迥然不同,有些派別的主張和自己的實踐並不總是一致的,有的承認通俗文化的一般原理,有的只承認自己主觀思辨的體系,對之作出詳細分析是很困難的。但其中充斥的首先是對資本主義的迷茫、焦慮和不安,其次則是對傳統音樂價值的尊重與懷疑,某些則採取斷然否定的態度,只求另闢蹊徑。因而,對這一種文化現象不能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要作非常具體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歷史不長但是內容豐富的國家,則更是需要以寬容的態度去面對。
美國流行音樂與其它大眾媒介的差異主要是三個方面:
首先是其重複性,美國流行音樂的內涵不斷的重複,在很多當代作品中也使人們強烈的感受到其對於某些社會現象的描述,具有穿透聽眾意識的能力,並且表達的方式和狀態大不相同。受眾對於某些內容存在自然接受的心理狀態。
其次是其非敍述性,強調對接收者的身體、生理與感官能力的刺激。在美國的音樂會大量都以感官刺激達到音樂的昇華。包括舞台、燈光和舞蹈的運用,在美國都形成了一系列非敍述性的程式,並且被賦予很多不同的色彩。
再次是其經驗性,美國音樂是屬於藝術而非科學的領域,是對某種經驗的直觀體現。在人們聽到的大量音樂作品中感受到這一點是非常直接的,因為美國文化就是一種經驗性的文化,是在不斷的文化交融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流行音樂發展

當代美國流行音樂所涵蓋的內容更加廣泛。從大量資料的分析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其器樂作品節奏鮮明, 輕鬆活潑或抒情優美,演奏方法多種多樣,音響多變,色彩豐富,織體層次簡明,各類樂隊規模不大,作品多使用最新的電子設備,而聲樂作品生活氣息濃郁、抒情、幽默風趣、音域寬廣,曲調順口、易於傳唱,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歌手多自成一格,發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傳統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於聲音技巧,自由不羈,親切自然,易引起聽眾的共鳴。
應該説20世紀以來的美國流行音樂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化現象,各種流派之間主張的差異之大是很明顯的, 但他們根本的出發點雖然都標榜是在力求創新,力求走前人所沒有走過的道路。而且,歷史上確有不少當時的“ 新” 不為同時代的人所瞭解、所接受,若干年後才為人所接受、所尊崇的事實。但即使如此, 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把20世紀以來的一切“ 創新”都視之為同時代人不瞭解而將來必然被尊崇的事物。因為歷史上也不乏自認為“創新”,實系假創新或其基礎與路子不對頭而永遠不能為後人所接受的事實。創新,要源於生活 更要基礎於傳統。離開這兩條空談“創新”,不僅不能為同時代人所接受,也不可能對後人有所貢獻。
由於美國流行音樂能夠和普通民眾緊密結合,無論受眾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於接受。作為一種以消遣娛樂為主的大眾文化現象,其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脈絡息息相關,儼然已成為美國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千禧年之後的美國流行音樂變化更快,並且與人們的思維狀態更為接近。然而流行文化不僅是藝術,也是娛樂、精神寄託,更是反應普通人生活的寫實記錄,甚至是大眾思想、意識形態的指標。人們應該從美國音樂的發展歷程和今日取得的成就中感悟出音樂藝術未來發展的方向。也許經濟對於藝術的促進是不可否認的,但是觀念和態度儼然是更重要的。
在感嘆美國音樂人優質MV、音樂會和頒獎典禮精彩之餘,人們應該思考的事情很多。人們堅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流行音樂之路會在美國和美國之外的地方延伸的更遠。

流行音樂主要特性

流行音樂與其它大眾媒介的差異主要是流行音樂具有以下特性:

流行音樂通俗性

這是流行音樂的基本屬性。與高雅音樂相比,流行音樂的歌詞相當淺顯易懂,沒有任何理解的障礙,這是流行音樂得以流行的必要條件。相反,如果歌詞意義隱晦、詰屈聱牙,那麼這些音樂便很難在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的大眾層面廣泛流傳開來。從專業演唱的角度看,流行音樂音域較窄,也最適合未經過專門聲樂訓練的普通聽眾演唱,這又促成了“流行音樂”的流行。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還在於它真正地走進了人們的內心,音樂內容通俗易懂、貼近人們生活是流行音樂得以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
流行音樂很多作品都是抒發自我的真實感受,人們在音樂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邊的氛圍,聽到的是如同自己內心的聲音,從而喚起廣泛的情感共鳴。流行音樂所表現的是真實的生活與生存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説,流行音樂把藝術生活化了,同時也使生活藝術化了。

流行音樂大眾性

可以説“大眾性”是流行音樂與生俱來最為關鍵的特點之一,也是流行音樂的社會基礎所在。當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形態正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大步邁進,精神文明建設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人們在茶餘飯後、休閒娛樂的時候更多的是出沒練歌房、歌舞廳、咖啡廳、酒吧等等一些娛樂場所,交道打的最多的還是流行音樂。因為其部分音樂風格的大眾化而能夠讓人們參與到這種文化形式中來,流行音樂的自娛自樂已成為人們放鬆身心的一劑良藥,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成為大多數人文化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流行音樂時尚性

既然流行音樂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最時尚、最流行的物質緊密相連,那麼“時尚性”也就可以説是流行音樂具有的一個獨特的美學特色。眾所周知,古典音樂時期形成的樂隊,從樂器到編制,幾百年來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動,這個時期形成的演出形式與環境仍然原樣地保持着。而流行音樂卻以追逐時髦和最新科技音像效果來不斷地裝扮自己。如:電聲樂器電吉他電貝司等)、效果器合成器,以及MIDI製作設備等。這些“新元素”的灌入,使得流行音樂的創作、製作、表演等觀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除此之外,“時尚性”更多的還反映在流行音樂的創作理念上。許多的音樂人都在圍繞“時尚性”來做文章,其目就是在於反映社會時代的發展,人類思想的進步。

流行音樂新奇性

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顯著特徵,好奇心是人類心理的一個特徵。而流行音樂作為一種主要以滿足消費為目的的商業化的娛樂音樂,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種具有代表性社會心理因而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基礎之上的。”流行音樂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因而必然會“致使這種唱、奏、聽某一曲目或運用某一風格的行為方式及其對象在一定的社會範圍內擴展蔓延,並形成不同程度的社會風靡與社會羣體性狂熱。”新奇性是流行音樂的基礎。

流行音樂娛樂性

流行音樂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歌舞廳、卡拉OK、“練歌房”的興起,使得流行音樂越發成為大眾的娛樂方式。流行音樂中的通俗音樂的作品內容通俗易懂,題材多取自於日常生活,以表現愛情主題的為多數,接受和消費的主體多數是以一般平民或亞文化羣為主,因此它強調的是它自身的娛樂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決定了它擁有大眾的基礎。人們可以主動參與表演,增加了能動的空間和樂趣,人們從中能得到放鬆與享受。因此,通俗音樂更為注重和強調自身的娛樂消遣性,“娛樂性”是通俗音樂的重要特徵與功能。

流行音樂商品性

流行音樂的傳播載體是以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品的各類錄音磁帶唱片為主的,在市場經濟下,由於生產者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商品市場,他們必然會以賺取利潤作為他的最終目標,而流行音樂正是藉助現代科技時尚化的包裝、便捷的傳媒等手段, 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 建立了整套的商業化運作機制, 從而實現其經濟效益

流行音樂快速更替性

既然流行音樂具有商業性,那麼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樣,是羣眾文化消費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產特性,產品快速的推陳出新,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更新的文化消費的需求。在幾十年前、60後音樂、70後音樂被稱作是流行音樂,但隨着大眾文化需求的不斷變化,使得流行音樂的變更週期越來越短,之後立即被更為時尚新穎的21世紀(80後音樂、乃至90後)形式所代替。

流行音樂參與性

流行音樂部分風格,有其是通俗音樂,旋律易記易唱,演唱時可以滿足自我的情感宣泄,產生自我陶醉感,從而獲得一種創造性的滿足感。這就使得流行音樂的可參與性大大增強。

流行音樂即興性

即興性是指在流行音樂的表演過程中,經常會根據現場的情況,即興地進行一些創意性的東西,無論是語言、動作、旋律中的變奏等等。即興是一次性不可再現的時間光點,是流行音樂中最值得期待和最富創造力的東西。即興往往是在表演者極佳的音樂感覺和良好的音樂功底基礎上產生的火花。

流行音樂傳播科技性

流行音樂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和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可以説它是社會都市化的產物,它以都市普通市民大眾為主要受眾或製作者。科技的進步使得流行音樂的傳播手段發生極大的變化,從最初沒有影像的磁帶、唱片、CD、廣播到有影像的電視、卡拉OKVCDDVDMTV,再到便攜式的mp3、mp4、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的發明成果,這些科技產品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流行音樂的廣泛“流行”。而MIDI、多軌錄音技術和電子音響合成技術的出現則大大提高了流行音樂製作的效果和音響表現的豐富性。因此,流行音樂的流行性的擴大離不開這些現代科技傳播手段。音樂由民間的自娛自樂的活動到王公貴族的沙龍藝術,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大眾商品文化傳播產業,最關鍵的因素也是傳播技術的發展。

流行音樂多樣性質

流行音樂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流行,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大體來説,西方的流行音樂可以分為爵士、搖滾、鄉村音樂三大塊,分別有自己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國流行音樂中中國元素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如流行音樂出現了戲曲元素、古典元素等,使得中國流行音樂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我國的流行音樂中的音樂元素也開始呈現多樣性發展景象。

流行音樂中國元素

流行音樂是大眾文化領域裏的重要組成部分,21世紀以來流行音樂中颳起了一股“中國風”。音樂風格不同的音樂人藉助這一元素共同表達了一種向中國傳統元素靠攏的趨勢,使得流行音樂具有獨特的中國風格。樂壇“中國風”其實一直存在,傳統意味濃厚的旋律配以詩情畫意的歌詞境界,都可歸類其中。這些作品中,最大的特點便在於一段動人心絃的曲譜完成後,能夠鑲嵌入字字句句打動人心的歌詞。當方文山以天馬行空的思維和苦心鑽研的筆功為曲子注入了看似鬆散而又神韻相通的中國元素,也就真正成就了讓人心動的“中國風”。基本音樂框架之外的各種元素都有很強的地域性。“中國風”的興起和被認可,同樣也因為這種地域性和大眾對它的地域性的認同。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音樂藝術(同樣也包括藝術中的其他門類)裏中國元素的出現與學界和社會輿論中“國學”的興起基本上處在同一時期,音樂裏的中國風就是“國學熱”在某一領域的具體表現。這兩個文化現象在出現時間上的趨同或許可以解釋為文化弱勢下的民族認同,而這種“民族認同”具有極大的凝聚力,因為每個單一民族之間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徵。在流行音樂作品中融入全新的“中國風”概念,對於受眾來説是一種全新的音樂體驗,它將傳統的中國音樂西方音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某種音樂上的可能,最大限度地抹平了這兩種風格迥異的音樂之間的鴻溝。

流行音樂古典元素

流行音樂中有很多歌曲藴含着古典的意藴,他們往往以傳統的意象手法、憂鬱感傷的優雅情調、詩意的畫面,營造出一種美輪美奐的古典美。這些歌曲不僅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促進文學水平的發展進而鍛鍊學生的藝術直覺和感悟能力,從而實現音樂教學的終極目標—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
我們以周杰倫的歌詞為例來看看其中的古典藝術情趣。他的歌詞徹底顛覆了華語歌詞中傳統的愛情寫作場景,開拓引領了全新的填詞空間。其古典的意境、靈動的畫面、藴藉的表現手法和感傷的悲美情調,已成為他歌詞作品的最大特色。可以説“周詞”出現在當今歌壇,可謂恰逢其時。它喚起了熟悉古典詩歌的廣大聽眾對以往審美經驗的温情回憶,契合了聽眾在對古典詩歌長期閲讀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審美趣味,滿足了聽眾對古典詩歌精緻、華美、和諧、感傷的美感調性的期待視野,撫慰了聽眾對淺白、粗俗、蕪雜、缺乏詩意美感的流行歌曲的不滿。
在流行音樂中出現的古典元素還包括古典音樂,比如S.H.E的《不想長大》的旋律是對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的照搬,使得流行音樂典雅高貴。

流行音樂戲曲元素

京劇和流行音樂這在以前完全不沾邊,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旋律,京劇和流行音樂碰出了火花,從陶喆的《Susan説》到王力宏的《在梅邊》,再到陳昇的《北京一夜》,21世紀流行音樂大玩京劇民族風,將京劇元素引入到流行音樂中。在音樂中包括了配樂、唱法,還有服裝,開拓出另一片音樂新風!不少人認為這樣的結合不僅新鮮,而且也有利於宣傳京劇。藝術門類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和魅力。當代京劇名家遲小秋説過:“戲曲的藝術特色和魅力有它的制高點,當流行音樂糅合了戲曲元素以後,傳唱度特別高,藝術性也很強”。流行音樂頻頻糅合戲曲元素的原因在於,戲曲的特色唱腔和藝術魅力,猶如畫龍點睛般使歌曲鮮活起來,令人回味無窮。流行音樂中出現的戲曲元素正是戲曲無窮魅力的體現。同時她認為,無論是京劇還是流行音樂,都要根據大眾的審美文化需求在發展中不斷摸索,才能流傳下去,經久不衰。
由此可知,流行音樂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優秀的音樂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帶動並引領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是很迅速的,我們的音樂人也在不斷地創新,對於流行音樂中音樂元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可以愉悦人們的身心健康,還可以提高人們的內涵,豐富人們的藝術修養。相信多樣化的流行音樂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更加迅速地發展起來。

流行音樂代表人物

流行音樂歐美

Blues(布魯斯藍調)
Blind Lemon Jefferson、Robert A. Johnson、Mamie Smith、Bessie Smith、比莉·荷莉戴、威廉·克里斯多夫·漢迪、Sam Lightning Hopkins、Clarence “Gatemouth” Brown
Jazz(爵士)
Rock and Roll (搖滾樂)
Soul(靈魂樂)
R&B(節奏布魯斯)
惠特尼·休斯頓、B.B.King約翰·李·胡克、Bobby Bland、邁克爾·傑克遜、R.Kelly、亞瑟小子Babyface瑪麗亞·凱莉珍妮·傑克遜碧昂絲·吉賽爾·諾斯蕾哈娜西城男孩后街男孩
Rap(説唱樂)
Latin(拉丁)
Country(鄉村音樂)
Reggae(雷鬼樂)
鮑勃·馬利Jimmy Cliff、Peter Tosh、Black Uhuru、UB40、Steel Pulse
New Age(新世紀)
Pop(流行樂)

流行音樂日韓

日本
韓國

流行音樂中國

風格流派
詞曲作家
歌手 / 樂隊 / 組合
上海時代曲
黎錦暉、陳歌辛、黎錦光、姚敏、陳蝶衣、梁樂音、嚴工上、李厚襄
周璇、李香蘭(日本)、王人美、白虹、白光、姚莉、黎明暉
抒情歌曲
谷建芬、王付林、石鐵源、王酩、張丕基、劉詩召
朱逢博、李谷一、鄭緒嵐、朱明瑛、沈小岑、王潔實、謝莉斯、程琳、成方圓、孫青、張薔
西北風
蘇越、徐沛東、陳哲、郭峯、趙季平、劉志、張藜、侯牧人
劉歡、韋唯、毛阿敏、範琳琳、安雯、胡月、杭天琪、陳汝佳、李娜、田震
中國搖滾
竇唯、崔健、丁武、黃家駒、黃貫中、伍佰、汪峯、許巍
崔健、孫國慶、黑豹樂隊唐朝樂隊、指南針、眼鏡蛇、Beyond、薛嶽、張震嶽、伍佰、汪峯、許巍鄭鈞竇唯張楚何勇(並稱魔巖三傑
新生代
高楓、陳小奇、李海鷹、張全復、解承強、畢曉世、李廣平、李漢穎、吳頌今
毛寧楊鈺瑩陳明、周豔泓、李娜、陳琳、孫浩、謝東、孫悦、陳紅、李春波、韓紅、林依輪
校園歌曲、民謠
李雙澤、楊弦、胡德夫、葉佳修、侯德健、羅大佑、李泰祥、高曉松、小柯、朴樹、盧庚戌、李健
葉佳修、劉文正、李建復、潘安邦、齊豫羅大佑、老狼、沈慶、鬱冬、朴樹、水木年華、李健、福祿壽
國語流行
羅大佑、李宗盛、周杰倫陳樂融陳志遠、方文山、林夕、陳大力陳秀男、許常德、莊奴、陳子鴻、小蟲、莫豔琳、李子恆陳耀川、詹建波、科爾沁夫、劉歡、齊秦、林秋離、易家揚、李偲菘、李偉菘、伍佰、黃仁清、張平福、陶喆、王力宏、林俊杰、李健、陳信宏、吳青峯
鄧麗君劉文正蔡琴羅大佑費玉清鳳飛飛龍飄飄、齊秦、齊豫、王傑、蘇芮、張雨生、小虎隊那英張學友庾澄慶、童安格、劉德華、張信哲、周華健王菲、林憶蓮、伍佰、張惠妹、任賢齊、莫文蔚、林志炫、陶喆、王力宏、周杰倫、孫燕姿、蔡依林、梁靜茹、五月天、陳奕迅、謝霆鋒、S.H.E、孫楠、李健、羽·泉、潘瑋柏、蕭亞軒、張韶涵、王心凌、林俊杰、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張傑、鳳凰傳奇、蘇打綠、飛兒樂團、方大同、蕭敬騰、林宥嘉、許嵩、汪蘇瀧、徐良、薛之謙、李榮浩、鄧紫棋、華晨宇、黃綺珊、刀郎、譚維維、鬱可唯、張碧晨、楊丞琳、於文文、戴佩妮、袁婭維、吉克雋逸、吳莫愁、金志文、梁博、楊宗緯、胡夏、周深、毛不易、李玉剛、烏蘭圖雅、玖月奇蹟、單依純、黃霄雲、希林娜依高、TFBOYS、歐陽娜娜
粵語
黃沾顧嘉輝、盧國沾、許冠傑、林夕、陳少琪、向雪懷、林振強、小美、鄭國江、黃家駒、劉卓輝、關聖佑、黎小田、潘偉源、潘源良、雷頌德、伍樂城、黃偉文、郭偉亮、澤日生、江志仁
許冠傑、徐小鳳、關正傑、譚詠麟、梅豔芳、陳百強、羅文、甄妮、張國榮、林子祥、葉蒨文、鍾鎮濤、張學友、陳慧嫺、Beyond、劉德華、王菲、王傑、草蜢、李克勤、林憶蓮、太極樂隊、古巨基、謝霆鋒、陳奕迅、容祖兒、張敬軒、Mr.
閩南語
曹俊鴻、鄧雨賢、洪一峯、蔡振南、鄭進一、陳百潭、沈文程、俞隆華、洪榮宏、伍佰
葉啓田、陳小云、黃乙玲、陳盈潔、江蕙、林姍、黃思婷、龍千玉、蔡小虎、王識賢、韓寶儀、謝採妘、卓依婷、洪榮宏、伍佰

流行音樂歐美主要風格

流行音樂叮砰巷

叮砰巷是個地名,位於紐約第28街(第五大道與百老匯街之間)。從19世紀末起,那裏集中了很多音樂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歌曲推銷員整天彈琴,吸引顧客。由於鋼琴使用過度,音色疲塌,像敲擊洋鐵盤子似的,於是有人戲稱這個地方為"叮砰巷"(或譯為"廷潘衚衕")。叮砰巷不僅是流行音樂出版中心,也成為流行音樂史上一個時代的象徵、一種風格的代表。它差不多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專業作曲家所創作。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風格各不相同,但有共同點。從內容來看以愛情為主,充滿浪漫情調,或略帶懷舊、傷感,或比較歡快、風趣,不管國內外發生什麼事情,都很少在叮砰巷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現生活中陽光的一面,好像美國人都在無憂無慮地享受人生;從表現形式來看,歌唱性的旋律、不復雜的節奏、自然音體系的和聲(有時也出現變化和絃和樂句之間的轉調),大都採用"節歌-疊歌"(Verse-Chorus,即主歌副歌)形式(例18)。
叮砰巷歌曲通常由職業歌手按譜演唱,講究聲樂技巧,有樂隊或小合唱隊伴奏,經常採用絃樂羣作為伴奏的背景音色。如當時的著名流行歌手平·克勞斯比(Bing Crosby,1904—1977)、富蘭克·辛納特拉(Frank Sinatra,1915—1997)等都以演唱叮砰巷歌曲為主。叮砰巷歌曲流傳的範圍主要是城裏的白人,很少擴展到黑人或下層人民中去。50年代搖滾樂的出現,使傳統的叮砰巷歌曲在整個流行音樂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戰。

流行音樂藍調

布魯斯產生於19世紀90年代。爵士樂藍調有密不可分的淵源,那是因為爵士樂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藍調音樂的基礎上,有些爵士樂則是直接從藍調音樂轉化而來,它們使用傳統藍調音樂的歌曲結構,也就是所謂的十二小節藍調。
“Blues”具有多重意義,除了音樂類型,它也可以當作是情景上的形容詞。通常在看到這個字眼的時候,人們常會立即聯想到憂鬱與悲傷,而這正是布魯斯音樂的基本特質。 布魯斯起源自l9世紀晚期(1890年起),音樂內容混合了非洲的田野吶喊和基督教讚美詩歌聲。其產生原因,可以説是為了抒發演唱者的個人情感,甚至也可以説是黑人早期生活的寫照。
布魯斯的發展主要經過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世紀末到二戰結束以前的“傳統布魯斯時期”,主要以鄉村布魯斯、古典布魯斯、城市布魯斯三種風格為代表;第二階段是“節奏布魯斯時期”,主要是指二戰後四五十年代盛行的節奏布魯斯風格;第三階段是六七十年代的“搖滾布魯斯時期”,主要是指搖滾樂和布魯斯的融合形態;第四階段是“現代布魯斯時期”,主要是指80年代後的電聲布魯斯,以及採用當時主流流行音樂編曲方式創作的流行歌曲

流行音樂爵士樂

爵士樂以其極具動感的切分節奏,個性十足的爵士和聲和不失章法的即興演奏(或演唱),贏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同時也得到了音樂領域各界人士的認可。它是在布魯斯和拉格泰姆(Ragtime)的基礎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樂成分,以小型管樂隊的形式即興演奏而逐漸形成的。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是異彩紛呈,百花齊放。
拉格泰姆最初是一種鋼琴音樂。盛行於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主要流行於克里奧爾人中,它既有歐洲古典音樂的嚴格標準,又具有黑人音樂的即興理念。被認為是爵士樂的雛形。
19世紀末,新奧爾良的“公娼”制度為大量的鋼琴師提供了謀生的機會,他們為妓女與嫖客伴奏。很多克里奧爾鋼琴師受過良好的古典音樂教育,他們演奏古典音樂作品的技巧爐火純青。但是在那種花天酒地的環境中,聽眾的主要目的並不在音樂,也沒有太多的音樂素養,所以對於鋼琴師們演奏什麼樣的音樂並沒有太高的要求。另外再加上演出時間較長(一般都是從傍晚到次日清晨),長期乏味的工作使鋼琴師們厭煩了傳統的音樂標準。於是他們開始自由發揮,隨意修改曲目,甚至嘗試新的創作與作曲手段。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出了“切分”、“即興”兩種演奏模式,這對後來的爵士樂和大部分流行音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成為了爵士樂的主要特徵。也同時奠定了爵士和聲體系的出現。
一般認為爵士樂的發源地是新奧爾良(New Orleans)爵士樂出現在19世紀90年代。但是歷史上第一張爵士唱片問世於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蘭爵士樂隊” (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奧爾良錄製的。因此,1917年以前的爵士樂究竟具有什麼特點,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但是根據當時的樂譜記載以及攝影證明,早期爵士樂的速度大約介於中速與快速之間,初次接觸爵士樂的人對這種音樂的感覺是充滿生機和令人興奮。
早期新奧爾良爵士樂的另一特點,也許是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集體即興演奏。彼此之間自發地互相謙讓與合作,只受和絃進行結構的限制。這種演奏最吸引人的是樂隊成員既競爭又合作,對於強加給他們的限制既重視又視而不見。這種新的聲音在20世紀初期,任何聽眾一聽就能辨認得出,這就是“爵士樂”。

流行音樂鄉村音樂

鄉村音樂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敍述性,與城市裏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
山區音樂開始匯人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湧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的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
卡特家族”(The Caner family,由AJvin Carter,1891一l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着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餘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級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很多鄉村音樂家對於把鄉村音樂帶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漢克·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錦菜》 (Jambalaya)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曉的經典歌曲。最著名的是泰勒·斯威夫特、連續得了很多的鄉村音樂大獎。
鄉村音樂進入20世紀90年代可以説已完全融入了流行音樂的主流。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它的流行色彩更濃了。到了20世紀末,幾乎沒有一種音樂不帶流行色彩,反之會被看作“異類”。另一個特徵是歌手和他們演唱的歌曲跨榜獲獎已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幾乎很少有人固守一塊陣地。這是商業炒作的結果,經濟槓桿在起調節作用,人們願意為五斗米折腰,於是跟風也成了一種時髦。
20世紀90年代的鄉村音樂也越來越具有全球性,這和經濟全球化有關。世界已成為了一個地球村,“走巷串門”也就再平常不過了。鄉村音樂不再是美國的專利,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聽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味,多了一些時代感。這種煥然一新的鄉村音樂已成為地球村民共同的鄉音。毫無疑問,這一時期的歌手大都是跨世紀的。他們年輕,充滿希望,是新世紀的先鋒。

流行音樂搖滾樂

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的流行音樂市場出現了一種三足鼎立的現象。黑人欣賞的音樂基本上以節奏布魯斯為主,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聽到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農村聽眾所喜歡的都是與農村生活有關的鄉村音樂。然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約1954—1956年),唱片市場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現象,即“市場交叉”和“翻唱版” 的出現。
“市場交叉”是指原來在一個市場發行的唱片,同時在另一個市場也取得很好的業績。如有些歌曲在節奏布魯斯銷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時在波普(指當時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續)榜上也備受歡迎。看到這種有利可圖的市場交叉情況,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據流行的節奏布魯斯歌曲製作出自己的版本,從而導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現。這個時候,原來被隔開的三個市場突然問中間的圍牆倒了,在這片廢墟中誕生了一種新的風格音樂——搖滾樂。
早期的搖滾樂(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搖滾樂從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幼兒迅速地成長起來,使搖滾樂舞台顯現了一片繁榮盛景。首先是兩位先行者為搖滾樂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比爾·哈利(Bill Haley,1925~1981),是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搖滾樂偶像,被人稱作“搖滾樂之父”。他的音樂風格涉及鄉村音樂、節奏布魯斯和波普三個方面,也正好説明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搖滾樂產生的三個源頭。作為搖滾樂先行者之一,比爾·哈利對搖滾樂的產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早期搖滾樂歌手有普雷斯利、貝里、多米諾、劉弗斯、埃弗利兄弟等。1964年,英國“披頭士”樂隊(也有人譯作“甲殼蟲”樂隊)首次在美國做訪問演出,引起狂熱反應。他們的演唱主要內容是表現愛情,也有反戰、反暴力等內容。正好當時美國國內反越戰、反種族歧視浪潮湧現,搖滾樂在這一浪潮中起了很大的作用,60年代成長起來的美國人,很少有與搖滾樂不發生聯繫的。搖滾樂的歌聲影響了現代美國人的藝術趣味。70至80年代在美國形成的著名搖滾樂隊有蓬克、滾石、索爾、重金屬、雷普、波普等。
搖滾樂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是1985年7月13日在倫敦温布萊體育場和費城肯尼迪體育場同時舉行的現場直播賑災義演音樂會,並向全世界轉播,觀眾超過1.5億人。80多支一流的搖滾樂隊登台亮相,為遭受嚴重饑荒的非洲募捐。這場規模空前的義演不僅為搖滾樂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而且極其壯觀的表現形式,還使它獲得了全球性的意義。

流行音樂索爾音樂

索爾,又譯“靈魂樂”或“靈歌”。它於20世紀60年代盛行於美國,以黑人宗教音樂福音歌(Gospel)為基礎,融入了節奏布魯斯、搖滾樂等風格,是美國黑人音樂的重要代表。
索爾音樂講究自由、即興,在音樂上激情與深情並重,在演唱方面,它是一種發自靈魂的演唱,感情色彩十分濃烈。作為美國黑人音樂的代表,它對摩城音樂(Motown)、放克(Funk)、當代R&B、Hip-Hop等音樂都產生過重要影響。演唱時較少演奏樂器。索爾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爾斯(Ray Charles)、雷丁(Ons Redding)、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

流行音樂拉丁音樂

所謂的拉丁音樂,指的是從美國與墨西哥交界的格蘭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間的拉丁美洲地區的流行音樂。拉丁美洲是一個多民族的組合,因此,拉丁音樂是以多種音樂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多元化的混合型音樂。無論是歐洲的白人音樂、非洲的黑人音樂還是美洲的印第安音樂,甚至是東方的亞洲音樂,都對拉丁音樂作出過不同的貢獻。它們經過長期的沉澱,在以歐洲文化為主體的基礎上,同時又大量地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種因素,逐漸形成了一種多姿多彩、充滿活力、充滿動感的拉丁文化。在拉丁美洲的眾多國家中,以巴西和古巴為首的拉丁音樂,更是走在世界流行音樂的前列。
拉丁音樂以獨具特色的節奏動感和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使其備受世界樂壇的關注,拉丁音樂家也層出不窮。近幾年流行樂壇中出現的瑞奇·馬丁(Ricky Martin)、馬克·安東尼Marc Anthony)、安立奎·依格萊西亞斯(Enrique Iglesias)等明星都是極具個性的新生代拉丁音樂代表,Shakira已經成為了拉丁天后。
當今世界的流行音樂文化,來源於人民羣眾生活這片沃土,緊繫人民羣眾喜怒哀樂,它是世界多元化的結合體,它以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演唱形式被人們所接受,並發展成為國際音樂文化不可缺少而且必備的音樂文化套餐。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並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種羣體意識的體現。具有不可代替的獨特魅力,更是多種文化的結晶。  “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的歌曲“whatever happens”也是一首拉丁風格的歌曲。

流行音樂説唱樂

説唱樂一詞(有時又譯“雷普”或“萊普”),原意為黑人俚語中相當於説話(Talking)或交談(Chatting)的意思。  作為一種流行音樂形式,它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末紐約的貧困黑人住宅區。主要特點是以機械的節奏為背景,快速地念誦一連串押韻的詞句。從音樂上看,它的音樂比較簡單,有很多重複,多半沒有旋律,只有低音線條和有力的節奏,它的來源之一是迪斯科舞會上DJ(唱片播放員)為了介紹唱片,按着舞蹈節奏所插入的説白。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半説半唱的風格,通常使其被認為是説唱樂的先驅者之一。説唱樂的盛行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再此以後,它一直以地下音樂的形式活躍於歌壇。1986年,Run—D·M·C的專輯《升起的地獄》 (Raising Hell)獲第一名,表明説唱樂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並有了全國性的影響。
説唱樂從形式上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具有反叛性的,如“人民公敵” (Public Enimy),因經常採取挑戰性的姿態,有時也被稱作“匪徒説唱”(Gangster Rap),因此,這類歌曲經常引起社會的爭議,所以很難進入排行榜;另一種是温和型的,如M·C哈默演唱的歌曲。哈默(M·c·Hammer)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那是個毒品氾濫、充滿暴力的地方。他早年的很多朋友都幹過走私毒品這一行,其中有的成了富翁,有的蹲了監獄。他認識到年輕人必須結識正直的人,選擇正確的道路。他的説唱樂反對吸毒、反對暴力,從正面向黑人年輕一代説話。因此,他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流行音樂嘻哈樂

hip-hop是20多年前始於美國街頭的一種黑人文化,也泛指rap(説唱樂)。hip-hop 文化的四種表現方式包括rap (有節奏、押韻地説話)、b-boying(街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盤技巧)、raffiti writing(塗鴉藝術)。 因此rap (説唱樂)只是hip-hop 文化中的一種元素,要加上其它舞蹈、服飾、生活態度等才構成完整的hip-hop文化。隨着文化的發展,包括Beatbox等一些新的街頭文化藝術形式也融入了Hiphop之中,Hiphop裏的舞蹈形式也開始包括更多的舞種而不僅僅是B Boying(Breaking)説唱起源於60年代,而作為音樂理解的Hip-Hop則起源於70年代初,它的前身是RAP(有時候會加一點R&B)。這是一種完全自由式即興式的音樂。這種音樂不帶有任何程式化,拘束的成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可以炫Hip hop只要你high。Hip-Hop從字面上來看,Hip是臀部,Hop是搖擺,加在一起就是輕扭擺臀,是以前美國的蹦迪原先指的是雛形階段的街舞,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一種巨大的概念,即Hip-Hop文化。

流行音樂新世紀音樂

新世紀音樂,也有譯作新紀元音樂的。是一種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出現的一種音樂形式,興起於80年代,具有輕音樂的某些特徵,但有十分流行。原本的用途在於幫助冥思及作心靈的潔淨,但後期的創作者不少已不再抱有這種出發點。有一種説法,由於其豐富多彩、富於變換,不同於以前任何一種音樂:它並非單指一個類別,而是一個範疇,一切不同以往,象徵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的改良音樂都可歸於此內,所以被命名為New Age,即新世紀音樂。其實,正確的原因,在於提倡這種利用音樂心靈潔淨的人,源自一個叫作新紀元運動異端宗教派別。
60年代末期,德國一些音樂家將電子合成器音響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興表演方式,啓迪了許多新進音樂家運用更多元的手法開拓新的領域。該時期的音樂己具備了New Age的發展雛形。到了1973年,在舊金山一羣素昧平生的音樂家在某個音樂節上相會,這些人忽然發現雖然他們以前沒交流過,可是互相之間的音樂卻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的音樂都是從冥思和心靈作為出發點而創作的,這種類型不同於以前的任何一種音樂,具有實驗性質的音樂風格取名為New Age,它指的是一種“劃時代、新世紀的音樂”。90年代的今天,New Age音樂呈現出了多樣化的風貌。音樂界已形成一股百家爭鳴、各擁其妙的新勢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個單純界定樂風區別的名詞,而是象徵着時代的演變、精神內涵改良的世紀新風貌。

流行音樂歐美流行音樂對中國影響

流行音樂上海傳播

上海流行音樂 上海流行音樂
歐美流行音樂,隨着殖民地的擴張傳入上海。20世紀20年代初,唱片業就在上海興起了。主營電影唱片的法國“百代”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這便為歐美流行音樂的傳播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上海霞飛路上,醉人的爵士樂夜夜從道路兩側的咖啡館和酒吧裏傳出來,可見當時的上海已經有了成型的爵士樂隊。當時上海的“百樂門”便有“東方第一樂府”之稱。
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是黎錦暉。當時的上海已經具備了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所以歐美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從這裏流入內地。
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也開始了對流行音樂的需求,因此黎錦暉創作的流行音樂便在此種情況下應運而生。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地巡迴演出, 《毛毛雨》等流行歌曲與他的兒童歌舞成為主要節目。此時他還在短期內創作了100多首流行歌曲,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 《桃花江》、《特別快車》等即成於此時。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
黎錦暉組建的“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團體。周璇、白虹嚴華等成為中國第一代歌星,黎錦光姚敏等成了著名的流行曲作家。“明月歌舞團”解散後,黎錦暉又在上海的“揚子飯店”舞廳組建了爵士樂隊,將民歌、戲曲音樂改編成爵士化的舞曲。其中的“金嗓子”周璇也因演唱《天涯歌女》、《何日君再來》、《夜上海》、《花樣年華》等歌曲,而久負盛名。這些歌曲也因此流傳至今。可見,歐美流行音樂一開始傳人中國,就在上海找到了市場,併為黎派音樂所接受。

流行音樂港台傳播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解放初期蘇聯音樂的傳人,內地流行音樂日益衰弱。而此時,歐美流行音樂對台灣音樂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台灣並沒有自己的歌曲,一些廣為流傳的《秋水伊人》、《香格里拉》、《何日君再來》等歌曲,其實都是早年十里洋場上海灘頭的陳蝶衣劉雪庵等人的作品。直到60年代末,布魯斯、爵士樂等西洋樂風的湧入,才使舊上海情調的音樂結束了它在台島的流傳。
20世紀60年代,“披頭士”赴港演出對香港樂壇影響較大。一些學生組建樂隊,竭力模仿他們的偶像的演繹方式,利用“披頭士”的曲子唱出自己的情緒。
披頭士文化”、“佔士邦文化”帶給香港社會的“新感性”前所未有。整整60年代的香港樂壇基本上由歐美的搖滾樂、民歌佔領着。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流行樂壇已進入黃金時期。列儂、“滾石”、迪倫輪番上場,把個西方社會唱得天旋地轉。七十年代的港台流行音樂,不僅在音樂風格上受歐美風格影響,在演出風格上也效仿歐美風格,演出人員衣着華麗,演唱形式載歌載舞,唱腔多為原聲,場面熱烈,氣氛火爆。
可見,歐美流行音樂不僅對黎派音樂影響至深,還在港台音樂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流行音樂港台傳向大陸

七十年代末,歐美流行音樂與港台流行音樂合流,再次傳入內地。時隔30年,流行音樂被趕下大海後,又捲土重來了。先搶灘的是30年代的黎派音樂,《何日君再來》、《美酒加咖啡》等歌曲,隨鄧麗君的低吟淺唱傳人千家萬户。於是重唱當初被逐出內地的流行曲的歌手們便成了明星。
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三洋錄音機以及廣州太平洋公司生產的盒式音帶,把流行音樂的星星之火,燒成了燎原之勢。崛起的新一代音樂人放開手腳,隨心所欲地把目光投向歐美和日本樂壇,拼命地汲取着營養。他們重新編配30年代的流行曲,使之一頭接上了久違的30年代的早期流行音樂,一頭又開啓了未來。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這時期的代表人物——鄧麗君。正是她演唱的《何日君再來》、《小城故事》等歌曲,才使流行音樂傳入了千家萬户。也正是聽過鄧麗君的演唱後,人們才知道了什麼是流行音樂,才懂得了流行音樂的發聲、吐字、配器及詞曲方面的知識等。
在廣州,最早從事流行音樂錄音的是著名的“老三劍客”金友中、丁家琳、司徒抗。當時很大的一個工作量是電視劇的音樂複製,這就需要“扒譜子”,有時需要把歌詞翻譯成中文,找歌手來演唱。扒帶子”就成為早期中國音樂人學習流行音樂寫作的一個重要途徑。

流行音樂中外融合創造

九十年代的音樂舞台,歡快的拉丁樂以及重金屬樂,都相繼在中國落下了腳。歐美流行音樂的演唱方法,如邁克爾·傑克遜、席琳·迪翁、惠特尼·休斯頓等演唱的歌曲,深深地打動了中國聽眾的心。在流行音樂的諸多演唱風格中,“四大天王”中的張學友,可以稱得上兼多種演唱風格的傑出人物。庾澄慶也是個奇才,他的作品有爵士風格的《老實情歌》、拉丁風格的《我最搖擺》、藍調風格的《似水年華》、鄉村風格《情非得已》。杜德偉的曲風節奏明快,以勁歌狂舞風靡大陸。代表作品有《鍾愛一生》《天旋地轉》等專輯。
伴隨經濟改革的大潮,中國人的欣賞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國外電影音樂如《人鬼情未了》的主題曲,《音樂之聲》的童聲合唱,《羅馬假日》的主題曲,《出水芙蓉》的電影音樂等,都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21 世紀,由於歐美流行音樂對中國的進一步影響,使我國流行樂壇湧現出許多創作型的歌手。這裏不得不提的是周杰倫。他們創作出的許多歌曲都可以聽出其中歐美音樂的曲風,然而值得稱讚的是這些歌曲中顯而易見的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它把歐美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的音樂元素有效地結合在了一起。這也是當代中國音樂人的共性,就是他們不完全照搬歐美音樂了,有了自己的主張和見解,這是在音樂創作中值得提倡的。
在爵士樂的演唱方面,內地的谷峯是比較傑出的代表,他的演唱風格獨具特色。在演唱形式方面,台灣的“蟑螂合唱團”,注重和聲的運用,他們演唱的曲調風格與80年代的歐美合唱團的演唱風格類似。在RB風格上,也湧現出了許多新人,如阿杜王珏楊坤等。歐美藍調風格比較突出的有陶喆。演唱風格上帶有台灣民歌色彩的有動力火車組合, 以及內地的地下搖滾等,都是我們深受歐美流行音樂影響並結合自身創造出來的流行音樂。
以上從歐美流行音樂在上海的傳播、在港台的傳播、港台流行音樂在內地的傳播,以及21世紀的歐美風等方面,論述了歐美流行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其中涉及到了歐美流行音樂,從上海灘傳人後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黎派音樂,所形成的中國流行音樂的第一次高峯:80年代港台音樂傳人內地後,所形成的中國流行音樂的第二次高峯,無一不與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息息相關。
從歐美的爵士樂、新民歌,到崔健所創作的搖滾;從80年代內地的通俗演唱,到外國電影音樂的流傳等,都充分體現了歐美流行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之深刻,之久遠。
歐美流行音樂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價值,並佔有領先地位。隨着世界經濟格局的一體化,隨着中國流行音樂與歐美流行音樂的不斷融合,不斷創新,中國的流行音樂一定會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流行音樂頒獎典禮

亞洲
全亞洲:MTV亞洲大獎
日本:日本唱片大獎 ·日本金唱片大賞 ·MTV日本音樂錄像帶大獎
韓國:亞洲音樂節 ·Mnet亞洲音樂大獎 ·首爾音樂獎
華人地區: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頒獎典禮 ·TVB8金曲榜頒獎典禮 ·音樂先鋒榜頒獎盛典 ·新城國語力頒獎禮 ·勁歌王全球華人樂壇音樂盛典 ·全球流行音樂金榜
台灣:金曲獎 ·HITO流行音樂獎頒獎典禮(2011年改辦全球流行音樂金榜,2012年起恢復舉辦)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音樂飆榜頒獎演唱會 ·KKBOX數位音樂風雲榜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新城勁爆頒獎禮
澳門:澳廣視至愛新聽力頒獎音樂會
中國大陸:無線音樂排行榜、CCTV-MTV音樂盛典、音樂風雲榜、東方風雲榜、中國歌曲排行榜、東南勁爆音樂榜、9+2音樂先鋒榜、中國TOP排行榜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娛協獎頒獎典禮 ·MY Astro至尊流行榜頒獎典禮
新加坡:新加坡詞曲版權協會頒獎禮 ·新加坡金曲獎
美洲
美國:格萊美獎 ·世界音樂獎 ·公告牌音樂獎 ·MTV音樂錄像帶大獎 ·全美音樂獎
加拿大:朱諾獎
歐洲
全歐洲:MTV歐洲音樂大獎
英國:全英音樂獎 ·水星音樂獎 ·NME音樂獎
法國:NRJ音樂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