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k-7

(重型轟炸機)

鎖定
K-7的想法大約來自於1928年時。它的設計者康斯坦丁·加里寧是一名一次大戰時期的飛行員,當時只是希望設計一款可以載幾十人的洲際客機。但蘇聯軍方對這個飛機也感興趣,於是增加了軍用的目的,並且對他進行投資。
K-7最大的特點就是巨大無比的飛翼結構。飛翼的翼展達到53米,厚度則有2.33米。如此巨大的機翼是為了達成巨大的航程和載重量。為了平衡飛翼的升力,K-7依然裝有傳統的尾翼結構。K-7的機翼最初打算完全由木製作。後來又被改為金屬結構。K-7具有兩個巨大的不可收放起落架,位於機翼的兩側。每個起落架有3個輪子,乘員和乘客通過起落架內的通道進入飛機。
為了推動這個怪物,K-7在機翼兩側安裝了6台700馬力級別的發動機。即使這樣設計者依然發現動力不足。於是就在機身的後面增加了第7台推進式的發動機。於是形成了6拉1推的奇怪發動機佈局。後來發現這種設計會導致一些結構問題,但受困於動力不足而別無選擇。
蘇聯軍方希望充分利用K-7巨大的機體,把它當做一個真正的飛行堡壘。整架飛機被7.62毫米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密佈,可以説完全沒有射擊死角。如果用做轟炸機,K-7可以攜帶9到16噸的炸彈。他也可以攜帶112名傘兵,或者輕型坦克。當做客機時,巨大的機翼內可以乘坐128名乘客,並可飛行5000公里。
1931年,K-7在哈爾科夫開始建造。 [1] 
中文名
k-7
建造時間
1931年
建造地點
哈爾科夫
發明者
康斯坦丁·加里寧
最大特點
飛翼結構等
類    型
重型轟炸機
1933年8月11日,K-7進行了他的第一次飛行。這次很短而且糟糕的飛行飽受結構顫振和發動機共振的困擾。對此的解決方法是縮短了飛機的尾部,並在操縱面上增加誇張的補償片以改變飛機結構的固有振動頻率。儘管做了如此的改進,1933年11月12日,K-7依然因為升降舵卡住而墜毀。共有15名機組人員在事故中喪生。在墜毀之前,K-7進行了11次成功的試飛。
加里寧在事故後立刻着手製造另外2架K-7以繼續項目,直到1935年蘇聯政府取消了K-7項目。在這之前,沒有一架新的K-7被製造出來。1938年加里寧因為大清洗而被捕。他的設計局也因此而解散。
乘員:19
動力:7×Mikulin AM-34F V12 活塞發動機,每台560 kW (750 hp)
空重:21,000kg
最大:40,000kg
翼展:53m
K7轟炸機原圖 K7轟炸機原圖
機翼面積:452平方米長28m
時速:234km/h
飛行高度:5500m
航程:2400km
載彈:6,000kg
載客:5000km
起/降距離:400m/300m
載客128
K7轟炸機模型 K7轟炸機模型
武備:9,900--16,600kg
炮塔:12個
航炮:8X20mm
機槍:8X7.62mm
K7轟炸機模型 K7轟炸機模型
重型轟炸機K-7。因為這個項目屬於前蘇聯高度機密,存世的照片其實並不多見,可能銷燬了。你能見到的這種飛機的罕見真實照片就是上面的第一張和第二張圖。
如今,一些俄國現代史愛好者根據當時俄國航空工程師的設想和兩張泄密的照片完整重構了這種難以置信的空中巨無霸。
谷歌3D模型庫,有一個模仿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