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大势所趋”的拼音首字母缩写
收藏
0有用+1
0
dssq是“大势所趋”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起源于2018年B站用户对鬼畜区视频现象的评论,特指UP主为追求流量而盲目跟风创作低质量内容的现象。该词随后演变为讽刺“传播速度快但被滥用的网络梗”的代名词,反映了小众文化与大众娱乐需求间的冲突 [1-2]。其背后涉及创作者、观众及媒体利益等多重因素,逐渐成为网络亚文化断裂的象征 [1]
中文名
大势所趋
起源时间
2018年
起源平台
哔哩哔哩(B站)
流行领域
鬼畜视频、网络热梗
文化属性
亚文化争议术语
现象类型
跟风创作与滥用

起源与发展

播报
编辑
  1. 1.
    缩写来源:dssq最初为“大势所趋”的拼音首字母缩写,2018年由B站用户提出,用于批评鬼畜区UP主无脑蹭热点、追求点击率的创作倾向 [1]
  2. 2.
    语境演变:从描述“流行趋势”逐渐转为贬义,特指UP主为追求点击率而无脑跟风蹭热点的现象,后被引申为讽刺“低质量鬼畜作品”的代名词 [1]

文化冲突与内涵

播报
编辑
  • 音MAD与鬼畜之争
    • 音MAD爱好者认为鬼畜视频是对原作品的低质量扭曲,而普通观众更偏好简单重复的欢乐向内容 [1]
    • dssq现象凸显了UP主为追求点击率而无脑跟风蹭热点的现象,成为小众文化被曲解的象征 [1]
  • 多重动因:包括UP主对流量的追逐,以及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 [1-2]

现象演变与应用

播报
编辑
  1. 1.
    代名词泛化:截至2022年,dssq被扩展用于形容“迅速传播但缺乏创意的网络热梗”,如饭圈缩写文化的泛滥 [2]
  2. 2.
    工具化应对:部分用户开发“黑话翻译工具”以应对缩写滥用现象,反映出对dssq现象的戏谑式抵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