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dbs

(衞星業務)

鎖定
DBS,即直播衞星業務(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通常是指採用地球同步軌道衞星,以大功率輻射地面某一區域,向小團體及家庭單元傳送電視娛樂、多媒體數據等信息,造福廣大用户的一種衞星廣播業務。
中文名
直播衞星
外文名
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
縮    寫
DBS
類    別
衞星廣播業務
全    稱
直接廣播衞星
拼    音
zhi bo wei xing
與傳統通信衞星相比,直播衞星具有如下特點:衞星波束窄,僅覆蓋某一國家或地區;衞星輻射功率大,一般EIRP(等效全向輻射功率)大於48dBw;用户天線小,數量大,典型接收天線口徑D=(0.5~1.0)m,造價低廉。由於DBS前景廣闊,70年代WARC(世界無線電行政大會)規定了直播衞星的工作頻段,80年代中,以模擬技術為基礎的DBS廣泛興起,歐洲、日本率先建立了Ku頻段直播衞星系統
由SES(歐洲衞星公司)經營的Astra衞星是一個成功的DBS系統,擁有上億歐洲用户,它採用中功率多頻道廣覆蓋的方式,地面使用D=(0.6~1.0)m天線即可滿意接收;日本也是DBS最普及的國家之一,擁有用户幾百萬。模擬體制的直播衞星每個轉發器只能傳送一路或兩路圖像信息,限
開展直播衞星業務的設想 開展直播衞星業務的設想
制了衞星直播節目的容量。
90年代,數字壓縮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給DBS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們可將電視圖像數字化(信源編碼)並將其上百Mbit/s的圖像帶寬壓縮至幾Mbit/s(信道編碼),這樣,每個衞星轉發器可傳送幾路乃至十幾路圖像信息,從而實現了更有效的圖像數據傳輸、存儲和交互,使DBS進入了數字化時代。
1994年6月,世界上第一個數字DBS系統—北美Direc TV/USSB投入商業運營。該系統採用三顆休斯HS601三軸穩定型衞星,每星有16個120W Ku頻段轉發器,用MPEG-1數字壓縮技術使每個轉發器傳送4~8個電視頻道,系統容量為175個數字頻道,用户天線D=0.46m,系統效果良好。我國於1995年12月用CZ-2E成功發射美Echostar-1直播衞星,屬馬丁公司製造的GE-7000型三軸穩定衞星,有16個130W Ku頻段轉發器,採用更為先進的MPEG-2數字壓縮技術,衞星可傳送96個壓縮頻道,由兩顆衞星組成的Echostar數字直播衞星系統1996年下半年投入運行。
另外,美國於1996年10月發射的世界最大的數字直播衞星——TEMPO,有32個轉發器,末級功率107W,若並聯使用則有16個轉發器,每個信道214W,EIRP=(48~50.5)dBw,衞星可靠性R≥99.99%.將能傳送200個數字電視頻道,地面接收天線D=0.45m。數字化作為DBS的發展方向已引起各國的關注,數字DBS正在世界範圍內蓬勃應用,符合MPEG-2、DVB標準的數字電視壓縮衞星編碼設備及大規模數字處理芯片處在不斷髮展之中。高頻段(Ka及以上)、多媒體也將應用於數字DBS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