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X-50A

鎖定
“蜻蜓”無人機計劃由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提出,波音公司負責研製樣機,這種複合式飛機稱之為鴨式旋翼/機翼(Canard Rotor/Wing,CRW)無人機,“蜻蜓”設計有類似直升機的寬旋翼,當飛機起飛降落時旋翼就是無人機上的螺旋槳,當飛機平飛時,旋翼被鎖定在機身上,它就成為固定機翼,從而使飛機既具有直升機一樣的垂直起降和空中懸停能力,又能像固定翼飛機那樣高速巡航飛行,這種設計不僅融合了兩種不同種類飛機的飛行性能,提高了各自的飛行包線,而且還具有較低的信號特徵值和很好的高速飛行生存性。
中文名
蜻蜓
外文名
X-50A
首次試飛
2003年12月3日
實驗地
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

目錄

X-50A技術指標

試飛X-50A"蜻蜓"無人機2003年12月3日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完成首次懸停試驗,由此拉開這種複合式直升機的飛行試驗序幕。 [1]  在2003年12月3日的首飛中,“蜻蜓”無人機垂直起飛至12英尺(3.65米)高度之後進行懸停,然後垂直着陸,飛行共持續了80秒鐘。接下來還將進行十多次的飛行試驗,試驗內容包括擴展懸停、前飛以及兩次轉換飛行模式(從直升機模式過渡到固定翼飛行模式,反之亦然)飛行。

X-50A事故

不幸的是,這架驗證機在2004年3月就因CRW佈局固有的交叉耦合控制問題而墜毀,至此它還只進行了2次短暫的懸停試飛。此後波音公司修改了飛行控制軟件,並相信此問題已解決。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梅薩的工廠將1架靜態樣機改裝成可飛行的第2架驗證機,於2005年11月初進行了持續30秒的懸停試飛以建立信心,12月2日又在尤馬試驗場完成了持續4分鐘的懸停試飛,並達到了15英尺(4.57米)的高度。波音公司表示在墜毀前,這架驗證機的試飛工作已推進到低速前飛階段,試飛小組本希望能在2005年晚些時候進行60海里/小時(111千米/小時)的低速前飛、60~120海里/小時的複合狀態試飛和2次空速達到120海里/小時(222千米/小時)的轉換試飛。在複合飛行狀態,該機的旋翼轉速會降低一些,但不會鎖定。 [2] 
此次事故使X-50A項目再次陷入了無機可用的窘境。波音公司和DARPA正在考慮該項目和CRW技術的未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