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X一代

鎖定
“X一代”指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一代人,2009年的年齡在30歲出頭至44歲之間。這代人在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衰退中長大,又經歷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就在他們成家立業之際,又要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經濟下滑。“X一代”上有老下有小,在就業市場“腹背受敵”,優勢全無。家庭壓力、升遷無望、遭人忽視等等,在美國,步入中年的“X一代”前有“嬰兒潮”擋道,後有“Y一代”強勢衝擊,“X一代”在生活和工作中被夾在中間,處境尷尬,不少“X一代”因此滿腹牢騷,焦躁不安。
中文名
X一代
外文名
Generation X
時    期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詞    源
美國的<時代>雜誌創造出來的

X一代基本信息

X一代詞源

“X一代”由美國的《時代》雜誌創造出來的。1990年7月16日號的封面文章,把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年輕人,稱作“X一代”。經過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庫普朗1991年出版的名為《X一代》一書的推廣,更加流行。
按照《時代》雜誌的概括:這些當時才二十來歲的“X一代”感到被拋棄了。他們充滿怨言並且害怕承擔責任。“X一代”是由一天到晚“掛着鑰匙的孩子”成長起來,電視成了父母的替代品,甚至,“X一代”被周圍的社會問題徹底搞垮了——《時代》雜誌把當時的社會現狀描述為“種族衝突,無家可歸,艾滋病,破碎的家庭與聯邦赤字。”
時代》雜誌那期封面文章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夜之間,媒體和專家開始收集數據,分析這4800萬人。按照《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説法,“X一代”是“被遺忘的孩子”,《商業週刊》把“X一代”稱為“沒有指望的一代”。但當年的“X一代”自己卻聲稱:“我們是堅持某些主張的。我們目中無人!非常獨立!”。

X一代羣體狀況

“X一代”將1965年到1977年出生的4800萬美國人都聚合在這個定義之下。這一定義使4800萬美國人成為一個相似的羣體,但今天看來,這些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除了都還年輕。2009年他們中最大的那些,也已開始進入不惑之年。“X一代”站在中年的懸崖邊上,很正常也很平常。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近期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由於金融危機,年齡在50歲至61歲間的“嬰兒潮”一代中,有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會延遲退休時間,擠壓就業市場。而與“X一代”相比,初出茅廬的“Y一代”薪酬更低,也更通曉高新技術,因而更具優勢。 [1] 

X一代生長環境

X一代也稱“未知世代”(Generation X)——主觀多變,瀟灑自信。
未知世代出生在1966年至1976年之間。這批人構成了美國的青年成人族羣,也是各行各業的一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
他們出生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美國能源危機和持續高通貨膨脹時期。這影響到美國人養育家庭的信心,因此嬰兒出生人數大減。2000年美國人口調查數據顯示,在美國不少地區,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比10年前減少很多。
他們的童年趕上了美國繼二戰之後的又一個混亂時期。反對越戰、性解放、女權運動、頹廢派……各種異類思潮迭起。陷於糊塗境地的年輕父母們,對如何引導幼年子女感到迷茫。因此這期間生長的孩子的個性塑造似乎也有些混淆,但他們身體素質良好,平均教育水平比任何前輩都高。由於每個家庭中的子女數較少,一些人從小養成專橫獨霸性格,這使他們集爭強好勝的競爭能力與好高騖遠的狂妄性格為一身。

X一代X一代特徵

X一代個人主義者

之所以為這代人冠以“未知數”稱號,是由於這代人的心思難以摸透。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城府深厚或封閉隱諱,恰恰相反,這代年輕男女非常開放坦率,樂於表白自己。然而,他們的想法多變,興趣萬千,永遠不會按照一定的模式生活工作,喜歡不斷追尋新的刺激和挑戰。穩重慣了的老輩們總也跟不上他們的變化節奏,因此老也琢磨不透他們到底想要什麼?想幹什麼?
這些年輕人已是美國經濟尤其是高科技等新興行業中的基層主力。後生可畏!老一輩的嬰兒潮們雖然還在許多領域佔據着核心或管理階層的地位,但已經感覺到這批青年人強力競爭的威脅。
但這代未知青年普遍缺少忍耐力持久性,也缺乏忠實心和責任感。不願像前輩那樣,從最低層的崗位做起,再慢慢熬到管理階層和領導崗位。他們自認為天生是當總裁或主管的材料,如果對工作不滿意,或者認為沒受到重用,或者發現其他更能大顯身手的職業,他們馬上跳槽,義無反顧。二十世紀末如泡沫般大量泛起的高科技新創公司,也大多是這代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所為。這代人步入美國社會經濟舞台,促進了社會的流通性,為一些墨守成規的行業和單位增添了活力,但也助長了職業跳槽率和公司生亡率,為一些行業乃至社會埋伏下不穩定因素。
他們許多還是單身貴族,少有家庭子女拖累,又喜歡追求新鮮,討厭一成不變。因此對他們來説,經常換工作搬家,與其説是謀生需要,不如説是人生愛好。他們的道德價值觀也與老輩們差異極大,重視社會交往超過家庭親情。

X一代主觀意志強

如今這代青年已經年過而立,逐漸成長為美國職業人士和中產階級的新貴,擁有充裕的財經能力和高消費習慣,本應是商品市場的主要目標。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沒有任何商業廣告能打動這個羣體。
對行銷專家們來説,這羣人確實是個解不開的“未知數”!花了許多氣力對這變化多端的一代人的消費心理、興趣愛好、經濟能力、社交網絡、生活方式等進行調查研究的廣告商們,終究仍然不得要領。這一代人沒有“族羣”意識,不願意追隨模仿別人,每個人都試圖保持自身特點。因此哪怕是他們最需要的商品(如服裝汽車電腦)或服務(如健身旅遊娛樂),都難以通過廣告宣傳使某品牌在他們當中大批量銷售。他們消費大方,卻以自己痛快為準則,而非擺闊講排場給別人看,更鄙視追求物質的守財奴心態,不少人視購屋定居為束縛。對他們來説,人生享受就是迎接挑戰。
但這代人的生性好變絕然不同於“搖擺世代”的無所適從,這些年輕人具有極強的主觀意志。雖然別人常搞不清他們究竟喜歡什麼,他們自己卻心中有數∶我需要什麼就買什麼,我喜歡誰就投誰的票,絕對不去聽信商業廣告和媒體宣傳。

X一代瀟灑自信

這代人對風險投資和創業是賺也坦然,賠也瀟灑。處世之道是永不氣餒,時刻準備東山再起,似乎沒有什麼打擊能將他們摧垮。這代年輕人初出茅廬便趕上了二十世紀末經濟連續十年蓬勃發展的好時光,因而春風得意順利過頭。面對近年開始的經濟滑坡及其引發的股市跌落失業破產的新考驗,他們是否能浴火重生,成為支撐國家經濟的棟樑?還需拭目以待。
這代人中還有個流行語∶“耶魯或監獄”(Yale Or Jait)!意思是無論是上名校還是當罪犯,只要是自己的選擇,就活得痛快。這似乎有點好壞不辨,但確實代表了這代人的人生哲學。我有個未知世代的年輕美國同事這樣解釋不同世代對人生的選擇 ∶“二戰與搖擺世代們是無可選擇,嬰兒潮們是被迫選擇,而我們未知世代是搏鬥選擇。”他們不想走前輩的老路,既不甘心聽憑命運擺佈,也不願身負過重的社會期望,而是希望在與社會、家庭和自我的搏鬥中尋找人生新途徑。

X一代消費至上

消費主義和物質至上已經成為很多國家民眾的潛在價值觀。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在2009年的7月19日曾報道:調查發現,英國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願意自己享受生活,不在意是否留下遺產。美國的“X一代”也是如此,他們由一些可以可以識別的人造物件所定義:平面直角電視,869美元的帶有配套女用陽傘和嬰兒尿布袋的超大型嬰兒車,Treo牌電話,Miele牌洗碗機,閃光的Dualit牌烤麪包機,薄荷色的Marc Jacobs手袋,Sigerson Morrison牌鞋和路虎越野車。
“X一代”曾認為“嬰兒潮”的一代自私、淺薄和物質主義,不過,按照最新的一項調查,“X一代”平均每人比“嬰兒潮”的一代要多花18%的錢在奢侈品上。“X一代”的信用卡已經像磨盤一樣把他們壓垮。消費是這一代的通貨”。

X一代X一代的未來

X一代步入社會

在美國短暫的歷史中,直到嬰兒潮的世世代代,從經濟收入講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而未知世代卻是第一個平均收入比前輩下降的世代。是因為上代的嬰兒潮們過於登峯造極?還是由於這未知世代本身的選擇、搏鬥和未知因素太多,而影響了穩定發展?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隨着這代人長大成人步入社會,美國的非營利慈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代人中很多人熱衷於以服務社會為職業。他們與嬰兒潮們為了生存甘於克己不同,未知世代們希望將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相結合,作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在乎掙錢多少。

X一代未知世代上戰場

迄今,未知世代中已有不少人顯示了進入美國社會和政治運作圈的強烈興趣和行動。而如果到了輪到他們主掌政府權力的時代,美國的社會將變成什麼樣子?這也將是個“未知數”!
“九.一一”恐怖攻擊及其對美國經濟的重創,恐怕是迄今降落到這代人身上的最沉重的打擊與考驗,卻給予這批青壯年為重振美國立功的機會。為“堅守自由正義”而赴阿富汗、伊拉克作戰的美軍官兵,很多是這代人。美國新聞媒體曾以“未知世代上戰場”為題,表達對這代人開始承擔國家重任的期望。

X一代小説x一代

作者:道格拉斯·庫普蘭德(Douglas Coupland)
X一代 X一代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5月
書號:978-7-5063-4681-8
定價:25.00元
三位擁有高學歷的年輕人厭倦了大都市寫字樓裏的工作,他們不約而同辭掉工作來到荒僻的沙漠小鎮,靠做酒吧招待、商場售貨員維生。每晚的睡前故事是他們自我審視的必要功課——整容醫院和雞尾酒吧中的死亡和愛情,令人煩躁不安的核廢料,對已逝時光的過度依戀和對商場文化的恐慌——三人世界呈現的搖擺不定的生活狀態,以及對愛情、永恆、和家的求索無望,正是這一代人所共同面對的難題。
本書在美國面世後產生國際性影響,迄今已翻譯成22種文字出版,“X一代”因此成為六七十年代生人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