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WISE 1049-5319

鎖定
WISE J104915.57-531906,編號縮寫為WISE 1049-5319,也就是盧曼16,是由兩顆棕矮星組成的聯星,位於船帆座,距離地球只有6.5光年,是離地球最近的兩顆棕矮星。
中文名
盧曼16
外文名
WISE 1049-5319
Luhman 16
別    名
WISE J104915.57-531906
距地距離
6.5 光年
分    類
兩顆棕矮星組成的聯星
軌道週期
27年
質    量
33.5 MJ(和28.6) [1] 
表面温度
約 816 ℃ [1] 

WISE 1049-5319發現歷史

在測繪褐矮星和系外行星的大氣圖這方面,Apai的團隊世界領先。在本次研究中,該團隊使用了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衞星(TESS)上的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 [1]  發現了WISE 1049-5319。
盧曼16觀測圖
盧曼16觀測圖(1張)
該天體系統是1916年發現巴納德星以後,首次發現如此接近地球的棕矮星。

WISE 1049-5319物理特徵

兩顆褐矮星距離地球僅6.5光年,分別被稱為“盧曼16A”和“盧曼16b”。“盧曼16A”的質量約是木星的34倍,而“盧曼 16b”的質量是木星質量的28倍,温度也高出木星1500華氏度左右(約816攝氏度)。 [1] 
該系統的主星盧曼16A光譜類型為L8±1,而伴星盧曼16B的光譜可能在L型和T型交界附近。兩者的軌道週期約是27年,並且發現迄今該天體系統太陽系外距離地球第三近的,並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兩顆棕矮星。

WISE 1049-5319研究發現

WISE 1049-5319相關發現

《天體物理學雜誌》日前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Arizona)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新技術在離地球最近的兩顆棕矮星上發現了若干長條狀的紋路。這些條紋揭示了高速氣流從內部攪動棕矮星大氣的過程。 [1] 
UArizona天文學系副教授、斯圖爾德天文台(Steward Observatory)和月球行星實驗室(Lunar and Planetary Laboratory)研究員Daniel Apai及其團隊發現,棕矮星的大氣模式和木星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它們都具有由若干縱向平行、有規律的寬大條紋,這是由與赤道平行的高速氣流“塑造”的。這些風暴將大氣混合,重新分配了棕矮星熾熱內核散發出來的熱量。此外,和木星一樣,渦流也主宰着棕矮星的極地地區。Apai指出,曾有大氣模型成功預測了這一大氣模式。
Apai解釋:“藉助自己開發的先進算法,我們能夠非常精確地測量出兩顆褐矮星旋轉時亮度的變化。當明亮的大氣區域變進入可視區域時,褐矮星亮度上升,而當它們旋轉到我們視野之外時,褐矮星就會變得更暗。”由於太空望遠鏡提供的測量數據十分精確,而且不受日光的干擾,該團隊收集的旋轉情況次數多於從前,因而得以提供迄今為止最詳細的褐矮星大氣環流視圖。” [1] 
研究結果表明,太陽系行星和褐矮星的大氣循環模式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褐矮星可以用作巨型系外行星的大質量類比物。 [1] 

WISE 1049-5319研究意義

Apai評論道:“通過測量這些旋轉天體的亮度如何隨時間變化,我們可以繪製出天體大氣的粗略視圖。這項技術將來也可以用於繪製其他行星系統中難以觀測的類地系外行星。” [1] 
Apai團隊希望進一步探索褐矮星和系外行星的雲層、風暴系統和環流區,以加深我們對系外大氣層的瞭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