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杀队》是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 [16],由安迪·沃卓斯基编剧,詹姆斯·麦克特格执导,娜塔丽·波特曼、雨果·维文等主演的科幻片 [17]。影片于2005年12月11日在美国上映,2006年3月16日在中国香港上映,2006年3月1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18]
该片根据艾伦·摩尔与大卫·劳埃德所著的同名漫画改编 [19],讲述一个关于战争、毁灭、无政府主义、法西斯的故事。故事假定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沦为法西斯国家,人民生活在没有政治和人身自由的境况下。一个叫“V”的保安员在街上悄悄奔走,试图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把英国从法西斯魔掌下解救出来,几乎就是一个人挑战一个国家机器的故事 [14]。
- 中文名
- V字仇杀队 [14]
- 外文名
- V for Vendetta [13]
- 其他译名
- V怪客 [13]、V字别动队 [14]、复仇者V [13]
- 类 型
- 科幻片 [10]
- 出品公司
- 华纳兄弟公司 [16]
- 制片地区
- 美国、英国、德国
- 拍摄日期
- 2005年3月7日 至 2005年6月9日 [15]
- 拍摄地点
- 英国、德国 [15]
- 发行公司
- Fox-Warner [16]
- 导 演
- 詹姆斯·麦克提格 [11]
- 编 剧
- 莉莉·沃卓斯基 [11]、拉娜·沃卓斯基 [11]、David Lloyd [11]
- 制片人
- 格兰特·希尔 [11]
- 片 长
- 132 分钟 [17]
- 上映时间
- 2005年12月11日 [12]
- 票 房
- 1.34 亿美元 [20]((全球票房)截至2024年4月27日)
- 对白语言
- 英语 [10]
法语 [10] - 色 彩
- 彩色 [10]
- 电影分级
- R级 [10]
- imdb编码
- tt0434409 [10]
- 出品时间
- 2005年 [12]
- 制片成本
- 5400 万美元 [10](预估)
在虚拟巴鸦晚的未来世界,那时的英国变成了一个由独裁者亚当·萨特勒(约翰·赫特饰永悼臭匙趋碑)所统治的法西斯极权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方在残暴的统虹体坑治下,疾病、饥荒、灰暗,且秘密警察无处不在。在这里,外国人、同性恋者和反对人士都会被抓入集中营处死。
艾维(娜塔莉·波特曼饰)是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一个柔软的少女,一次她不幸落入了政府爪牙的魔爪,就在生死危急的关头,一个头带一张露齿而笑的面具,身披斗篷的神秘怪人洪腿设记订弃(雨果·维文饰)将她拯救了出来,临走时这个神秘怪人告诉艾维他叫作“V”。不久,艾维又被抓进了集中营,看守剃光战几了她的头发,对她百般凌辱。而这一次,神秘怪人“V”再次适时而出,将艾维救出了火坑。“V”告诉艾维,自己是一个用极端暴力手段对抗政府的所谓“斗士”,目前正在策划一个计划,他准备效仿1605年的盖伊·福克斯,1605年,盖伊·福克斯和同伴在国会大厦下面埋了36桶炸药企图将当时的残酷的独裁政权轰掉,但计划败露,被英王詹姆斯一世于当年11月5日绞死。而他所带的面具就是英国人一眼就能认出了盖伊·福克斯。艾维被这个具有不可思议的战斗能力,诡计多端且手段极其残忍的“V”所吸引,决定加入“V”的行列,和V一起组成了“V字仇杀队”。
“V”的计划在顺利进员樱寻行,他在一连炸毁了伦敦两处标志性建筑后,夺取了政府控制的广播电台。他煽动市民进行起义,并呼吁大家在11月5日那天和他一起将国会大厦炸毁。 [1]
制作人 | 格兰特·希尔、安迪·沃卓斯基、拉里·沃卓斯基、Roberto Malerba、Henning Molfenter、乔·西尔沃 |
原著 | 大卫·洛伊德、阿兰·摩尔 |
导演 | 詹姆斯·麦克提格 |
副导演(助理) | Tobias Asam、Tom Brewster、Christoph Brosius、Paul Goldsmith、Stewart Hamilton、Sallie Anne Hard |
编剧 | 莉莉·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David Lloyd |
摄影 | Adrian Biddle |
配乐 | 达里奥·马里安奈利 |
剪辑 | 马丁·沃尔什 |
选角导演 | Lucinda Syson |
配音导演 | 达里奥·马里亚内利 |
艺术指导 | Owen Paterson |
美术设计 | Marco Bittner Rosser、Sarah Horton、Sebastian T. Krawinkel、Stephen Bream、Kevin Phipps |
服装设计 | Sammy Sheldon |
视觉特效 | Dan Glass、Matt Johnson、Val Wardlaw、Jonathan Fawkner |
布景师 | Peter Walpole |
(以上信息来源 [2])
芬奇
演员斯蒂芬·瑞
配音-
芬奇是有关“V”的案件调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在调查过程中渐渐不自觉地揭开了政府难以置信的罪恶黑幕。现实生活中的雷对于政治和恐怖主义也并不陌生。他的前妻多勒丝·普赖斯曾经是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的成员,还曾因为企图炸毁老贝利而入狱。
参考资料 [1]、 [3]
专辑名称 | 序号 | 曲目 | 序号 | 曲目 |
---|---|---|---|---|
《V字仇杀队》 | 01 | 《Remember Remember》 | 02 | 《Cry Me a River》 |
03 | 《Governments Should Be Afraid or Their People》 | |||
04 | 《Evey's Story》 | 05 | 《Lust at the Abbey》 | |
06 | 《The Red Diary》 | 07 | 《Valerie》 | |
08 | 《Evey Reborn》 | 09 | 《I Found a Reason》 | |
10 | 《England Prevails》 | 11 | 《The Dominoes Fall》 | |
12 | 《Bird Guhrl》 | 13 | 《Knives and Bullets》(And Cannons Too [4]) |
- 1.在1999年拍摄《黑客帝国》之前,沃卓斯基兄弟就写出了该片剧本的第一稿,因此这部影片在主题上与《黑客帝国》有重合之处。
- 2.娜塔丽·波特曼战胜斯嘉丽·约翰逊和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被选为艾维角色的扮演者。
- 3.制作组被允许从午夜到早上四点钟在靠近英国国会和大本钟附近拍摄。而且,有一次,他们还被允许中断了交通四分钟。
- 4.该片宣传语,同时也是该片第一句台词,是“Remember,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这来源于至今在英国仍然存在的“Guy Fawkes之夜”。
- 5.“V”在原著和影片中都有多重含义,最浅显的意思自然是“胜利”(Victory),但它显然是起源于“V”在Larkhill集中营的经历——当时他就住在意为罗马数字“五”的“V”字号牢房。事实上,“V”在片中还有更多含义,当“V”与伊芙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以完整的句子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个以“V”开头的词。
- 6.阿兰·摩尔的原著初见于1982至1985年的《武士》(Warrior)杂志,原本是黑白插图。该杂志1985年停刊,《V》的故事当时还没有结束。1988年美国的DC公司购得版权并以彩色版重新刊出十期《V字仇杀队》,同时也给该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后来,DC公司又以图画小说的形式集结出版。
- 7.由于动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著中故事开始的时间——也就是“V”初次露面展开“恐怖行动”的时间,是1997年11月4日晚至5日凌晨,电影版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将这一时间改到了2020年的同一时日。
- 8.阿兰·摩尔的小说文本里,并没有具体描绘“V”所戴的面具,是画师大卫·利奥德(David Lloyd)出的主意:以历史上的Guy Fawkes为原型打造面具。
- 9.詹姆斯·普洱弗伊原计划出演该片,但由于档期问题,他的位置被雨果·维文取代。拍摄期间,娜塔丽·波特曼与方言专家巴巴拉·博克利一起工作。
- 10.Valerie,这个原著与电影中不得不提的超重要配角,正是她的故事打动了“V”,也打动了艾维,并最终促成他们两人的“重生”。 [5]
奖项 | 单项奖名称 | 获奖方 | 结果 |
---|---|---|---|
土星奖(2007;第33届) | 最佳女主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获奖 |
最佳编剧 | 拉娜·沃卓斯基;安迪·沃卓斯基 | 提名 | |
最佳服装 | Sammy Sheldon | ||
最佳科幻电影 | V字仇杀队 | ||
青少年选择奖(2006;第8届) | 最佳动作冒险电影女演员 | 娜塔莉·波特曼 | 提名 |
最佳动作冒险电影 | V字仇杀队 |
(以上信息来源 [6])
制作公司 | 1、Silver Pictures(美国) 2、安纳丘斯制作公司(美国) 3、华纳兄弟公司(美国) 4、Medienboard Berlin-Brandenburg(德国) 5、DC Comics(美国) 6、Virtual Studios(美国) 7、Studio Babelsberg(德国) 8、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
---|---|
发行公司 |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2、AVH(阿根廷) 3、FX Network(美国) 4、Fox-Warner(瑞士) 5、I.R.I.B. Channel 5(伊朗) 6、Karo Premiere(俄罗斯) 7、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芬兰) 8、Venorica(荷兰) 9、华纳兄弟公司(阿根廷) 10、华纳兄弟公司(捷克共和国) 11、Warner Bros. GmbH(德国) 12、华纳兄弟公司(英国) [7]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 | 2005年12月11日(奥斯汀Butt-Numb-A-Thon) |
德国 | 2006年2月13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
芬兰 | 2006年2月23日(限定) |
菲律宾 | 2006年3月15日 |
瑞士 | 2006年3月16日(德语区) |
德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 | 2006年3月16日 |
奥地利、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意大利、韩国、墨西哥、瑞典、中国台湾、美国 | 2006年3月17日 |
葡萄牙 | 2006年3月23日 |
芬兰、冰岛 | 2006年3月24日 |
比利时 | 2006年3月29日 |
澳大利亚、希腊、以色列、荷兰 | 2006年3月30日 |
瑞士 | 2006年3月31日(意大利语区) |
土耳其 | 2006年3月31日 |
阿根廷 | 2006年4月6日 |
巴西、西班牙、巴拿马、波兰 | 2006年4月7日 |
厄瓜多尔 | 2006年4月13日 |
瑞士 | 2006年4月19日(法语区) |
法国 | 2006年4月19日 |
捷克共和国、匈牙利、俄罗斯、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 | 2006年4月20日 |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 2006年4月21日 |
埃及 | 2006年4月26日 |
爱沙尼亚、立陶宛 | 2006年4月28日 |
日本 | 2006年4月29日 |
科威特 | 2006年5月10日 |
土耳其 | 2009年4月4日(伊斯坦布尔电影节) [7] |
网站 | 评分 | 参评人数 | 统计截止日期 |
IMDb | 8.2/10 | 1.2M | 2024/9/21 [10] |
英国拥有古典自由和立宪政体,恰恰在于它固执地走在与“火药阴谋案”相反的道路上。该片替福克斯翻案,不过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的相对主义激情。因此,V必须死亡,因为他以暴力攫取审判者的地位,他的仇恨妨害了理智。在公平、正义和自由的新世界的建立过程中,他没有位置。他的仇恨被罪恶的旧世界塑造,他也只能随着罪恶的旧世界一起消亡。 [8](新浪文化评)
《V字仇杀队》有句核心的对白是:“人民不应该害怕他们的政府,政府应该害怕它的人民”,而这个烟花灿烂的夜晚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给予其政府最有力的回击。象征着极权主义的威斯敏斯特宫在音阶不断升高的交响乐伴奏下逐层瓦解,爆炸升腾直追最高处的大本钟,庄严的12点钟声随着爆炸声敲响,一个旧世界在这一刻结束。烟花冲天,建筑焚毁,夜幕被点亮,千万个V卸下面具,共襄这个由他们创造的盛举,被火光照亮的每一张面孔都在铭记这个时刻,没有人会忘记这个夜晚,以及它对这个国家的意义。 [9](时光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