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Themisto

鎖定
Themisto是圍繞着土星運行的衞星。
外文名
Themisto
類    型
衞星

Themisto簡介

木衞十八(S/1975 J 1, S/2000 J 1, Themisto)是環繞木星運行的一顆衞星。木衞十八(Themisto):水澤神女忒彌斯托(Themisto),河神伊那科斯(Inachos)之女,與大神宙斯(Zeus)生下伊斯忒耳(Ister)。

Themisto基本數據

平均半徑:
7,391,650 km km (0.04941 AU)
離心率 :
0.2006
近地點 :
5,909,000 km (0.039 AU)
遠地點 :
8,874,300 km (0.059 AU)
公轉週期 :
129.82761 d(0.3554 a)
公轉速度:
平均: 4.098 km/s
軌道傾科角 :
45.81°
47.48°(木星赤道夾角)
所屬行星 :
木星
物理性質
平均半徑 | 4km
[1]
面積 |~200
體積 | ~270
km3
質量 | 6.89×1014kg(估計)
平均密度
| 2.6 g/cm3(估計) [1]
表面重力
| ~0.0029
m/s2
逃逸速度 |~0.0048km/s
反照率 | ~0.04 [1]
表面温度
| ~124K

Themisto發現信息

Themisto發現者

查爾斯·科瓦爾(1975)
麗莎白·羅默爾(1975)斯科特·謝帕德(2000)
Yanga R. Fernández (2000)
Eugene A. Magnier(2000)

Themisto發現日期

1975年9月30日
2000年11月21日

Themisto傳説

水澤神女忒彌斯托(Themisto),河神伊那科斯(Inachos)之女,與大神宙斯(Zeus)生下伊斯忒耳(Ister)。

Themisto影響

對光環的影響
土衞十八在圍繞行星運行的過程中,在光環中製造出波紋。在右側經過不同處理的同一張卡西尼(Cassini)圖片中可以看到,土衞十八(Pan)在土星A環的恩克環縫中運行。這顆小衞星是清空並且維持這條環縫的原因。這條環縫是以約翰·弗朗茲·恩克(Johann Franz Encke)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837年發現了它。土衞十八寬約20公里(12英里)。
上側的圖片揭露出兩條暗淡的塵埃環圈與土衞十八一起佔據着環縫。其中一條几乎與土衞十八佔據着同一條軌道,而另一條則更靠近環縫的內側邊緣。不僅這些環圈在亮度上有着變化,而且它們似乎還沿着環圈內外擺動,形成了明顯的“糾結”,類似的外觀也曾在土星的F環上被觀測到過(參見PIA06585)。對於環圈複雜結構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土衞十八也許不是這條環縫中唯一的小衞星。
土衞十八也是在它兩側的光環物質中,製造出條紋——即所謂“尾跡”的原因。由於比土衞十八更靠近土星的光環顆粒在它們的軌道上移動地更快,這些顆粒會超過衞星,並且在“超車”的過程中受到土衞十八的引力“踢腿”。這些踢腿導致波紋在最近剛與土衞十八發生過相互作用的顆粒附近發展起來(參見PIA06099),並且遍佈整個光環,向光環內側延伸達上百公里。這些波紋向下遊相互重疊在一起,產生了尾跡,將光環物質捆束成規則的樣式,彷彿在感謝土衞十八的引力踢腿。
在下側的圖片中,可以清楚地看見沿着環縫邊緣斜角延伸着的明亮條紋或者尾跡。這些靠近環縫內側邊緣的顆粒最近剛與土衞十八發生過相互作用,才剛剛超過這顆衞星。因此,土衞十八在環縫內側邊緣引起的擾動總是趕在衞星的前面。對於外側邊緣來説,情況剛好相反:這些粒子剛被土衞十八趕超,所以在它的後側留下了波紋。
這張圖片是在2005年5月18日,由卡西尼飛船上的窄角相機在可見光波段拍攝的,拍攝時距離土衞十八大約160萬公里(100萬英里),太陽-土衞十八-飛船的夾角,即相位角為44度。圖片的尺度為每像素9公里(6英里)。
卡西尼-惠更斯任務是NASA、歐洲航天局和意大利太空署的一項合作項目。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管理這項任務。卡西尼軌道飛行器和它的兩架搭載相機是由JPL設計、研發和裝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