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Theatre of Tragedy

鎖定
Theatre of Tragedy中文名字叫悲情劇院,是一支來自挪威斯塔萬格的樂隊。Musique是Theatre of Tragedy從一開始就保持獨特的音樂精神的詮釋。 [1] 
1995年,他們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Theatre of Tragedy》被認為是哥特金屬的一個台階,Theatre of Tragedy迅速成長起來。
中文名
悲情劇院
外文名
Theatre of Tragedy
組合成員
Raymond Istvàn Rohonyi、Vegard K. Thorsen、Frank Claussen、Lorentz Aspen、Hein Frode Hansen
成立時間
1993年
經紀公司
AFM Records [2] 
代表作品
Theatre of Tragedy、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
風    格
哥特金屬/電子

Theatre of Tragedy樂隊介紹

Theatre of Tragedy基本信息

國家:挪威
組建時間:1993年
風格哥特金屬/電子
風格哥特金屬/電子

Theatre of Tragedy成員介紹

當前陣容 當前陣容
當前陣容:
生日:11月13日
出生地:挪威
加入時間:2004年6月3日
男主唱:Raymond Istvàn Rohonyi
生日:1975年7月20日
出生地:挪威
加入時間:1993年10月2日
吉他手:Vegard K. Thorsen
生日:1977年3月29日
出生地:挪威
加入時間:1999年
吉他手:Frank Claussen
出生地:挪威
合成器:Lorentz Aspen
生日:1978年4月23日
出生地:挪威
加入時間:1993年10月2日
鼓手:Hein Frode Hansen
生日:1972年3月25日
出生地:挪威
加入時間:1993年10月2日
前任成員:
前主唱以及其他 前主唱以及其他
女主唱:Liv Kristine
吉他:Tommy Olsson
貝斯:Eirik T. Saltr

Theatre of Tragedy樂隊歷程

THEATRE OF TRAGEDY曾經是一個極端反差的發明家,在眾所周知的男性死亡唱腔和被稱作純潔的女人天使般的歌唱之間的一種極端對比。樂隊能夠創造一種完全的新形式,不要忘了那古老英語,美妙的,浪漫鬱悶的歌詞的創造者——Raymond I. Rohonyi。他們成功的變成一支獨特的樂隊,當然不久就見到了很多仿效者。
樂隊的首張專輯裏的歌曲A Hamlet For A Slothful Vassal成為了教派經典,以至於如今還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歌曲在每個哥特/獨立電影節目中,但是樂隊不久就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第二張專輯"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 (released in '96) 的推出成為了最成功的哥特專輯之一,並且他們的俱樂部"Tanz der Schatten" 幫助他們吸引到了更多的聽眾。許多記者跟隨着巡演,THEATRE OF TRAGEDY把自己定位於最重要的哥特金屬樂團之一。迄今為止,這些挪威人在歐洲成功的賣出了每張專輯超過90000張唱片的銷量,他們做了很多事情把很少聽金屬或者哥特的人也籠絡起來。Liv Kristine的聲音已經成為了一個商標,並且有許多朋友的幫助下甚至推出了一張個人專輯。
隨着98年推出的第三張專輯"aegis",樂隊開始突破他們自己的框架,顯示了自己的潛能。許多歌迷開始對於這張專輯的沉寂有點擔心。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證明了這是一個正確的合理的步調。他們不僅成為了能夠從自己的音樂形式約束中脱離出來的少數樂隊之一,而且新專輯在德國上升到58名。他們因此也得到了一大片新歌迷。Robert,德國主要金屬雜誌的編輯曾經説過:TOT的音樂可以比喻為和一個未曾相識的美人相愛的浪漫:感覺十分喜悦,但又時時象要和一個炸藥一起玩耍的危險。”
TOT不就發現他們的老唱片公司不能支持他們的全部潛能,所以他們在一個新的經理人的幫助下,他們和德國的East West Records簽了約。
"Musique",音樂在它純粹的組成中綻放。其間,樂團的人數也由7人變為5人,吉他手Tommy Olsson和貝斯手Eirik T. Saltr離開了。2000年,TOT成為了一支成熟的樂團,爆發了巨大的潛能,在新專輯中顯示了巨大的能量。它很現代,甚至有點流行導向,但無論如何它是美的,並且它會帶領樂團到新的地平線。
在製作人Seigmen, Erik Ljunggren的幫助下,樂團再次顯示了他們的音樂的創造性,在其他的時間用新的理念實驗着新的音樂。樂隊的影響變得極大,同電子音樂教父Kraftwerk,或者Komputer甚至Nine Inch Nails一起巡演。

Theatre of Tragedy主要專輯介紹

Theatre Of Tragedy(1995)
首張同名專輯Theatre of Tragedy自然是哥特金屬樂迷的必備之作,因為它是第一張的哥特死金屬專輯。這張專輯的Doom Metal 味仍是相當濃厚,樂曲迷漫着沉重的壓迫感,不過事實上這張專輯可説仍帶有着原始的粗糙感,編曲的變化性亦不夠豐富,可以感受得到TOT在這個時期的創作可説仍有些在探索的味道,然而這種原始感反而更突顯了音樂之中真摯的情感。總體而論,TOT的音樂風格已大致成形,除了女音與死腔對唱的基調之外,在其中幾首曲子裏還加入了大提琴拉奏,為陰沈的氣氛裏增添了一份温暖。
而女主唱Liv Kristine Espenas清柔飄渺的唱腔,無疑是TOT音樂迷人的一大要素,甜美的外表,加上令人魂牽夢縈的演唱,讓人對其有着無窮的遐思。
封面:Theatre Of Tragedy 封面:Theatre Of Tragedy
曲目:
01. A Hamlet For A Slothful Vassal
02. Cheerful Dirge
03. To These Words I Beheld No Tongue
04. Hollow-Hearted, Heart-Departed
05. A Distance There Is...
06. Sweet Art Thou
07. Mire
08. Dying - I Only Feel Apathy
09. Monotone
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 (1996)
第二張專輯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TOT的音樂風格可説達到完全的成熟,不僅編曲上豐富許多,曲式的起伏性更大,旋律也更為優美動人。而上張專輯Doom的沉重氣息亦已褪去大半。代表陰柔一方的悠柔絃樂、鋼琴鋪陳與優美女音,巧妙地與代表黑暗一方的粗重吉他刷扣及死腔相互交纏、呼應,男主唱部份也不時以低吟式唱腔或是譜以口白,增加戲劇性。整張專輯充滿着強的吸引力,令人十分沉迷。
封面: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 封面: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
曲目:
01. 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
02. Fair And Guiling Copesmate Death
03. Bring Forth Ye Shadow
04. Seraphic Deviltry
05. And When He Falleth
06. Der Tanz Der Schatten
07. Black As The Devil Painteth
08. On Whom The Moon Doth Shine
09. The Masquerader And Phoenix
A Rose for the Dead(1997)
Aégis(1998)
1998年所發表的第三張專輯Aégis,TOT開始在音樂中加重電子合成樂的份量,金屬味則明顯轉淡,就在哥特死金屬樂派才剛要開始起飛之時,TOT卻已展露了其欲轉向darkwave電子哥特搖滾路線發展的企圖,此舉着實令樂迷感到相當地意外,而這張專輯也正是TOT音樂風格全面轉變的一個開始。
封面:Aégis 封面:Aégis
曲目:
01. Cassandra
02. Lorelei
03. Angélique
04. Aoede
05. Siren
06. Samantha
07. Venus
08. Poppaea
09. Bacchante
10. Virago
Closure:live(1998)
這張專輯是其離開Massacre Records加入Nuclear Blast前的最後一張作品,這張live現場的曲目涵蓋了前三張專輯Theatre of Tragedy 1首、Velvet Darkness They Fear 3首、Aégis 5首、A Rose For The Dead1首以及2首video,算是蠻完整的live專輯。
[`mju:zik](Musique,2000)
封面:Musique 封面:Musique
曲目:
01. Machine
02. City of light
03. Fragment
04. Musique
05. Commute
06. Radio
07. Image
08. Crash Concrete
09. Retrospect
10. Reverie
11. Kocmnyeckar 3pa
Assembly(2002)
Storm(2006)
你可能曾經説過THEATRE OF TRAGEDY是一個極端反差的發明家,在眾所周知的男性死亡唱腔和被稱作純潔的女人天使般的歌唱之間的一種極端對比。樂隊能夠創造一種完全的新形式,不要忘了那古老英語,美妙的,浪漫鬱悶的歌詞的創造者- Raymond I. Rohonyi。他們成功的變成一支獨特的樂隊,當然不久就見到了很多仿效者。
在製作人Seigmen, Erik Ljunggren的幫助下,樂團再次顯示了他們的音樂的創造性,在其他的時間用新的理念實驗着新的音樂。樂隊的影響變得極大,同電子音樂教父Kraftwerk,或者Komputer甚至Nine Inch Nails一起巡演。

Theatre of Tragedy相關資料

當1995年來自瑞典的Theatre of Tragedy發表了首張同名專輯之後,歌德式金屬樂的風潮便開始蔓延至全歐洲,並帶動大量歌德金屬樂團的追隨,在短短几年時間之內,歌德金屬樂便得到蓬勃的發展而成為歐洲金屬樂界一股新興的勢力。
Theatre of Tragedy的出現,可説為原本剛強制式化的金屬音樂,如吉他英雄式的音樂編奏型態,帶來了新的衝擊與啓發,讓世人體驗到原來金屬音樂也能有如此陰柔和着重氣氛營造的表現方式,為金屬音樂開啓了另一種新的可能性。
Theatre of Tragedy不是第一個嘗試將女音主唱或是將80年代英倫歌德搖滾元素融入於金屬樂當中的樂團(如Paradise Lost),但他們卻是確立歌德金屬風格與帶動歌德金屬發展的首要功臣之一。TOT將悠柔的女音演唱、death metal的死腔、歌德搖滾闇中帶美的精髓,與沉重的doom metal相互融合,成為了新型態的gothic death metal,TOT的音樂元素,如優美女音主唱與death男腔對唱的形式,大量的鍵盤絃樂、鋼琴運用,都成為日後gothic metal的最基本要素。柔弱女音與殘暴死腔的對唱,猶如天使與惡魔般的對比,黑闇兼具優美感的氣氛與旋律,都是TOT為歌德金屬做出的定義。
首張同名專輯自然是歌德金屬樂迷的必備之作,因為它是第一張的歌德死金屬專輯。這張專輯的doom metal味仍是相當濃厚,樂曲迷漫着沉重的壓迫感,不過事實上這張專輯可説仍帶有着原始的粗糙感,編曲的變化性亦不夠豐富,可以感受得到TOT在這個時期的創作可説仍有些在探索的味道,然而這種原始感反而更突顯了音樂之中真摯的情感。總體而論,TOT的音樂風格已大致成形,除了女音與死腔對唱的基調之外,在其中幾首曲子裏還加入了大提琴拉奏,為陰沈的氣氛裏增添了一份温暖。
而女主唱Liv Kristine Espenas清柔飄渺的唱腔,無疑是TOT音樂迷人的一大要素,甜美的外表,加上令人魂牽夢瑩的演唱,讓人對其有着無窮的遐思,如Liv般清柔式的女音主唱,在其後輩像The Sins of Thy Beloved的身上同樣聽得到。
隔年所發表的第二張專輯,TOT的音樂風格可説達到完全的成熟,不僅編曲上豐富許多,曲式的起伏性更大,旋律也更為優美動人。而上張專輯doom的沉重氣息亦已褪去大半。
代表陰柔一方的悠柔絃樂、鋼琴鋪陳與優美女音,巧妙地與代表黑闇一方的粗重吉他刷扣及death腔相互交纏、呼應,男主唱部份也不時以低吟式唱腔或是譜以口白,增加戲劇性。整張專輯充滿着強的吸引力,令人十分沈迷。
這張專輯也誕生了數首扣人心絃的TOT經典曲目,如第5首的"And When He Falleth"(7:08),前半段是優美的鋼琴旋律伴隨女音吟唱以及Raymond的低吟,到了曲中一長段有如自收音機傳來之男女對話的口白,譜以淡淡的acoustic guitar伴奏和雙大鼓點,非常的有味道。
還有第6首"Der Tanz Der Schatten"同樣是專輯中相當醒目的優曲,全曲旋律十分悦耳,曲子後段Liv的高音盤旋吟唱是本曲的高潮好戲。
1998年所發表的第三張專輯,TOT開始在音樂中加重電子合成樂的份量,金屬味則明顯轉淡,就在歌德死金屬樂派才剛要開始起飛之時,TOT卻已展露了其欲轉向darkwave電子歌德搖滾路線發展的企圖,此舉着實令樂迷感到相當地意外,而這張專輯也正是TOT音樂風格全面轉變的一個開始。是由歌德死金屬過渡到電子歌德搖滾之間的一種混合性作品,整張專輯幾乎沒什麼金屬味,而主唱Raymond更是全然改唱低吟式唱腔,死腔表現已幾乎聽不到,整張專輯柔柔淡淡的,少了金屬的粗猛感,取而代之的是歌德搖滾式的浪漫氣息,無疑的,像這樣的一張作品自然是得到兩面性的極端評價。加入電子樂似乎是不少金屬樂團共通的一個選擇,然而正如許多「血淋淋」的例子,這樣的「變節」絕非大多金屬樂迷所樂見,TOT的選擇轉變恐怕也令許多金屬樂迷對其感到失望。當然,音樂都是相對的,有人失望,自然同樣會有其它樂迷喜歡這種新的味道,因此從金屬樂的角度去評斷它或許不盡公平。1999年TOT發行了live專輯,這張專輯也是其離開Massacre Records加入Nuclear Blast前的最後一張作品,這張live現場的曲目涵蓋了前三張專輯1首、3首、5首、EP1首以及2首video。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