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TCP/IP參考模型

鎖定
TCP/IP參考模型是計算機網絡的祖父ARPANET和其後繼的因特網使用的參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DoD(U.S.Department of Defense)贊助的研究網絡。逐漸地它通過租用的電話線連結了數百所大學和政府部門。當無線網絡和衞星出現以後,現有的協議在和它們相連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所以需要一種新的參考體系結構。這個體系結構在它的兩個主要協議出現以後,被稱為TCP/IP參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中文名
TCP/IP參考模型
外文名
TCP/IPreference model
所屬類型
通信協議
發明國
美國

TCP/IP參考模型模型簡介

由於國防部擔心他們一些重要的主機路由器和互聯網關可能會突然崩潰,所以網絡必須實現的另一目標是網絡不受子網硬件損失的影響,已經建立的會話不會被取消,而且整個體系結構必須相當靈活。

TCP/IP參考模型四層協議

TCP/IP是一組用於實現網絡互連的通信協議。Internet網絡體系結構以TCP/IP為核心。基於TCP/IP的參考模型將協議分成四個層次,它們分別是:網絡訪問層、網際互聯層(主機到主機)、傳輸層、和應用層。
應用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户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通過“三次握手”來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保證可靠的(並不是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3. 網際互聯層
網際互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網絡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絡上的邏輯傳輸。注重重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尋址,它還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絡中的路由。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IP協議是網際互聯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個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遞服務。
4. 網絡接入層(即主機-網絡層)
網絡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絡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並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絡使用自己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IP的網絡接入層進行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工作在此層,即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TCP/IP參考模型模型比較

TCP/IP參考模型共同點

(1)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都採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
(2)都能夠提供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兩種通信服務機制。

TCP/IP參考模型不同點

(1)OSI採用的七層模型,而TCP/IP是四層結構。
(2)TCP/IP參考模型的網絡接口層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定義,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描述。而OSI參考模型不僅分了兩層,而且每一層的功能都很詳盡,甚至在數據鏈路層又分出一個介質訪問子層,專門解決局域網的共享介質問題。
(3)OSI模型是在協議開發前設計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協議集然後建立模型,不適用於非TCP/IP網絡。
(4)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功能基本相似,都是負責為用户提供真正的端對端的通信服務,也對高層屏蔽了底層網絡的實現細節。所不同的是TCP/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是建立在網絡互聯層基礎之上的,而網絡互聯層只提供無連接的網絡服務,所以面向連接的功能完全在TCP協議中實現,當然TCP/IP的傳輸層還提供無連接的服務,如UDP;相反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是建立在網絡層基礎之上的,網絡層既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又提供無連接的服務,但傳輸層只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
(5)OSI參考模型的抽象能力高,適合與描述各種網絡;而TCP/IP是先有了協議,才制定TCP/IP模型的。
(6)OSI參考模型的概念劃分清晰,但過於複雜;而TCP/IP參考模型在服務、接口和協議的 區別上不清楚,功能描述和實現細節混在一起。
(7)TCP/IP參考模型的網絡接口層並不是真正的一層;OSI參考模型的缺點是層次過多,劃分意義不大但增加了複雜性。
(8)OSI參考模型雖然被看好,由於沒把握好時機,技術不成熟,實現困難;相反,TCP/IP參考模型雖然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還是比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