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T-50輕型坦克

鎖定
T-50輕型坦克於1939年研製成功,T-50的裝甲防護和T-34幾乎相同。坦克也打算之後換裝57mm的ZIS-4型坦克炮,它的速度和機動性比T-34更出色,車長指揮塔對於車長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改進。如此前進的坦克被取消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大規模生產在衞國戰爭爆發之後;第二,從1941年秋天起,紅軍開始接受英國和加拿大生產的“Valentine”坦克。第三,沒有工廠可以生產V-4發動機。
中文名
T-50輕型坦克
外文名
T-50 light-tank
研製時間
1939年
服役時間
1941年2月12日
研製國家
蘇聯

目錄

T-50輕型坦克簡介

儘管已經研發了可畏的T-34,蘇聯軍事集團還是開始構想設計一種新型的能夠批量生產的坦克。新型坦克全重14噸,安裝有一門45mm炮,裝甲防護方面則要求和T-34類似。位於列寧格勒的基洛夫斯基工廠和第174工廠奉命研製一種中等裝甲防護,安裝45mm火炮,類似T-34的14噸級的新型坦克。
T-50輕型坦克 T-50輕型坦克
1939年,Kirovsky工廠被命令生產一種小型近距離支援坦克。1940年,被稱為“126計劃”或T-126SP的原型車進行了測試。它的防護力與T-34坦克相當,車體由37mm勻質鋼板焊接而成,頂部裝甲厚度20mm。前部、側上部和後部的裝甲傾角為40到57度。新型坦克採用一門20K型1932/38 45mm坦克炮(備彈150發)和一挺同軸7.62mm DT機槍,在車體前部安裝了一挺7.62mm前機槍。後部安裝的250匹馬力的V-4柴油發動機可以為17噸的戰車提供最高可達35公里/小時的時速。 坦克採用了扭力杆懸掛,底盤包括6個鋼質負重輪(每一個內部都安裝有減震器),誘導輪,後部邊緣帶輪齒的主動輪以及三個託帶輪。傳動系統包括主雙片摩擦片、4速變速箱、多片轉向離合器和減速齒輪。

T-50輕型坦克詳細內容

通過對火力和防護力的綜合衡量,126工程的性能要比當時蘇聯絕大多數的輕型坦克和中性坦克優越。實際上,德國的3號坦克在“126計劃”的發展中扮演着顯著的角色。儘管擁有很多優點,但是這種坦克的也有一些缺點。最重要的是由於整車尺寸受限,所以對於其中的乘員來説內部空間較小。所以,接下來完成的第二輛樣車為了增大內部空間而取消了DT前機槍。
在第二輛原型車上採用了新型更輕巧的帶有橡膠輪緣的負重輪。同時,LKZ工廠(基洛夫斯基工廠)的工程師L.S. 特洛伊諾夫(L.S.Troyanov)研製了另一種被稱為“211計劃”的新型坦克。兩種坦克進行了對照測試,結果“126計劃”獲勝。1941年2月12日,“126計劃”被稱為T-50投入使用。T-50計劃成為最大產量的蘇聯坦克,也是第一種成功通過所有國家測試而沒有任何失敗的坦克。T-50和“126計劃”在外觀上非常地相似。和原型車一樣,T-50也採用了傾斜的焊接裝甲,駕駛員的艙蓋位於車體前部,沒有安裝前機槍。T-50的重量被控制在13.5噸左右,車體和炮塔前部裝甲厚37mm,中部的圓錐型炮塔內容納3名乘員,炮塔後部有一個擁有6個觀察窗口的車長指揮塔,炮塔為焊接而成的圓錐形,後部裝甲接近平面,有一個方型裝甲艙口供乘員出入和補充彈藥。在武備方面T-50仍舊採用了20K 1932/1938型45mm坦克炮和7.62mm DT機槍的組合。 T-50坦克安裝扭杆懸掛系統,內帶減震裝置的負重輪。動力方面坦克安裝一台300匹馬力的V-4柴油發動機,單位功率達到21馬力/噸。平均接地壓力為0.57千克/平方釐米。最高時速達到60公里/小時,所有坦克都裝備有無線電裝置。
以當時的觀點來看,T-50坦克稱得上是一種通用坦克,用來替代T-26坦克和BT系列坦克。需要注意的是,T-50坦克不能算作輕型坦克,而且也不是作為輕型坦克來設計的。以當時的術語來説,它是一種支援紅軍摩托化、機械化部隊的支援坦克。
可是直到衞國戰爭爆發時,第174工廠都沒有生產出一輛T-50。最主要的原因是V-4發動機非常的複雜和昂貴。直到戰爭結束,蘇聯仍然不能生產出可靠有效的V-4發動機,蘇聯工廠在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才在1941年下半年生產出50輛T-50坦克。同時企圖在莫斯科的37廠大批量生產T-50坦克的計劃被取消。1941年8月,隨着德國人的步步緊逼第174工廠被迫疏散,工廠大部分撤離到了鄂木斯克(Omsk),一部分搬到尼茲尼爾坦格爾(Nizhmij Tagil)和巴爾瑙爾(Barnaul)。1941年10也13日,GOKO發佈命令在Barnaul建立兩家新工廠,第一家生產T-50第二家生產用於T-50的柴油發動機。不過到了1942年1月,生產T-50和發動機的計劃被取消,而後再也沒有被提起。位於Omsk的第174工廠在生產了15輛T-50之後不久也開始轉產T-34坦克。
關於這款有趣的坦克留下的戰場紀錄很少,只知道列寧格勒生產的幾輛T-50服役於一個蘇聯坦克旅用於進攻卡累利阿地峽(Karelian Isthmus),一些被芬蘭人繳獲的坦克一直使用到1944年。
T-50的裝甲防護和T-34幾乎相同。坦克也打算之後換裝57mm的ZIS-4型坦克炮,它的速度和機動性比T-34更出色,車長指揮塔對於車長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改進。如此前進的坦克被取消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大規模生產在衞國戰爭爆發之後。第二,從1941年秋天起,紅軍開始接受英國和加拿大生產的“Valentine”坦克。第三,沒有工廠可以生產V-4發動機。
生產的T-50中有兩種,區別主要在於裝甲厚度,第一種37-41mm,第二種55-57mm。另外上文中提到的“211計劃”是由LKZ設計局的A.S.Ermdaev領導設計的,它有一個焊接車體和圓錐炮塔,武備和發動機與T-50相同,“211計劃”的重量更輕。但是它和T-50相比沒有任何明顯的優勢。在戰爭爆發之前只生產了一輛原型車。衞國戰爭爆發後,這個計劃的所有後續工作被終止。“211計劃”被用於保衞列寧格勒之後的命運沒人知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