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ss-vt

鎖定
SS-VT:黨衞軍特別任務部隊(Schutzstaffel Verfügungstruppe)的簡稱。
中文名
黨衞軍特別任務部隊
外文名
ss-vt

ss-vt簡介

黨衞軍特別任務師——武裝黨衞軍”帝國“師前身

ss-vt部隊介紹

ss-vt部隊成立

SS-VT組建於1934年9月24日,最初由眾多黨衞隊準軍事單位混編而來,這些部隊中包括了黨衞隊特別分隊(SS-Sonderkommandos)、黨衞隊總部衞隊(SS-Stabswache,即“警衞旗隊”的前身),在這些單位成立的同時,一系列的制度和訓練條列也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同時,黨衞隊還分別建立了巴特特爾茨軍官學校和布倫瑞克軍官學校,以便培養人才。
SS-VT最初並不是一個緊密的軍事單位。麾下的各個營幾乎是彼此獨立的,在1936年,各營被合編為團,這其中就包括了“警衞旗隊“、”德意志“團和”日耳曼尼亞“團,其中前者擴編為旅,後來成為大名鼎鼎的警衞旗隊裝甲師,而”德意志“團和”日耳曼尼亞“團在1939年前則一直保留着獨立的建制,直到被共同編入黨衞隊特別任務師。

ss-vt成立之初

從組建之初,SS-VT的各個部隊便被希姆萊和希特勒當成了武裝力量的樣板,它們不僅頻頻在重大的集會和慶典中拋頭露面,而且在吞併奧地利,蘇台德區和佔領捷克的所謂”鮮花戰爭“中屢次充當先鋒,在此期間,SS-VT的規模在日益壯大。1938年,黨衞隊總局又建立了”元首“團,其成員是來自奧地利的志願者。同期成立的還有眾多技術和支援單位,比如炮兵團、偵查營、工兵營和通訊營,正是它們的存在為SS-VT作戰師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ss-vt作戰簡介

在波蘭戰役爆發前夜,德軍在東普魯士組建了”肯普夫“裝甲師,其中摩托化步兵團和炮兵團、通訊營以及偵察營均來自SS-VT,這支部隊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深深折服了國防軍上層和希特勒。在波蘭戰役結束後的1939年10月,他們正式下達命令,組建黨衞隊特別任務師,下轄”德意志“旗隊、”日耳曼尼亞“旗隊、”元首“旗隊、炮兵旗隊以及其他相應的後勤和支援單位,在西歐戰役中,該師的表現尤其搶眼,從荷蘭一路追亡逐北來到了法國西南邊境。在西線戰役結束後,”日耳曼尼亞“旗隊被調出,與”北歐“和”西歐“旗隊一起組成了”維京“師(最初名為”日耳曼尼亞“師)。為彌補失去的”日耳曼尼亞“團,一個有黨衞軍骷髏部隊改編而成的黨衞軍第11步兵旗隊加入了系列。不久之後,該師更名為黨衞隊”帝國“師,並參加了入侵巴爾幹、巴巴羅薩行動、庫爾斯克戰役、諾曼底戰役突出部戰役“冬季春醒”行動維也納戰役等著名戰役,並因為果斷勇敢頑強的戰鬥作風成為了黨衞軍最著名的王牌部隊。

ss-vt組織結構

SS-VT 炮兵旗隊 首任旗隊長:彼得·漢森(1896~1967)
SS-VT”德意志“旗隊(SS Regiment "Deutschland")首任旗隊長:菲利克斯·斯坦因納(1896~1966)
SS-VT”日耳曼尼亞“旗隊(SS Regiment"Germania")首任旗隊長:卡爾-瑪利亞·德梅爾胡伯(1896~1988)
SS-VT”元首“旗隊(SS Regiment"Der Führer")首任旗隊長:格奧爾格·凱普勒(1894~1966)
SS-VT”紐倫堡“營(SS Battalion "Nürnberg")首任營長:恩斯特·多伊奇(1896~1998)
SS-VT”德累斯頓“工兵營 首任營長:卡爾·德梅(1894~ ? )
SS-VT 偵察營 首任營長:烏多·馮·旺根海姆少校(無資料)
SS-VT 通信營 首任營長:埃貢·布赫(德國檔案館無此人資料,1936年任期結束後,可能回到了於特貝格通信學校)
SS-VT 反坦克營 首任營長:威廉·布蘭特(1900~1941)隨後轉入SS-VT偵察營擔任營長。世界上第一套迷彩偽裝服的發明人,博士學位,施坦因納的得力助手,1941年7月13日,在高爾基地區身負重傷,兩天後不治身亡,時年41歲。由於早期勳章審核條件嚴格,他在陣亡前獲得的最高榮譽也不過是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SS-VT 高射機槍營 首任營長:維爾納·奧斯騰多夫(1903~1945)
人員組成
除SS-VT”元首“旗隊 是奧地利人組成以外,其餘部隊都是德國人

ss-vt部隊總監

保羅·豪賽爾(資料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