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SLAM

(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

鎖定
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也稱為CML (Concurrent Mapping and Localization),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或併發建圖與定位。問題可以描述為:將一個機器人放入未知環境中的未知位置,是否有辦法讓機器人一邊移動一邊逐步描繪出此環境完全的地圖,所謂完全的地圖(a consistent map)是指不受障礙行進到房間可進入的每個角落。
中文名
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
外文名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縮    寫
SLAM
提出時間
1988年
意    義
實現機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導航

目錄

SLAMSLAM概念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同步定位與建圖。
SLAM問題可以描述為: 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從一個未知位置開始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根據位置和地圖進行自身定位,同時在自身定位的基礎上建造增量式地圖,實現機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導航 [1] 

SLAMSLAM2.0

有理解力的SLAM: 語義SLAM,精準感知並適應環境
將語義分析與SLAM有效融合,增強機器對環境中相互作用的理解能力,為機器人賦予了複雜環境感知力和動態場景適應力。
有廣度的SLAM:100萬平米強大建圖能力
藉助高效的環境識別、智能分析技術,機器人將擁有室內外全場景範圍高達100萬平米的地圖構建能力。
有精度的SLAM:高精度定位領先算法
SLAM2.0可在任何地點進行開機識別、全局定位,精準度高達±2cm。
有時效的SLAM:動態地圖實時更新
根據傳感器回傳數據,與原有地圖進行分析比對,完成動態實時更新,實現life-long SLAM。

SLAM發展

SLAM最早由Smith、Self和Cheeseman於1988年提出。 由於其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被很多學者認為是實現真正全自主移動機器人的關鍵。
參考資料
  • 1.    陳衞東, 張飛.移動機器人的同步自定位與地圖創建研究進展[J].:控制理論與應用,2005, 22(3):45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