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SBI

鎖定
SBI是產權科技企業孵化器(Shared Business Incubator)。
中文名
產權科技企業孵化器
外文名
Shared Business Incubator
別    名
武漢光谷創業街
簡    寫
SBI
代    表
武漢SBI創業街
性    質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SBI基本介紹

2、SBI,SBI控股株式會社,(Strategic Business Innovator)日本SBI控股株式會社,即SBI集團,原軟銀投資(SoftBank Investment)
3、SBI,同波束干涉干涉技術 (Same Beam Interferometry)
武漢SBI創業街,即武漢光谷創業街
SBI是產權科技企業孵化器(Shared Business Incubator)的英文縮寫。
位於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武漢·中國光谷,是光谷藍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口號:“騎着自行車進來開着汽車出去”。
在這裏,孵化成了最基本的開始,創業者在孵化期間,既可以在一棟樓的下面辦公,又可以在同一棟樓的上面生活安家。走出這棟樓,還有同樣為創業者準備的培訓機構、教育機構以及眾多格調高、更時尚方便的生活娛樂設施。“孵化”到一定時候,創業企業要進入試驗、產業化階段了。在過去的孵化器裏就得畢業搬家了,在創業街卻仍可以呆在“家”裏。這條短短一公里的街道上,集中了180家高科技創業企業、近千名創業者。從頭至尾,活力無限。

SBI控股方

日本SBI控股株式會社(Strategic Business Innovator),即SBI集團,原軟銀投資(SoftBank Investment)。 [1] 
SBI集團(SBI Holdings, Inc.)前身為軟銀集團的金融投資部,成立於1999年,已發展為以投資和互聯網為平台在全球展開業務的大型綜合金融集團,SBI控股株式會社,是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上市公司(代碼8473),同時也是日本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文名稱“思佰益”(代碼06488)。截至2013年9月末,SBI集團目前在全球擁有180家的子公司(包括在中國5家),其中6家在香港、日本、韓國上市,業務遍及北美、歐洲、南美、中東及東南亞各國。截止2013年9月,集團總資產達2.85萬億日元,資產管理規模為4,800億日元。 [2-3] 
SBI集團歷史沿革
1999年04月 軟銀金融(Softbank Finance Corporation)成立。
1999年07月 軟銀投資(Softbank Investment Corporation)成立。
2000年12月 軟銀投資在大阪證券交易所Hercules市場上市。
2002年02月 軟銀投資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上市。
2003年06月 軟銀投資與E*TRADE日本合併,E*TRADE證券成為軟銀投資子公司。
2005年07月 軟銀投資更名為SBI控股;控股公司的架構包含軟銀金融(Softbank Finance)、軟銀投資(Softbank Investment)、軟銀資產管理(Softbank Asset Management)以及其他軟銀集團內部與金融相關的業務和公司。
2006年08月 軟銀集團的股份完全退出,SBI控股成為獨立的金融集團。
2011年04月 SBI控股在香港上市,成為首家在東京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的日本企業。
2012年02月 成立SBI中國區總部思佰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並加大對中國區的投資力度。
日本SBI控股 董事長兼CEO 北尾吉孝
北尾吉孝1951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日本慶應大學畢業後,先就職於野村證券股份公司,後進入英國劍橋大學。1995年北尾吉孝加盟世界500強之一的軟銀集團,成為孫正義的左膀右臂,打造了日本軟銀巨無霸帝國。1999年,北尾吉孝設立SBI(軟銀投資)控股株式會社並任CEO(董事長)。

SBI測量技術

SBI:同波束干涉技術 (Same Beam Interferometry)
所謂同波束干涉測量(SBI),就是當兩個航天器在角度上非常接近時,它們可以在一個地面天線的同一波束內被觀測,使用兩個地面站天線對兩個航天器同時觀測,可以形成差分干涉測量。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