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伯特·約翰遜

(美國藍調吉他手、歌手和作曲家)

鎖定
羅伯特·約翰遜(Robert Johnson,1911年05月01日-1938年8月16日),出生於密西西比州,美國藍調吉他手、歌手和作曲家。
他出身佃農之家,可能受到他個人接觸的三角洲的藍調歌唱家的一些人(如豪斯和巴頓)的影響,他學習口琴和吉他。足跡遍佈南方各地,曾遠達北方的芝加哥和紐約,常在家庭舞會、小型舞廳和伐木營區裏表演。1936~1937年間,他演唱豪斯和其他人創作的歌曲並錄製成唱片,其中有像《我與魔鬼藍調》、《魔犬追尋我的蹤跡》和《徒然的愛》等原創歌曲。據説他死於二十七歲,是在一個小型舞廳裏喝了攙有馬錢子鹼的威士忌酒(可能是一個嫉妒的丈夫做的)之後死的。他那怪異的假嗓唱腔與熟練的、富於節奏感的滑弦吉他技巧對同期藝人及後繼的藍調與搖滾樂歌手都有深遠的影響。
本    名
羅伯特·約翰遜
外文名
Robert Johnson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密西西比州
出生日期
1911年5月1日
逝世日期
1938年8月16日
代表作品
《魔犬追尋我的蹤跡》
I Believe I'll Dust My Broom
職    業
歌手、作曲家

羅伯特·約翰遜早年經歷

1911年5月1日羅伯特·約翰遜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Hazelhurst。1914年全家搬到Memphis,直到1918年,他的繼父將他送到Robinsonville附近的Abbay and Leatherman種植園。

羅伯特·約翰遜演藝經歷

羅伯特·約翰遜-雖然Robert Johnson一生只錄制了29首歌曲 [1]  ,但這已足以讓他成為布魯斯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人物之一。此外,關於他的一些神話式的故事也使他經歷變得很傳奇。作為一個吉他手,他有着“來自魔鬼”的演奏技術,他那巨大的手能按出對一般人來説是不可能組合起來的和絃。那些對後來眾多吉他手有着重要影響的大師,如Muddy Waters和Elmore James,都受到了來自Robert Johnson的影響。
他在那裏開始與為一些老樂手伴唱,並跟着Willie Brown四處表演。不久Brown的合作者Charley Patton來到這裏,羅伯特·約翰遜就跟着他倆一起表演。1930年Son House離開Parchman農場來到Robinsonville,他的吉他演奏深深影響了羅伯特·約翰遜,令他放棄演唱拿起了吉他。House和Brown組成了一個樂隊,去到Memphis的教堂公園表演賺取小費,羅伯特·約翰遜也跟隨着他們。表演之餘,他們聚在一起喝酒的時候,House、Brown和Patton會嘲笑他的菜鳥吉他技術,於是這個年輕人離開Robinsonville回到Hazelhurst。 King of the Delta Blues Singers
羅伯特·約翰遜 羅伯特·約翰遜
Hazelhurst靠近密西西比州的Crystal Springs,著名的吉他手Tommy Johnson就住在那裏。Robert Johnson在那裏結了婚。他除了練吉他,還跟着留聲機學習新歌,他着迷於並模仿當地的一位吉他手Ike Zinnerman。好幾個月之後,Johnson回到了Robinsonville,並向人們展示了出神入化的吉他技術,還有他學來的許多新歌(來自包括Lonnie Johnson、Skip James、Peetie Wheatstraw、Scrapper Blackwell和Kokomo Arnold等知名歌手),人們驚訝於他的進步,有的人相信他與相遇在十字路口,用他的靈魂換回吉他的天才。雖然Johnson的歌都是翻唱於別人的,但他賦予它們一種迷茫、孤獨和偏持的感覺。似乎每個blues樂手都喜歡流浪(是天性抑或是為了謀生?),羅伯特·約翰遜同樣不例外,他四處表演,走遍了中西部、東海岸甚至加拿大,煤礦、地下酒吧、碼頭和小旅館都留有他的足跡,這樣也使他的演唱產生最廣泛的影響。
羅伯特·約翰遜一生總共錄過兩次音,第一次是1936年11月,地點是得克薩斯州的San Antonio,第二次是1937年6月,地點是得克薩斯州的Dallas,那都是無與倫比的錄音。
他的成功終止於一年後的一次中毒(人們認為是一個妻子被羅伯特·約翰遜勾引的店主下的毒),不久後他就離開了人世,那是1938年8月16日。他被埋葬在密西西比州Greenwood的Mt. Zion墓地,後被移至Mt. Payne墓地。
羅伯特·約翰遜與魔鬼達成交易,將自己的靈魂賣給魔鬼,減少自己的壽命以換取演奏藍調的才華與創作天分。以羅伯特·約翰遜驚人的演奏功力、彷彿天賦般的才華與僅27歲就死於非命,這個謠言的誕生一點也不讓人意外。錄製於1936與37,而發行於1961年的King Of The Delta Blues Singer可以説是站在藍調歷史上的十字路口。它為這張專輯前的藍調做了總結,為這專輯後的藍調做了指引。羅伯特·約翰遜絕對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藍調吉他手,這張專輯不是藍調的起點,但是卻是孕育出像Eric Clapton、Jimmy Page、Duane Allman、Jeff Beck這些偉大吉他手的起點。

羅伯特·約翰遜主要作品

專緝介紹
最重要的專輯
<<King of the Delta Blues>>
最經典的單曲
<<I Believe I'll Dust My Broom>>
推薦這套哥倫比亞唱片1990年出版的《Robert Johnson : The Complete Recordings》,一套2張CD,原裝正版中附有一本解説詳盡的冊子(壓縮文件中未提供)。
專輯曲目
Disc: 1
1. Kind Hearted Woman Blues
2. Kind Hearted Woman Blues
3. I Believe I'll Dust My Broom
4. Sweet Home Chicago
5. Rambling On My Mind
6. Rambling On My Mind
7. When You Got A Good Friend
8. When You Got A Good Friend
9. Come On In My Kitchen
10. Come On In My Kitchen
11. Terraplane Blues
12. Phonograph Blues
13. Phonograph Blues
14. 32-20 Blues
15. They're Red Hot
16. Dead Shrimp Blues
17. Cross Road Blues
18. Cross Road Blues
19. Walking Blues
20. Last Fair Deal Gone Down
Disc: 2
1. Preaching Blues (Up Jumped The Devil)
2. If I Had Possession Over Judgment Day
3. Stones In My Passway
4. I'm A Steady Rollin' Man
5. From Four Till Late
6. Hellbound On My Trail
7. Little Queen Of Spades
8. Little Queen Of Spades
9. Malted Milk
10. Drunken Hearted Man
11. Drunken Hearted Man
12. Me & The Devil Blues
13. Me & The Devil Blues
14. Stop Breakin' Down Blues
15. Stop Breakin' Down Blues
16. Traveling Riverside Blues
17. Honeymoon Blues
18. Love In Vain
19. Love In Vain
20. Milkcow's Calf Blues
21. Milkcow's Calf Blue

羅伯特·約翰遜人物評價

羅伯特·約翰遜 1911年5月8日生於美國Mississippi,正是所謂的King of the Delta Blues。複雜的家庭背景和坎坷的一生,讓他的音樂天賦有表現的機會。愛喝酒、喜歡旅行到處去彈吉他是許多藍調樂手的特質,羅伯特·約翰遜也不例外。他從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同鄉Son House、Willi Brown那邊學了不少,加上自己獨特的Fingerpicking和Slide技巧而建立起名聲。傳言他在十字路口用靈魂和魔鬼交換音樂技巧(Paganini也許是第一人),所以才會這麼厲害。電影Crossroad和Cream所翻唱的Crossroad,都能讓我們感受這個傳奇的魔力。羅伯特·約翰遜不只唱出了內心的感動,可説是影響了之後50年的鄉村藍調和搖滾樂的發展。他的影響遍及大不列顛的許多年輕人,這些人正是日後的Eric Clapton、Jimmy Page、Keith Richard等人。
埃裏克·克萊普頓受到羅伯特·約翰遜的影響很深,他是這麼説的:羅伯特·約翰遜對我來説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藍調音樂家。他是真實的,絕對的,自己的想法,和我一樣深沉的音樂在過去的30年裏都湧入。我從來沒有發現任何東西比羅伯特·約翰遜更深入的深情。他的音樂仍然是最有力的吶喊,我認為你可以找到在人間的聲音,真的。我知道,當我第一次聽到它,它説出了我在我的困惑,似乎呼應的東西,是的,我一直覺得。
據説羅伯特·約翰遜在1938年被毒死,但沒有驗屍也沒有人被起訴,這年他才27歲。羅伯特·約翰遜留下的作品不多,都是古老的Mono Recording。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