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R-37導彈

鎖定
R—37 是俄羅斯威姆佩爾設計局研製的一種遠距空對空導彈。該彈的外形與R—33(AA—9)“阿摩司”有些相似,尺寸也差不多,二者之間顯然有一定的繼承關係
中文名
R-37導彈
研製單位
俄羅斯威姆佩爾設計局
國    家
俄羅斯

R-37導彈設計特點

該型導彈的彈體中部安裝大型導流片提高導彈的升力,尾翼可摺疊。導彈採用瑪瑙設計局的 9B-1388主動導引頭,能在40公里外攻擊5平方米大小的目標。生產型導彈很可能安裝瑪瑙設計局的APGS-PD導引頭。該型導彈的射程根據飛行剖面不同而不同,直接攻擊時射程為148公里,以巡航滑行剖面飛行時射程為398公里。在1994年的一次試驗時,導彈擊中了300公里以外的目標,創下遠程導彈的攻擊距離記錄。該型導彈的生產狀況不明。
R-37導彈 R-37導彈
R—37 採用常規氣動佈局,彈翼的位置相對於R—33而言比較靠前,其平面形狀為前緣後掠角很大的扁梯形,尾翼為4片呈 X型配置的矩形翼。這種處於發展中的空對空導彈,可能採用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其彈長約為4.2米, 彈徑約0.3米,最大射程超過100千米。
在研製R—37導彈的基本型的同時,威姆佩爾設計局還在考慮該導彈的“超遠距”發展型。其方案之一是,在 R—37的基礎上加裝一級彈徑更粗的火箭助推器。另一方案是,不但增加助推器,而且還將基本型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改為衝壓式火箭發動機,以便使導彈的射程成倍增加。

R-37導彈建造背景

R-37於80年代末開始研製,是一種遠程空對空導彈。它不象常人所説是特地取代R-33導彈。儘管米格-31M戰鬥機曾經試射過該型導彈,但該型導彈可能會裝備蘇-35、蘇-37、I.42等未來戰鬥機。R-37擔負的任務與R-33不同,主要是遠程攻擊情報、偵察和監視平台,以及信息戰/電子戰平台,特別是E-3空中預警機、E-8聯合星、RC-135V/W鉚釘、EC-130羅盤呼叫和EC-130突擊兵獨奏等飛機。
該型導彈的彈體中部安裝大型導流片提高導彈的升力,尾翼可摺疊。導彈採用瑪瑙設計局的 9B-1388主動導引頭,能在40公里外攻擊5平方米大小的目標。生產型導彈很可能安裝瑪瑙設計局的APGS-PD導引頭。該型導彈的射程根據飛行剖面不同而不同,直接攻擊時射程為148公里,以巡航滑行剖面飛行時射程為398公里。在1994年的一次試驗時,導彈擊中了300公里以外的目標,創下遠程導彈的攻擊距離記錄。該型導彈的生產狀況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