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ixies

鎖定
pixies,是美國另類搖滾樂隊。樂隊當時將朋克和獨立吉他搖滾結合起來,邋邋遢遢、大起大落的“髒”吉他、跌跌撞撞的情緒、流行搖滾的親和力這些後來Grunge的看家本領在他們的身上已初見端倪。可以毫不誇張説,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日後的Grunge和搖滾神級樂隊Nirvana
中文名
pixies
組建時間
1986
解散時間
1993

pixies簡介

Pixies作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獨立搖滾樂隊,為日後另類搖滾打入主流社會做了有力的鋪墊,他們的音樂風格融合了朋克、吉他搖滾等樂風,音樂以探討宇宙、外星生物、宗教、死亡等令人毛骨悚然的思想為主,也許這也是Pixies在當時沒有受到學院派重視的一個原因。當時的主流媒體對他們持排擠態度,甚至沒有人願意播放他們的作品,儘管全美國都承認Pixies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另類搖滾樂隊之一。進入九十年代後,Kurt Cobain最終憑藉他最喜歡的樂隊——Pixies的影響一舉成名,Nirvana繼承了Pixies的風格,並傳播給了更多的新樂隊,Grunge開始狂掃美國。然而Pixies卻沒有看到這一天的來臨——1991年前後,樂隊成員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樂隊的解體。但他們的影響是深遠的,今天的Post-Grunge、Brit-pop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Pixies從前的身影。

pixies風格類型

pixies pixies
Alternative 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Noise Rock(噪音搖滾)

pixies主要影響

Pixies是80年代末期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另類搖滾樂隊之一,關於他們對後來Grunge音樂的影響,人們最常聽到的評論就是:“It's hard to imagine Nirvana without the Pixies。”(很難想象沒有Pixies樂隊Nirvana會不會存在。)不過作為4AD旗下的一個傳奇樂隊,其音樂影響還包括8、90年代的Britpop和Indie rock。雖然Pixies的音樂生涯並不長(6年),但他們無疑是最具革新精神的樂隊之一——粗糲咆哮的吉他、時斷時續的節奏與和諧的男、女合聲交織在一起,其中融合了朋克、Indie Rock、流行樂和Surf Rock,加上隱晦怪異、片斷式的歌詞,都是他們標誌性的風格。但在當時他們卻被主流媒體拒之門外,最終由於樂隊領袖Black Francis與貝斯手和歌手Kim Deal的矛盾導致樂隊在92年解體。之後Black Francis開始了他的Solo事業,而Kim Deal與Throwing Muses的Tanya Donelly等組成了後來的The Breeders。

pixies樂隊發展

pixies成立

Pixies成立於1985年的波士頓。主唱Charles Michael Kittridge Thompson IV、和吉他手 Joey Santiago,在波士頓貼了廣告尋求喜歡Husker Du、和Peter、 Paul and Mary的貝斯手。只有一人響應:那就是 Kim Deal;她還帶來了鼓手David Lovering加入。Joey隨意亂翻字典而找到團名!主唱Charles因老爸的玩笑話,而取了 Black Francis的藝名。雖然欠缺成熟的樂團演唱經驗,但他們還是鼓起勇氣寄了一卷Demo帶給4AD;這也是第一張EP:《Come On Pilgrim》(1987)的由來。

pixies發展

Placebo的主唱Brian Molko曾如此形容Pixies:如果這世界上真的有地獄的話,那他們一定就是從地獄裏出來的樂團!的確,哀嚎式的Vocal、狂風暴戾般的吉他、穩定的貝斯聲線及鼓、偶爾穿插冷酷無情的女合聲、以及充滿幻想暴力式的歌詞,都讓Pixies不像一般美國硬搖滾樂團那麼簡單;也讓他們在波士頓樂界,成為傳奇性的名字、在歐洲成為頗有啓發領導性的樂團。
1988年第二張專輯《Surfer Rosa》,請來了Steve Albini(曾製作過Nirvana的專輯)製作。他把專輯內的吉他音量調至最大,使得Pixies的音樂更具侵略性、及邪惡。整張專輯只用兩個晚上就錄製完成了!《Bone Machine》、《Break My Body》仿若食人族聖宴的Party;充斥着性與暴力的《Cactus》、黑色幽默的《Where Is My Mind》。種種令人聳動的音樂因子與詞意,使得 Pixies馬上就成為美國令人注目的新團;同時也獲選為Melody Maker 88年的最佳專輯。其中《Where Is My Mind》可謂是資深後非主流搖滾迷必聽無疑的絕世佳作,迷惘的氛圍和不斷重複的歌詞讓人心頭大震。
4AD公司着力經營的幾種音樂流派中,除了哥特搖滾、4AD之聲外,Post-Punk(後朋克)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支。在4AD公司創建之初,就曾擁有一支出色的後朋樂隊The Birthday Party,這支樂隊1980年到1983年在4AD出過數張專輯。這期間正是後朋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歷史時段,在此背景之下4AD發掘一支後朋樂隊並不出人意料。但80年代後期,世界範圍內噪音搖滾樂陷入低谷的時候,4AD卻在1986年簽下公司歷史上的第二支美國樂隊Pixies(那時美國正以重金屬為時髦)。1988年,Pixies推出其在4AD的首張專輯《SurferRosa》,這張專輯成為歷史上最值得收藏的噪音搖滾專輯之一。雖然故意做成了粗糙的表象,卻深具朋克用心。強有力的吉他刷掃和大堆的Fuzz吉他噪音使這張專輯顯得狂放不拘。同時,正如後來許多人推崇的那樣,《SurferRosa》裏的優美旋律又令聽眾耳朵一亮。
第三張專輯《Doolittle》,於1989年發行。這次由於換了製作人Gil Norton,所以樂風走向也跟以往做了些許的改變:有布瑞爾電影荒誕怪異感的、炫風式的錯亂吉他仍是一絕;也有和諧如The Beach Boys的。這是張結合痛苦、喜悦,種種不同感覺的專輯 。唯一不變的是,Pixies的音樂,仍如脱繮野馬般的不受控制。而這張專輯讓大熱的Pixies一下子跳出了一個限制,讓人們充分意識到了樂隊非凡的才華,甚至他們影響了搖滾樂的歷史軌跡,引導出著名的涅槃樂隊以及一個新的從未有過的“Grunge”垃圾樂風潮。

pixies解散

伴隨着歐洲巡迴演唱、及專輯《Doolittle》的成功後,Pixies的各個團員,分別去忙着自己的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樂團中的貝斯手 Kim Deal、與Throwing Muses的另一靈魂人物Tanya Donelly,合組The Breeders。日後的商業成就,比 Pixies更高。  1990年的第四張專輯《Bossanova》發行,音樂風格被形容成科幻的衝浪搖滾。前三張那種光怪陸離的意境已經減少很多,許多歌曲已不具那種撕裂性的力量;取而代之的是更旋律化的另類流行曲風。貝斯手Kim如此形容這張專輯:像史匹柏的電影《ET》、更勝於大衞林區的電影《藍絲絨 (The Blue Velvet)》。  經過了上一張、令Pixies迷感到不甚過癮的《Bossanova》後;1991年發表的《Trompe Le Monde》專輯,又重拾了大家的信心。製作人依然是Gil Norton、還有著名的Avant-rock樂團Captain Beefheart / Pere Ubu的鍵盤手 Eric Drew Feldman助陣;並翻唱Jesus & Mary Chain的《Head On》。  一連串的巡迴演唱,令Pixies的每個團員都感到疲累;再加上主唱Black Francis長期壟斷樂團的創作主導權,使另一位貝斯手Kim心生不滿,而與他頗有嫌隙。所以,Pixies就在1993年12月宣告解散。Black Francis那時曾這樣解釋:每個人、及4AD的人碰到我都在問, Pixies下一張專輯會是什麼走向?我已經沒有在想這個問題了!我壓根沒有興趣待在同一個樂團20年。就這樣,Pixies的歷史正式告終。  在後Pixies時期,Black Francis帶着吉他手Joey、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為Frank Black。在4AD旗下出了兩張專輯:《Frank Black》(1993)、和《Teenage Of The Year》(1995)。成績皆只是尚可;而風格也比以往流行許多。其後出了《The Cult Of Ray》(1996)、和《Frank Black And Catholics》(1998),兩張不是4AD出品的專輯。吉他手Joey已不在陣中,其聲勢已不若過往。鼓手David Lovering加入Cracker、Nitzer Ebb等,不同樂團裏浮沉;Kim則延續原先的The Breeders樂團,其第二張專輯《Last Splash》(1993),獲得比Pixies更大的成功。

pixiesPixies

Complete B-Sides (2001),
Pixies At The BBC (1998),
Death To The Pixies(1997),
Trompe Le Monde(1991),
Bossanova(1990),
Doolittle(1989),
Surfer Rosa(1988),
Come On Pilgrim(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