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angloss

鎖定
潘格勞斯(Pangloss)是網絡共筆怪談文學《SCP基金會》系列中的角色之一。長期在界域外守護着人類的神,原初之火的化身。曾平息諸神之戰,救出山谷港的居民,在光污染嚴重的城市中建造通向星空之門。經常出手解救人類,是難得的友善至高存在。
中文名
潘格勞斯
外文名
Pangloss
別    名
P某
潘格羅斯
原初之火
別    名
潘神
盤甲 展開
別名
潘神
盤甲
創造之火花
牧神潘氏 收起
性    別
登場作品
SCP基金會
類    型
至高神性

Pangloss介紹

Pangloss Pangloss
長期在界域外守護人類的超自然存在,仁慈之火焰,在《蛇説》裏稱作盤甲。是原初之火(創世之前的火焰,從原始虛空中創造出了宇宙萬物,包括一切的時間和空間)的化身,封印了天之惡獸,為秦始皇修建了阿房宮,在山谷港的諸神之戰中救出了當地的居民,於《(別)讓火熄了》中使用Pangloss之火焚盡了夜之子的舊世界讓人類得以發展,還設計了恆燃豆苗和通向星空之窗等對於人類友善的異常,並會在特定場合留下與異常相關的筆記。和其他那些超時空的無可名狀之神不同,Pangloss可以説是基金會宇宙中難得的友善至高存在。 [1] 

Pangloss特徵

由於Pangloss幾乎從不正式出場,基金會關於Pangloss的情報不多,可總結出其有以下幾種特點:
1、無拘無束的旅行家,專業吐槽打醬油,喜歡寫“到此一遊”性質的留言。
2、原初之火的化身,很可能自多元宇宙起源時就誕生了的不朽存在。
3、至高神格,擁有遠凌駕於普通神靈的實力。
4、睿智而風趣,通常對人類和異常事物都很友善(樸實、謙遜,卻懷揣延伸至宇宙邊緣的大愛,洞徹地獄最深處事不關己的弱勢並報以同情)。
5、與土星鹿或者牡鹿有糾纏不清的關係,對方似乎對他覬覦又敬畏(尚不明確)。
6、Pangloss在凡人面前示現為一個相貌、氣質都平凡之極的人,就是那種扔到人堆裏認不出來的,所以無法確認其是否和基金會正面接觸過,至少其曾派使者挽救過誤入山谷港的機動特遣隊。

Pangloss相關項目

船侶
SCP-1522他們很快樂,至少在最後之前。不是所有的船都得在黑夜中航行。
Pangloss之火
SCP-1612Gloss種下的遍佈七大洲的恆燃豌豆苗,他留言説:別讓火熄了。於是基金會的收容程序老老實實照做了。
攬勝處
SCP-1685Gloss在眾多大城市民居內留下的觀景台,通往宇宙中不同的角落,其玻璃堅不可破,似乎只是善意的給光污染地區居民仰望星空的機會。
山谷港
SCP-1936山谷港,某宗教結社製造的諸神戰場,或者説是眾神版的大逃殺、煉蠱皿。其目的是消滅大部分不可名狀的神明,留下最強大的勝利者供眾生追隨。Pangloss在幾位中立神明協助封鎖現場的情況下,一力鎮壓了這次混戰,並救出了部分鎮民和誤入其中的機動特遣隊。
湖中老人
SCP-3310:關於被封印於俄勒岡州火山口湖中的印第安神靈Llao與其對手Skell的故事,湖中浮動的杉木“湖中老人”是封印Llao的關鍵(Llao的墓碑),由於基金會和其他組織的各種作死行為,Skell不得不愈發費力的阻止着Llao及其眷屬脱困。 [2] 

Pangloss相關外圍

Pangloss創造的火花

關於Pangloss和土星鹿或牡鹿起源的神話故事,土星鹿/牡鹿是原初之火中誕生的最初的三十七個人(神明)中最小的一個,但他化身天之惡獸,想統治萬物並奪取原初之火,原初之火將其放逐。

Pangloss怪獸海

圖書館學者對一個被成千上萬的巨型半神怪獸五足卡拉克(鱷魷)佔領的平行地球的描述和探索記錄,該世界的現狀據説是基金會惹惱宇宙海星而遭天譴的結果,尼摩船長和魔杖人對該位面的探索很精彩,基金會的探索記錄可參看SCP-3534 。其底部的腳註也頗為精彩,此處可見Gloss大佬覺得怪獸也很可愛。
海上發生的怪事,濁海老人系列故事,該系列描繪的大海似乎象徵着知識海洋或“未知”概念具現化的深淵,“藍色的大海呼喚着我,我回應了她。”顯然Pangloss喜歡遨遊於“海”中。

Pangloss羣星不待

基金會的經典外圍之一,詩意而浪漫的末日情景,其中有關於Pangloss和牡鹿攜手對抗缺失之物(SCP-1915)的情景(當然,他們無法阻擋缺失之物的腳步)。

Pangloss蛇説

經典外圍之一,其中有講述秦始皇與Pangloss(盤甲)、破碎神牧師魚鳧、欲肉教術士徐福間的故事,Pangloss“造阿房宮,建高台以摘星,鎖諸獸為基石,又錄眾生之語為典籍,獻於秦皇。”顯然是有意扶持始皇帝成為曠世明君,可惜秦始皇嫌Pangloss不助其長生,而有焚書坑儒事件,Pangloss失望之下火遁而走。Pangloss的中文名及英文發音均與創世神盤古相似,並被魚鳧尊為“至人”,似乎暗示了其作為原初能量的化身或傳承者的性質。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