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L-9導彈

鎖定
該導彈由612所和西安東方機械廠合制,1986年由董秉印總設計師帶頭研製,1989年投產並服役,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空展公開 。霹靂9是中國近距紅外格鬥導彈的代表,科技含量較高,類似於美製響尾蛇。
中文名
PL-9導彈
性    質
戰略武器

PL-9導彈研發歷史

PL-9是由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已故大師董秉印任總設計師,1986年開始研製,1988年投產。

PL-9導彈技術特點

在設計過程中空導院逐步吸收以色列技術,例如其尋標器基本沿用後者的氟致冷銻化銦探測器,彈身、彈徑、彈長、彈重也幾乎相同,使用高度和過載亦一樣,只是尾翼和前舵有別。外形較接近AIM-9L和PL-5C,但彈體前後艙段設計則與法國的魔術I/PL-7相似,不過自動搜索截獲能力、機動性及離軸發射能力、毀傷概率高於PL-7,單發命中率80%,與AIM-9L/M相當。PL-9有定軸(尋標器)掃描跟蹤、定軸瞄準、雷達隨動瞄準及頭盔瞄準具跟蹤四種方式。PL-9於1995年開始改進設計,1997年開始靶試。與改進前比較最大區別是把模擬信號升級為數字信號,主要表現在軟件編程,要改變參數只需通過接口更換軟件即可,紅外線導引頭也由單元式改為四單元。這樣一改就等於導彈內部換了一代,全彈性能提升半代,新型號稱為PL-9C。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