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3反潛機

鎖定
P-3反潛機(英文:P-3 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6]  ),是美國研製的海上反潛巡邏機。
P-3反潛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兵部隊主力的海上巡邏和反潛飛機之一,是在“依列克特拉”民航機的基礎上改進,不僅可以執行海上巡邏偵察、反潛作戰及反艦作戰等任務外,還被用於執行非作戰任務(如大氣研究、水文調查、海上搜救等) [1] 
P-3反潛機於1959年11月25日首飛成功 [1]  。1968年9月18日首飛,1969年開始裝備美軍 [13] 
中文名
P-3反潛機
前型/級
P-2巡邏機
次型/級
P-8反潛巡邏機
研製單位
洛克希德公司
服役時間
1962年
類    別
海上反潛巡邏機
用    户
美國海軍航空兵
首飛時間
1959年11月25日
製造國家
美國

P-3反潛機發展沿革

P-3反潛機 P-3反潛機
1957年,P-3反潛機開始設計,1958年中標,同年8月9日氣動力原型機首飛,裝全部設備的YP-3A於次年11月25日試飛。
1961年4月以後開始交付。該機有多種型別,主要有P-3A,早期生產型,共交付160架;WP-3A,氣象偵察型,於1971年交付美國海軍4架;P-3B,換裝T56-A-14發動機的生產型,共交付144架 [23]  ;P-3C,裝“埃鈕”系統的新型號,1968年9月18日首飛,1969年服役,除交付美海軍267架外,還出口78架 [24]  ;RP-3D,用於測繪地球磁場的P-3C改裝機;WP-3D,用於大氣研究和氣象變化試驗而改裝的P-3C;EP-3E,用於取代EC-121電子偵察機而改裝的10架P-3A和2架P-3B,用於執行電子戰任務 [3-4]  [7]  [18] 

P-3反潛機技術特點

P-3反潛機總體設計

P-3反潛機為正常式佈局,懸臂式下單翼,傳統鋁合金結構,按破損安全原則設計,增壓機艙 [7]  ,P-3C飛機為傳統鋁合金結構,機組人員10名 [21] 

P-3反潛機動力裝置

P-3反潛機動力為四台艾利遜公司的T56-A-14渦槳發動機,單台功率3661千瓦,各驅動一副54H60-77四葉恆速螺旋槳 [3] 

P-3反潛機信息雷達

主要機載設備AN/APS-115全方位雷達、LTN-72慣性導航和AN/APN-227多普勒導航系統、奧米加遠距導航系統、AN/ASW飛行控制系統、AN/ASQ-114通用數據計算機和AN/AYA-8數據處理設備及計算機控制顯示系統、AQS磁異探測器、ASA-64水下異常探測器、ARR-72聲納接受機、AN/ACQ-5數據鏈路、以及ALQ-64電子對抗設備等 [3] 

P-3反潛機武器配置

武器翼前一個3.91米×2.03米×0.88米的彈艙,機翼下有10個掛架,可以攜帶魚雷、(核)深水炸彈、炸彈、沉底水雷、水雷、火箭發射巢、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還可以攜帶各種聲納浮標、水上浮標和照明彈等 [3] 

P-3反潛機性能參數

基本參數
機長
35.61米
機高
10.27米
翼展
30.37米
機翼面積
61.13平方米
容積
120.6立方米
螺旋槳直徑
4.11米
整機空重
2789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2835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6441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61235千克
最大着陸重量
47119千克
性能參數
最大平飛速度
761千米/小時(高度4575米)
經濟巡航速度
608千米/小時(高度7620米)
巡邏速度
381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
208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
9.9米/秒(高度457米)
實用升限
8625米,(單發停車)5790米
起飛滑跑距離
1290米
着陸距離
845米(自15米高度,設計着陸重量)
最大作戰半徑
3835千米(無餘油)
轉場航程
8945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
17.2小時(高度4574米,四發),12.3小時(雙發)。
動力裝置
發動機
4台阿里森公司T-65-A-14渦輪螺旋漿發動機
功率
4x4900軸馬力 [3-4]  [8-10]  [14] 
武器裝備
機載導彈
AGM-84D魚叉巡航導彈、AGM-84E斯拉姆導彈、AGM65小牛空地導彈等 [20] 
機載魚雷等
MK46/50魚雷、火箭彈、水雷、深水炸彈和特種武器 [20] 

P-3反潛機衍生型號

  • P-3C反潛機
P-3C“獵户座”反潛偵察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應美國海軍的要求研製的海上巡邏和反潛飛機。該機是在民航飛機的基礎上設計的,從1969年開始裝備美國海軍,迄今已經服役30多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各型P-3飛機已超過600多架,除裝備美國海軍外,還出口到加拿大、伊朗、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挪威、荷蘭等國家,預計還要服役到2015年。日前在南海上空撞毀中國飛機,導致“海空衞士”王偉犧牲的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就是P-3C的一種改進型 [3-4]  [16] 
  • EP-3E反潛機
若干架P-3被美軍賦予電子監視、偵察和科研任務,它們被統稱為EP-3 [22] 
第一代EP-3是從美國海軍現役P-3A中改裝過來,型號定為EP-3A,主要從事電子偵察任務,通常的改裝流程是拆除磁探儀(MAD),同時在外部整流罩內加裝特殊設備。裝備這些飛機的部隊包括第1空中試驗和評估中隊(VX-1)、第33戰術電子戰中隊(VAQ-33)、海軍科研實驗室飛行保障分隊(NRL FSD)以及太平洋導彈試驗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有兩架EP-3A曾在20世紀60年代短期部署到台灣,由國民黨軍方駕駛,對中國大陸展開偵察。而隸屬太平洋導彈試驗中心的3架EP-3A(廠商編號分別為150499、150521和150522)在機身上方(垂尾前側)加裝類似“公告牌”的裝置,它們主要用於“延伸區域測試系統”(EATS)所屬的雷達。“公告牌”裝置內安裝有相控陣遙感勘測天線系統,能獨立跟蹤由導彈發出的分佈於不同地區的5個S波段遙感勘測信號源,這些導彈包括“魚叉”、“標準”和“戰斧”等,這3架飛機此後更名為NP-3D。
20世紀70年代,兩架P-3A接受所謂“Batrack”改裝項目,變身為高度保密的EP-3B,從事對蘇聯及其友好國家的雷達和通信信號的偵察活動。它們隸屬美國海軍第1空中偵察中隊(VQ-1),活躍於從日本北海道到泰國烏塔堡的遼闊區域。它們加裝可伸縮式機腹和機背整流罩,並且調整尾錐結構。需要強調的是,“EP-3B”的編號還被賦予給一架試裝E-2C預警機雷達整流罩的P-3B飛機,主要為NRL FSD的雷達和數據鏈研發服務,但該機不久後被更名為NP-3D,以區別於“正宗”的EP-3B。
1992年,駐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Key West)海軍航空站的VAQ-33中隊獲得兩架EP-3J,它們是用P-3B機身(廠商編號為152719和152745)改裝的模擬電子戰平台,專門在艦隊演習期間扮演“紅軍”電子作戰,它們均由克萊斯勒技術空中系統公司(今L-3通信公司)改裝。當VAQ-33中隊解散後,兩架EP-3J轉歸駐賓夕法尼亞州威勒·格羅弗(Willow Grove)海軍航空站的第66巡邏中隊(VP-66),隨後又轉隸駐緬因州布魯恩斯維克(Brunswick)海軍航空站的第11空中偵察中隊(VQ-11)。這兩架飛機已經退役。
美國海軍現役主力是1970年開始服役的EP-3E,其中10架基於P-3A改裝的電子偵察機把原來的反潛裝備都用多種電子監視系統替換掉,其中7架加裝“深井”(Deepwell)任務系統,3架改裝ARIES設備。後來,狀況更好的P-3C也接受EP-3E改裝後,它們逐步取代老版EP-3E的地位。美國海軍仍有15架EP-3E在役,還有一架儲存在位於亞利桑納州戴維斯-蒙森(DavisMonthan)空軍基地的第309維護和再生大隊(AMARG),一架完全報廢 [11] 
  • NP-3
在美國海軍裝備測試和研發部門中,由P-3B改裝而來的NP-3系列試驗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994年,美國海軍將13架UP-3A、RP-3A、RP-3D和EP-3B統一更名為NP-3D,這些飛機都拆除了機載戰術設備和傳感器,因此其操縱和飛行性能都得以改善。NP-3D不僅在加利福尼亞州穆古點(Point Mugu)附近的靶場為導彈試驗提供支援,還參與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的導彈測試。
  • RP-3
20世紀80年代,前美國海軍第8海洋科研中隊(VXN-8)和NRL FSD曾採用3架經由P-3A改裝來的RP-3A試驗機,執行收集磁數據的勘測任務,它們採用極為特殊的白色機身和橙色塗裝。
  • TP-3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開始面臨P-3C機組人手不夠的不利局面,而訓練中隊的培訓用機也捉襟見肘。為此,美國海軍特意抽調12架狀況較老的P-3A飛機,改裝成TP-3A教練機,拆除所有反潛裝備,同時改裝P-3C第2.5階段改進項目的駕駛艙設備。雖然美國海軍曾制訂過由P-3B取代TP-3A的計劃(TP-3C),但最終未能成為現實。
  • UP-3
20世紀80年代末,至少有25架P-3A和EP-3A拆除機載特殊設備,充當海軍航空站的運輸機和多用途飛機,它們被更名為UP-3A。隨着P-3B逐步退役,上述部分UP-3A進一步改裝為UP-3B。
VP-3A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海軍將兩架P-3A和三架WP-3A改裝為運送重要人物(VIP)的運輸機。與UP-3相似,它們也拆除所有反潛設備並用作海軍作戰部長、大西洋和太平洋艦隊司令以及駐歐洲美國海軍司令的公務機。其中一架在一段時間內曾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的公務機使用 [11] 

P-3反潛機服役動態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已生產各型P-3飛機600多架,除裝備美國海軍外,還出口到加拿大、伊朗、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挪威、荷蘭等國家,預計該機要服役到2015年 [3-4]  [7] 
其他國家或地區從美國獲得P-3反潛機,均是從美國海軍退役的157架P-3A和144架P-3B中,選擇後期生產的機型來補充他們的需要。該處位於亞利桑那州戴維斯-蒙贊空軍基地的的美國空軍宇航維修和再生中心(AMARC)長期儲存的飛機中,有70架P-3A/B只要通過整新就可以重新服役。世界上有許多國家裝備P-3反潛機。其中包括:
澳大利亞空軍有18架P-3C。另外,該國在1998年購買4架P-3B和3架改裝成TAP-3用於機組培訓和乘客運輸,另外還要購買1架拆卸後用於提供備件。新西蘭空軍有6架P-3K“奧利安”MPA,這些飛機從1966年開始使用。1994/1995年開始對機體進行結構修理和腐蝕修復。該國的P-3主要用於監視和反潛,沒有反水面作戰和搭載反艦導彈的要求。韓國有8架P-3C。挪威空軍有4架用於反潛的P-3C-III。加拿大空軍有18架CP-140(P-3C)反潛衍生型和3架僅用於監視的CP-140A。西班牙空軍有2架P-3A和5架後期型的P-3B。葡萄牙擁有6架P-3P。荷蘭海軍和英國海軍也裝備有多架此型飛機 [12] 
P-3C反潛機的性能以及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其除裝備美國海軍外,還出口到加拿大、伊朗、韓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西班牙、葡萄牙、新西蘭、日本、挪威、荷蘭以及中國台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共擁有225架P-3C [13]  [15] 
2001年4月1日,一架P-3在非法對中國南海進行偵察時,故意撞向一架中國空軍殲-8戰機,導致海空英雄王偉墜機犧牲。受到嚴重損傷的EP-3還強行降落中國空軍軍用機場。而在中國海監船巡航釣魚島以及中國海軍通過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時,日本海自也是使用P-3C對中國艦隊進行跟蹤和監視。P-3C可謂是對中國海權侵犯和中國海洋保護力量監視的“急先鋒” [17] 
2012年,美國海軍首個P-3C“獵户星座”海上巡邏機中隊進行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能力的升級,對飛機進行改裝,為未來部署做準備 [19] 
2013年4月10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一位高級官員説,越南預計將向美國政府申請購買P-3“獵户座”海上巡邏機 [17] 
2019年6月16日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稱,菲律賓計劃獲得美國P-3海上巡邏機 [2]  [5]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1日,日本海上自衞隊稱,一架隸屬於海上自衞隊那霸航空基地的P-3C“獵户座”巡邏機在當天早上執行飛行任務後,出現零部件遺失的狀況,初步推測可能是在海上飛行時掉落。 [25] 

P-3反潛機總體評價

隨着P-8A開始服役,P-3反潛機正在逐步淡出美國海軍,未來幾年內,P-8A將成為美國海軍執行海上巡邏任務的主力機種,但P-3的“傳奇”未必就此消失。雖然生產線早已關閉,但考慮到有較多可堪一用的機體被有意識地封存於戴維斯-蒙森的“飛機墳地”,保持相當數量的P-3繼續執勤,對美軍及其盟友而言並非難事。在“地主家都缺錢”的時代,美軍對堪稱“不死老兵”的P-3機羣的態度是“榨乾最後一滴油”。據悉,美國國防部在其提交的2014財政年度預算申請中,為多達86架P-3C各型飛機爭取改造經費,可見五角大樓沒想很快拋棄它們 [11]  。(《航空世界》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