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傳送網

鎖定
光傳送網(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簡稱OTN,網絡的一種類型,是指在光域內實現業務信號的傳送、複用、路由選擇、監控,並且保證其性能指標和生存性的傳送網絡 [1] 
中文名
光傳送網
外文名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簡    稱
OTN
提出時間
1998年
提出組織
國際電聯ITU-T

光傳送網內容介紹

光傳送網(OTN) 技術是電網絡與全光網折衷的產物,將SDH 強大完善的OAM&P 理念和功能移植到了WDM 光網絡中,有效地彌補了現有WDM 系統在性能監控和維護管理方面的不足。OTN 技術可以支持客户信號的透明傳送、高帶寬的複用交換和配置(最小交叉顆粒為ODU1,約為2.5 Gbit/s),具有強大的開銷支持能力,提供強大的OAM 功能,支持多層嵌套的串聯連接監視(TCM) 功能、具有前向糾錯(FEC)支持能力 [2] 

光傳送網層次結構

它滿足ITU-T 6.805中規定的傳送網的通用模型,遵循其分層結構、信息定義、客户關係、網絡拓撲、功能界定等.光傳送網的層次結構自上而下依次為:電路(客户)層網絡、光通道層網絡、光復用段層網絡、光傳輸段層網絡和物理媒質層網絡。

光傳送網技術特點

OTN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組網技術,相對已有的傳送組網技術,其主要優勢如下:
1、多種客户信號封裝和透明傳輸。
基於ITU-TG.709的OTN幀結構可以支持多種客户信號的映射和透明傳輸,如SDH、ATM、以太網等。
2、大顆粒的帶寬複用,交叉和配置。
OTN目前定義的電層帶寬顆粒為光通路數據單元,光層的帶寬顆粒為波長,其複用、交叉和配置的顆粒明顯要大很多,對高寬帶數據客户業務的適配和傳送效率有顯著提升。
3、強大的開銷和維護管理能力。
OTN提供了和SDH類似的開銷管理能力,OTN光通路層的OTN幀結構大大增強了OCh層的數字監視能力。OTN還提供層嵌套串聯連接監視(TCM)功能,這樣使得OTN組網時,釆用端到端和多個分段同時進行性能監視的方式成為可能。
4、增強了組網和保護能力。
通過OTN幀結構、ODUk交叉和多維度可重構光分插複用器(ROADM)的引入,大大增強了光傳送網的組網能力,改變了目前基於SDHVC-12/VC-4調度帶寬和WDM點到點提供大容量傳送帶寬的現狀 [3] 

光傳送網保護方式

1、點到點的線路(光復用段OMS)保護倒換方案,其原理是當工作鏈路傳輸中斷或性能劣化到一定程度後,系統倒換設備將主信號自動轉至備用光纖系統來傳輸,從而使接收端仍能接收到正常的信號而感覺不到網絡已出現了故障。
2、光層保護方式(1:1),是由一個備用保護系統和一個工作系統組成的保護網絡,系統的冗餘度顯然為100%。
3、光鏈路保護方式(1+1),是由一個備用保護系統與一個工作系統組成的保護網絡。
4、M:N方式,資源共享的保護方式,通常採用通道保護方式。是由m個備用保護系統和n個工作系統組成的複用段保護網絡;
5、核心傳輸網DWDM的自愈環網保護恢復技術一自愈環網SHR(Self Healing Ring)就是無需人為干預,利用網絡具有發現替代傳輸路由並重新建立通信的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從失效的故障中自動恢復所攜帶的業務的環網。

光傳送網主要問題

1、技術細節有待突破。
2、標準化需要深入完善。

光傳送網OTN發展

OTN不僅可提供“管道”,還具備組網功能。同時,OTN的應用還增加了網絡配置的靈活性,並能夠提供網絡保護、提高安全性。除了降低網絡建設成本,OTN的引入還可以改善WDM設備的可管理性、快速故障定位、業務保護、快速開展業務、網絡碎片整理、減少備件種類、投資保護、全業務支持等能力。不管是光交叉還是電交叉,在未來幾年都將會不斷有更大容量的OTN設備面世。在適應全業務發展的同時,其強大的網絡支撐能力也將對數據業務發展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我們將看到,能夠提供大顆粒帶寬的調度與管理的OTN不再是點對點的管道,而真正成為能夠靈活調度、具備保護恢復功能的新一代光網絡

光傳送網相關訊息

2023年4月24日,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上海市千兆光網建設應用“光耀申城”行動計劃啓動大會召開,正式開啓上海光聯萬物新時代。按照千兆光網建設應用“光耀申城”行動計劃設定的目標,力爭到2023年,在用網體驗上,上海固定寬帶平均接入帶寬超過400mbps,平均下載速率超過80mbps,保持全國光網城市領先地位,邁入全球頂尖城市行列;在創新應用上,千兆光網典型案例超過1000個,加快應用場景從個人端向企業端、政府端延伸,開展垂直行業應用創新規模化推廣。 [4] 
中國移動京津冀(天津)西青數據中心通過建設京津冀地區高速直達OTN (光傳送網)400G直聯光傳輸網絡,實現了中國移動在津2個、在京4個、在冀12個數據中心間超高速數據直達,構建起“京津冀核心城區2毫秒、全市1毫秒、城區0.5毫秒"低時延圈。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