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NPU

(網絡處理器)

鎖定
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採用“數據驅動並行計算”的架構,特別擅長處理視頻、圖像類的海量多媒體數據。
中文名
網絡處理器
外文名
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

目錄

NPU簡介

cpu=center processing units
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s
npu不是測試的項目,是網絡處理器,可以把這個認為是一個組件(或者子系統),有的時候也可以稱呼為 [1]  NPU協處理器。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採用“數據驅動並行計算”的架構,特別擅長處理視頻、圖像類的海量多媒體數據。

NPU推進過程

2016年6 月 20 日,中星微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 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北京宣佈,已研發成功了中國首款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芯片,成為全球首顆具備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的嵌入式視頻採集壓縮編碼系統級芯片,並取名“星光智能一號”。這款基於深度學習的芯片運用在人臉識別上,最高能達到98%的準確率,超過人眼的識別率。該芯片於今年3月6日實現量產,目前出貨量為十幾萬件。
該實驗室執行主任、中星微首席技術官張韻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裝備了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應用在監控攝像頭上,攝影頭由“眼睛”升級為“帶有大腦的眼睛”,這是全球首次。  “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0年,依託於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由科技部批准建立。據資料顯示,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於1999年由原國家信息產業部直接投資創立,是專攻芯片技術的公司中的“國家隊”,其研發的“星光系列芯片”曾打破國際市場上無“中國芯”的局面。  人工智能的落地  “星光智能一號”是一款嵌入式NPU。神經網絡處理器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還未被熟知,卻是芯片領域熱門的技術。它與馮諾依曼架構中的CPU處理器相對,採用的是“數據驅動並行計算”這種顛覆性的新型架構。如果將馮諾依曼架構處理數據的方式類比成單車道,那麼“數據驅動並行計算”是128條多車道並行,可以同時處理128個數據,利於處理視頻、圖像類的海量多媒體數據。
在業內,單位功耗的計算性能,也就是性能功耗比,被用來衡量處理器架構的優劣。據該實驗室執行主任、中星微首席技術官張韻東介紹,“星光智能一號”的性能功耗比在傳統的馮諾依曼架構上“至少提高了兩三個數量級”,也就是幾百倍。
高功耗是很多頂尖人工智能技術被詬病的。IBM20世紀的“深藍”和谷歌2016的AlphaGo因其需要由巨大的數據計算支撐,前者使用超級計算機,後者使用服務器集羣,無法脱離恆定温度和濕度的機房。AlphaGo下一盤棋光電費就需要3000美元。張韻東將它們稱之為“一場科學實驗”,離技術落地、投入應用還有較遠的距離。
這凸顯了嵌入式NPU的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優勢,加快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例如無人機對攝像頭的重量和功耗有很高的要求,否則會影響起飛和續航能力。而“星光智能一號”只有普通郵票大小,重量僅幾十克,它的誕生讓諸多監控攝像頭等小型設備有了人工智能化的可能,邁出了人工智能從神秘的機房,跨向生活應用的一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