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鵝座NML

鎖定
天鵝座 NMLNML Cygni)是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之一,半徑約為1640R⊙。天鵝座 NML 也是已知光度最高的恆星之一,其光度高達 2.72 × 10^5 ± 50000 L☉。天鵝座 NML 距離地球約 5250 ly(1610 pc),周圍有許多塵埃環繞,周圍有一個豆狀的不規則星雲,並且它的形狀和水蒸氣邁射分佈是一致的。它同時也是一顆週期約 940 日的半規則變星
中文名
天鵝座 NML
外文名
NML Cygni
別    名
NML Cyg
分    類
紅特超巨星
發現者
Neugebauer
Martz 和 Leighton
發現時間
1965年
質    量
50 M☉
直    徑
2282912800 km
表面温度
2500 ~ 3250 K,3834 K
反照率
不可用
視星等
16.6 等
絕對星等
-9.4 等
赤    經
20時46分25.54秒
赤    緯
+40°06′59.4″
距地距離
5250 ly(1610 pc)
光譜型
M4.5-M7.9Ia-III
B-V 色指數
+2.04
光    度
2.72 × 10^5 ± 50000 L☉
變星類型
SR
半    徑
1640 R⊙

天鵝座NML恆星性質

天鵝座 NML 是天鵝座 OB2星協的其中一顆成員星。天鵝座 NML 的質量大約是 50 M☉。它的年周視差大約是 0.62 毫角秒。 [1] 
天鵝座 NML 的輻射熱光度(Lbol)接近 3 × 10^6 L☉,絕對熱星等(Mbol)是 −9.4,是已知光度最高的特超巨星之一。
天鵝座 NML 於 1965 年由 Neugebauer、Martz 和 Leighton 發現。名稱中的 NML 即來自三位發現者姓氏第一個字母。
根據觀測資料,天鵝座 NML 被認為有兩個分離的,由塵埃和分子組成的光學厚外層。內層的光深度大約是 1.9,外層則是 0.33。它的質量流失率大約是每年 20 M⊕,是已知質量流失率最高的恆星之一。天鵝座 NML 的塵埃層形成原因是因為它極高的後主序星恆星風速度以及高質量流失率。它的恆星風速度可達 23 km/s。因為天鵝座 NML 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相當特殊,因此周圍星際環境並未對它的外層有明顯影響。

天鵝座NML化學組成

天鵝座 NML 是一顆巨大的富氧恆星。它的成分是自 1968 年由 Wilson 和 Barrett 偵測到 OH 無線電波輻射(1612 MHz)開始得知。之後在它的周圍已經發現的分子有 H2OSiOCO、HCN(氰化氫)、CS、SO、SO2 和 H2S 等分子。

天鵝座NML半徑和質量

天鵝座 NML 的周圍有着巨大的塵埃殼層,這使得它的半徑和質量變得非常難以確定。通常認為它的半徑約為 1640 R⊙,而實際觀測中,只計算光深度較大的部分,那麼它的半徑將是 1640 R⊙,這類低温恆星會有強烈的邊界昏暗效應,因此 1640 R⊙ 是它大小的下限。從 K、J 波段的觀測顯示出的結果則要大的多,恆星的半徑將超過 2775 R⊙,最大 4000 R⊙。恆星演化論上並沒有恆星能大到如此大的程度,這也許是恆星周圍的氣體干擾了觀測結果所導致的。
天鵝座 NML 的光度約為 2.72 × 10^5 ± 50000 L⊙,因此可以大致的估計出恆星的質量。根據恆星物理性質以及空間位置所推導出的結果,恆星的質量約為 50 M⊙。天鵝座 NML 是大名鼎鼎的天鵝座 OB2 星協的外圍成員星,年齡不足 5 × 10^6 年。而另一種理論則認為天鵝座 NML 是由 25 M⊙ 的 O 型星演化了 8 × 10^6 年所形成。
參考資料
  • 1.    B. Zhang, M. J. Reid, K. M. Menten, et al. The distance and size of the red hypergiant NML Cygni from VLBA and VLA astrometry. 2012,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