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Micro LED

鎖定
Micro LED顯示技術是指以自發光的微米量級的LED為發光像素單元,將其組裝到驅動面板上形成高密度LED陣列的顯示技術。由於micro LED芯片尺寸小、集成度高和自發光等特點, 在顯示方面與 LCDOLED相比在亮度、分辨率、對比度、能耗、使用壽命、響應速度和熱穩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 [1-2] 
中文名
微米發光二極管
外文名
micro LED
別    名
微型LED
屬    性
顯示技術
研    發
索尼、三星、康佳、利亞德、雷曼光電等
應    用
VR/AR、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高階電視和可穿戴設備等顯示領域
特    點
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對比度、低能耗、使用壽命長、響應速度快和熱穩定性高

Micro LED發展歷史

早期的LED顯示屏像素採用紅綠藍(RGB)三基色的LED結合而成,由於封裝體尺寸較大,使得像素間距達到20 mm (pixel pitch 20 mm, P20)左右。隨着芯片尺寸縮小和封裝水平提高,市場上像素間距3 mm (P3)顯示屏已經很常見。進一步地,芯片尺寸達到100 μm左右,工業上稱之為mini LED,像素間距能夠達到0.2 mm (P.2)左右,mini LED尺寸基本達到LED常用生產技術的極限。在芯片尺寸和OLED可比的情況下,亮度、對比度和可靠性等方面mini LED顯示了巨大的優勢。微米LED (micro LED)則進一步把芯片尺寸縮減至50 μm以下,由於micro LED芯片尺寸小、集成度高和自發光等特點,在顯示方面與LCD、OLED相比在亮度、分辨率、對比度、能耗、使用壽命、響應速度和熱穩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 [2] 
2001年micro LED顯示陣列 2001年micro LED顯示陣列
2000年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江紅星等人首次製備了基於Ⅲ族氮化物的micro LED,並在2001年報道了用於顯示的芯片尺寸12 μm、10×10陣列的藍光micro LED [3] 
2012年索尼首次推出了55英寸的micro-LED顯示屏“Crystal LED Display” [4]  ,2018年又推出了780英寸拼接成的“CLEDIS”16 K的micro LED顯示屏 [5]  。2018年三星推出了146英寸的“The Wall”micro LED顯示屏 [6]  。2019年7月雷曼光電推出了324英寸8 K的micro LED顯示屏 [7]  ,10月底康佳集團推出了236英寸8 K的“Smart Wall”micro LED顯示屏 [8]  ,11月利亞德推出了135英寸8 K的“The Great Space” micro LED顯示屏 [9] 
2022年4月15日,深康佳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半導體業務產業化,公司研發的Micro LED 芯片已完成了小批量和中批量試產。 [12] 
2022年12月2日消息,據四川經濟網報道,在 2022 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上,維信諾科技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徐鳳英透露,由該公司打造的國內首條 Micro LED 生產線將在成都實現量產。 [13] 

Micro LED應用範圍

micro LED各個應用場景 micro LED各個應用場景
Micro LED應用將從平板顯示擴展到AR/VR/MR、空間顯示、柔性透明顯示、可穿戴/可植入光電器件、光通信/光互聯、醫療探測、智能車燈等諸多領域。預計到2025年,基於Micro-LED技術的產品如高端電視機、手機、手錶等將逐步上市,市場產值將超過28億美元。到2035年,我國將實現基於Micro-LED的超大規模集成發光單元的顯示模塊,並實現Micro-LED在照明、空間三維顯示、空間定位及信息通信高度集成系統 [10] 

Micro LED發展前景

2019年5月中旬的國際顯示學會年會(SID Display Week)期間的技術委員會上,主動發光顯示和量子點技術委員會(EMQ,emissive display and quantum dots)已經把基於Micro-LED顯示為核心的高度集成半導體信息顯示(Highly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Information Displays, HISID’s)寫入技術指南。Micro LED陣列是能夠集驅動、發光、及信號傳輸為一體的高發光效率、低功耗器件,並可實現超大規模集成發光單元的顯示器件(Highly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Information Display, HISID),成為以高真實度、互動和個性化顯示為主要特點的第三代顯示技術。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