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Megalodon

鎖定
巨齒鯊(Megalodon),別稱是大牙鯊,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大約有14米,體重大約有30噸。最大可達20-21米,80-100噸,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撕咬力量的生物,平均咬合力為20噸,其牙齒撕咬力量甚至超過了霸王龍。 生活在28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0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終極掠食者。
拉丁學名
Megalodon
別    名
大牙鯊
巨牙鯊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hondrichthyes 軟骨魚綱
Lamniformes
Lamnidae
Otodntidae
Carcharodon
Megalodon
中文學名
巨齒鯊
二名法
Carcharodon Megalodon
時    代
新生代
天    敵
食    性
肉食
典型長度
15-20米
現    況
已滅絕

Megalodon基本資料

巨齒鯊
巨齒鯊(2張)
巨齒鯊(Megalodon),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大約有13-16米,最大可能超過20米,體重大約有60-80噸,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撕咬力量的物種,其牙齒撕咬力量甚至超過了霸王龍。
巨齒鯊的嘴直徑可達兩米,身體強壯,呈流線型。巨齒鯊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成年巨齒鯊在開闊的大洋中獵食,幼年的側生活在離岸較近的海域中。巨齒鯊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遊動,從獵物下方攻擊。當獵食大型獵物時,巨齒鯊可能會先攻擊其尾部或鰭,使其喪失游泳能力,再將其捕食。
地位:時間離現代最近的海洋霸主、歷史上咬合力最大的生物、歷史上最大的鯊魚、地球史上最大的海洋掠食者、歷史上最強的掠食者之一。

Megalodon形態特徵

圖1
圖1(2張)
巨齒鯊是一種生活在大概2650萬-150萬年前的一種巨型鯊魚。因為鯊魚是軟骨魚類,一般骨骼部位很難留下化石,所以截止2013年只找到它的一些象手掌一樣大的三角形牙齒化石和幾塊脊椎的化石,一般大約13-17釐米長,是大白鯊牙齒的好幾倍。而且早期的牙齒側面沒有小牙尖,年代離現代越近,牙齒的構造和現代大白鯊越相近,開始有了鋒利的邊緣鋸齒,樣子就像大白鯊牙齒的粗壯放大版。雖然還沒有找到其完整上下頜骨化石,但科學家根據其牙齒的大小同比例放大推算出此種鯊魚大約有15米,體重大約有30噸,張開大口的嘴直徑可達1.7-2.2米。
巨齒鯊身體強壯,呈流線型,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
巨齒鯊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遊動,從獵物下方攻擊。當獵食大型獵物時,巨齒鯊可能會先攻擊其尾部或鰭,使其喪失游泳能力,再將其撕開並吃掉。
牙長超15釐米的史前鯊魚如何在地球上消失?這種鯊魚名為“巨齒鯊”,任何獵物都能被它們撕裂,然而,在破壞棲息地的氣候變化面前,它們也無能為力。巨齒鯊身長約20米,一生之中要長2萬多顆牙,牙損失後重新長出來。它們被很多古生物學家譽為地球史上最強悍的動物。種羣分佈
生活在大概2800萬-150萬年前的一種巨型鯊魚。現已滅絕。

Megalodon研究發現

巨齒鯊的撕咬力量為20噸,這也足以表明它們是地球歷史上最可怕的掠食性動物之一。霸王龍最大的撕咬力量可達到4噸半,比現今的大白鯊強很多,但卻無法與巨齒鯊相匹敵。
遠古巨齒鯊的進食器官複雜而又微妙,澳大利亞的生物機械學家、古生物學家斯蒂芬·朗伊觀察過所有的哺乳類掠食動物中,許多物種都接近喪失口腔肌肉撕咬力量,而巨齒鯊則具有更有效的口腔撕咬獵物的能力。這種可怕的撕咬力量賦予巨齒鯊新的獵手生活方式。
斯蒂芬·朗伊解釋稱,巨齒鯊可以追逐傷害比它們更大體型的獵物,而它們卻很少在搏鬥中受到傷害,通常它們會對獵物進行致命性的一次咬傷,然後遠遠地游到一旁等待獵物失血過多而死。遠古時期其他物種也存在着類似的獵食特徵,其中包括巨蜥和類似異龍的恐龍。
巨齒鯊的撕咬能力或許尤為與眾不同,它們的口腔中並沒有任何骨骼,而是由軟骨組織構成,該軟骨組織非常類似於人類的耳朵。斯蒂芬·朗伊説,“軟骨要比骨骼更富有彈性,軟骨根本上不會形成更低的撕咬力量。”他強調稱,這種軟骨組織非常強的彈性,有助於巨齒鯊會具有如此有效的撕咬力量。
從體重和撕咬力量進行對比,鯊魚的撕咬力量並不是特別有效,一些貓類和許多狗類動物從身體比例上有更強的撕咬力量。只是鯊魚物種體型很大,它們便具有更強的撕咬力量。
斯蒂芬·朗伊解釋稱,巨齒鯊對獵物構成致命的傷害還是由於其可怕的牙齒,它的牙齒十分鋒利,像牛排刀那樣呈鋸齒狀,因此它們不再需要更多的力量去刺破或撕裂獵物的肉體。同時,它們的牙齒之間有運送帶,可以持續長出一排排牙齒,因此當牙齒脱落或變鈍之前會有新的牙齒進行替換。
不可否認,評估一條已經死亡大魚的撕咬力量的確有些難度,但是斯蒂芬·朗伊和同事們通過分析這種掠食者的下顎,截止2013年有助於更好地重建人們受損的面部。這項研究同時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瞭解鯊魚。

Megalodon物種簡介

Megalodon相關分類

巨齒鯊與其它現代鯊魚相似,其骨骼都為軟骨而非骨頭,但其形成詳細骨骼化石的紀錄缺乏,除了一些脊椎化石外。巨齒鯊的嘴直徑可超過兩米,身體強壯,呈流線型,使巨齒鯊可以輕易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化石收藏家VitoBertucci曾構築了一個巨大的巨齒鯊頜骨,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鯊魚顎骨,量出來有3.4米寬2.7米高。
網上的對比照中,女子距離化石數米,故化石顯得非常大,實際尺寸比看上去的要小。事實上,巨齒鯊可以一口吞下一小羣人。它們是那個時代的海洋主宰者。

Megalodon體型推測

Megalodon
Megalodon(7張)
推測巨齒鯊最大體型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巨齒鯊頜骨的第一次重建是由BashfordDean教授於1909年完成的,基於那個頜骨的尺寸,巨齒鯊的大小推測為18.4米,但是由於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以及科學認識的進步,當年的這個頜骨重建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畢竟,在BashfordDean所處的年代,人們對巨齒鯊的齒列所知甚少,錯誤也就在所難免了。
1973年,魚類學家JohnE.Randall提出用一個計算大白鯊大小的方法去估算巨齒鯊的體長。這個方法是這樣的,巨齒鯊的體長(米)=[(0.096)×(牙齒琺琅質高度mm)]。然而,1991年,兩位鯊魚專家,RichardEllis,JohnE.McCroker,指出了這種方法的缺陷。因為牙齒琺琅質高度並不會隨鯊魚體長成比例增加。
1996年,,MichaelD.Gottfried,LeonardJ.V.Compagno,S.CurtisBowman,三位科學家,參考對大白鯊的研究,針對巨齒鯊體型提出了一個保守但更準確的估算方法,巨齒鯊體長(米)=–(0.22)+(0.096)×[(牙齒斜高(毫米))]。
根據這個方法,由一個斜高168毫米的牙齒,可以得到1近6米的身長。由巨齒鯊目前發現的最大牙齒化石(斜高194毫米),可算出這顆牙齒屬於一條近14米的巨齒鯊。
在發佈這個公式的同時,Gottfried等專家建議最大的巨齒鯊可能達16米的體長。
然而後來,鯊魚專家GordonHubbell指出Gottfried的公式可能有誤,2002年,CliffordJeremiah
提出了一個新的計算公式,TotalLengthinfeet=[(Rootwidthofanupperanteriortoothincm)x(4.5)]即齒冠寬度(cm)乘以4.5得到身長(英尺),[GordonHubbell支持此種方法]
用這個公式計算,化石收藏家VitoBertucci手裏的那顆斜高184mm(7.25in)齒冠寬度140mm的大牙屬於一條超過15.8米的巨齒鯊。而最大牙齒化石(斜高194mm),依此方法很可能會超過16米。
另一些説法:
此外,在1994年,海洋生物學家PatrickJ.Schembri在自己的著作裏聲稱巨齒鯊可達25米。
部分海洋生物學家截止2013年還在用1英寸=10英尺體長的算法,如此一來7.625寸的牙齒來自76.25英尺的鯊魚。
當然這兩種説法缺乏系統的研究做支持。

Megalodon最新論文觀點

巨齒鯊O. megalodon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温帶地區的晚第三紀大型鯊魚。它的巨大牙齒已經迷惑了科學界和公眾的想象力,在科學文獻中最常見的最大尺寸範圍是18~20米的總長度(TL)。在這項研究中,我重新研究了牙齒的個體發育,參照現存大白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TL與前牙冠高之間的定量關係,最終目的是闡明當前狀態對巨齒鯊體型大小的科學認識。我的研究表明,在估計TL時,使用前上齒優於下前牙。本研究結合以前的研究表明,目前可證實的巨齒鯊的最大個體估測為14.2~15.3米(即基於博物館標本的科學合理的標本數據)。而超過15m 的巨齒鯊肯定非常罕見。儘管如此,巨齒鯊仍然可以被認為是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
在非科學的學術或教育文獻中對鯊魚的大小估計包括,例如,60英尺(=18米;倫茨2002),“至少24米”(PaSON 1992),和“接近大型鯨魚的大小”(Bookes 1971,P.119)。例如,小説中的“估計”包括60英尺(=18米),以及45英尺的雄性[第167頁],後面是一段説雌性“比其配偶長至少十五英尺”(M.G.P.173):史提夫Alton 2015的特別週年紀念版),81英尺(=25米;史提夫Alton 2018,P.356)和200英尺(=61m;由查爾斯·威爾遜於1997年寫的絕種,第309頁)。科學文獻中的估計也各不相同,包括早期文獻中的較大值,例如80英尺(=24.4米;DEAN199,P 234;HuSakof 1912,P 225)和100英尺(=30.5米:約旦1922,P 340),它們一般基於現存的白鯊牙齒大小估測。
然而,這些早期的估計很大程度上是由Günter(1870, p. 392; see Randall 1973)所犯的一個錯誤的解釋,他從一個不切實際的36.5英尺現存大白鯊頜骨樣本——是幾十年前文獻中的(Romer 1959,p. 52的三十六英尺作為記錄測量值)。隨後,在某些科學文獻中提出了使用某些牙齒或脊椎參數更嚴格的定量分析來估計巨齒鯊的大小。這些更新的估計通常更保守,包括13米(Randall 1973),15.9米(Gottfried et al. 1996)。和15.1米(Shimada 2003)。然而,基於不確定的、可疑的或錯誤的估計方法、來源或信息的更大的長度仍然在文獻中出現,典型的範圍從18米(Pimiento and Clements 2014; Pimiento and Balk 2015; Pimiento et al. 2016, 2019; ‘超過16米’in Pimiento et al. 2010, p. 3; Razak and Kocsis 2018, p. 299)至約20米(Reolid and Molina 2015; Nelson et al.2016)。
在本文中,我通過重新分析我以前的數據(Shimada 2003)來認識巨齒鯊的大小,以增加它們的有效性,並通過鑑定博物館收藏最大的巨齒鯊牙齒標本,據我所知。數據再分析是現存大白鯊齒冠高度(CH)和總體長(TL)之間的定量關係,這表明CH可用於估計TL(Simad 2003)。
Gottfried等人(1996)提出了一個線性迴歸方程,用於估算大白鯊中A2的TH-TL;樣本73個,全長區間為127-600 cm;R=0.980):TL=9.600·T.22.00。而巨齒鯊的最高齒冠FMNH PF 11306的Th(162 mm),線性函數將產生1533釐米TL,也就是約15.3米的全長。軼事傳聞表明,最大的巨齒鯊牙齒可達約20釐米在TH和15釐米在CH(例如,Runz 2009,P 90 - 92)。假設這樣巨大的牙齒是上前牙,並且如果使用最保守的線性函數(A2),則計算將產生1813釐米TL,或約18米全長。然而,目前,可驗證的最大巨齒鯊TL估計(即基於公眾信任的博物館科學標本)基於NSM PV-19896中的CH,使用本研究中給出的A2線性方程,是14.5 m全長;或基於FMNH PF 11306中的TH,使用Gottfried等人(1996)的A2線性方程,則最多得出15.3 m全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博物館藏品中已知最高的巨齒鱷下前牙(圖1(c))nsm pv-19898中的95mm的CH應用於下前牙的最小保守方程(即a1的線性方程:表1;圖2(c)),則計算得到35175px的TL,也就是14.1米全長。這個TL估計接近於NSM PV-1986 96所做的估計,並且也跟FMNH PF 11306的TL估計接近。在現存的包括大白鯊樣本中,口腔中不同位置的牙齒相對於彼此具有不同的生長速率(即不等長:見上文)。
由於巨齒鯊的齒列排布尚未得到證實,因此無法明確地得出任何非前牙的確切位置,尤其是對於孤立的牙齒。由於難以確定非前牙的確切牙齒位置,因此基於此類牙齒的估計相當不固定(Razak和Kocsis 2018)或不可靠(Reolid和Molina 2015)。因此,不建議將孤立的非前牙用於TL估算,並且不得將非前牙應用於可能導致高估(例如20 .73 m全長,點名批評)的前牙衍生方程(例如表1)使用Reolid和Molina 2015年的“第二個上側齒”,他們也錯誤地將TH的“ PF 1168”(即FMNH PF 11306)應用到基於CH的方程式中,產生了高估的20.31 m全長,點名批評2)。此外,雖然其他牙齒變量(例如冠和齒寬)相對於TL的增長的發育模式可能值得研究,但應注意的是,不同類羣中相應牙齒位置的牙齒生長速率會有所不同( Shimada 2002b, 2003; Shimada 2005, 2006b; Shimada and Seigel 2005; Chavez et al. 2012)。這表明,儘管就本文目的而言,儘管假定它們與大白鯊的發育模式相距不遠,但巨齒鯊的牙齒可能具有其自身的物種特異性生長速率。但是,根據最大的博物館標本以及巨齒鯊的化石記錄,我強烈建議,絕大部分的巨齒鯊必須小於15米。
不過,shimada就是當初2002年出齒冠計算大小的論文作者,他當初的冠高算法雖然有些保守,但是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然後這次出了算法巨齒鯊。
巨齒鯊已經有3套完整齒繫了一個12米,另外一個uf31100(1.6.8—17.4米還有一個就是去年智利的樣本,據説最寬牙齒部分是134mm,可能達到20米的估測),其中uf311000是最出名的一個樣本,而且完整齒系已經可以算出頜骨寬度大小套頭身比來得到巨齒鯊的推測
而shimada在論文裏完全沒有提及這個齒系。
既然已經有了完整齒列,非要出一個孤立牙齒的算法,而且也只拿博物館的樣本作推測。

Megalodon攻擊方式

化石研究已經發現巨齒鯊和現存大白鯊的攻擊方式是不同的,並且其攻擊更加有效,鬚鯨類的化石顯示巨齒鯊是針對鯨魚身上較堅固的地方進行攻擊,包括肩骨,肋骨,上脊椎部,這些地方往往是大白鯊避開下口的地方。
BrettonKent博士的觀點認為巨齒鯊攻擊時試圖粉碎獵物的骨骼進而破壞被肋骨保護的心,肺等重要器官,對這些重要部位的攻擊能夠確保固定住獵物並讓其在短時間死亡。
有研究表明,與現代鯊魚一樣巨齒鯊擁有非常好的“第六感”,即水壓力、流速、生物電,的探測能力。一般情況下,巨齒鯊會攻擊這些獵物的“腮”或“頸”部,因為這裏正是大動脈的位處地,一旦被它咬住,就會造成大量出血導致獵物迅速死亡。

Megalodon咬合力

2008年,由專家StephenWroe領導的科研小組針對巨齒鯊以及大白鯊咬力進行了探究,結果表明],巨齒鯊後端咬合力為28噸,前端為93127N(即9噸)。這一咬合數據無疑是史上最大的,為霸王龍末端咬合力的2倍。

Megalodon生活習性

巨齒鯊的嘴直徑可達兩米,身體強壯,呈流線型。巨齒鯊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成年巨齒鯊在開闊的大洋中獵食,幼年的側生活在離岸較近的海域中。巨齒鯊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遊動,從獵物下方攻擊。

Megalodon分類爭議

1995年,有學者建議將巨齒鯊分類於另一個新的屬中,稱為古鯊屬。此後很多古生物學者主張將其分類至古鯊屬,而另一些有海洋生物學背景的學者則堅持巨齒鯊與大白鯊的親緣關係,而將其分類至噬人鯊屬。
主張古鯊屬的學者認為巨牙鯊的祖先應為於始新世的,而大白鯊的祖先則為。

Megalodon滅絕理論

有理論指出,由於巨齒鯊主要以鯨類為食,因兩極的海水變冷而不適合巨齒鯊生存,鯨魚因而可以逃避巨牙鯊的捕食,令巨齒鯊缺乏食物而滅絕。
其它解釋認為任何對食物鏈的影響(大約150萬年前,地球的水循環出現了變化,上升流減少,由於食物缺乏,大量的鯨類死亡了,多樣化的鯨品種變少),都會將以龐大新陳代謝需求的獵食者淘汰。
但也有少數科學家指出巨齒鯊仍未滅絕,仍然在現今生存着。
其滅絕原因據猜測是因為大約150萬年前,地球的水循環出現了變化,上升流減少,由於食物缺乏,大量的鯨死亡了,多樣化的鯨品種變少,巨齒鯊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漸漸滅絕了。那時候已經進化出了我們人類,並且我們的祖先已經處在直立人(180萬年前進化出來)階段了,但可惜我們的祖先當時未能發展出製作下海的交通工具,因此在人類與巨齒鯊生存年代有交界的短暫的50萬年裏,我們的祖先未能目睹巨齒鯊駭人的王者風采。
經過漫長的歲月,像其他生物一樣,也有可能逐步進化成別的鯊魚。某些古生物並非滅絕,而是逐步進化成新的物種,正如原雞進化成雞一樣。

Megalodon最新報道

英國小女孩撿到巨齒鯨牙齒
英國小女孩撿到巨齒鯨牙齒(3張)
英國小女孩在海邊撿到的這顆奇特的大石頭,當時並沒有在意,只是覺得形狀奇怪,隨後當她再次去相同的海邊玩耍時,再次撿到了這樣的石頭。
最後兩塊石頭被送去專家那鑑定時發現,這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史前海洋巨獸Megalodon的牙齒(巨牙鯊),其最長可以有15-20米,牙齒最大能有19釐米。 [1] 
參考資料